上海老人將三百萬送給水果攤主:利益會讓一個人有動力去做好的事

2020-11-26   案件勞聞

原標題:上海老人將三百萬送給水果攤主:利益會讓一個人有動力去做好的事

11月25日新京報報道,近日,上海一名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引發熱議。有媒體稱,該老人無親屬照顧,是攤主照料他,隨後老人將房產送給攤主。11月24日,老人家屬稱,老人生病時是由家屬送醫並照顧,醫院診斷老人有老年痴呆,出院時,該攤主搶先接走老人,家屬再登門就被罵了出來。

馬老伯今年88歲了,在上海擁有一套房產的他,人生過得並不順遂。老伴早他幾年已經去世,兩人育有一子。但可惜,兒子患有精神疾病。雖能與馬老伯相依為命,但在某天夜裡猝死。

馬老伯最親近的人,相繼離開,對於老人來說,打擊很大。但馬老伯沒時間傷感,因為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一個人處理。身邊的親人,早些年也會來看看他。但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衝著馬老伯的房產,希望馬老伯能夠訂立遺囑,明確這套房產將來想要留給哪家親戚。

親人的表現,讓馬老伯感覺到養老是指望不上他們了。

寫到這裡看見一位網友說的,這位水果攤主是非常善待這位老人,這是肯定的。 一對年輕夫妻以賣水果為生,還要養著三個孩子,短期內是不太可能買的起房子的。 一位88歲的老人,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社保。

這兩者就有了巨大的互幫互助的空間,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上,所以就走到一起了。 這位老人讓這對年輕的夫妻還有孩子搬到自己家裡居住,這是雙贏的結果。

假設這位老人每個月的退休金有一萬塊錢,自己每個月花三千,甚至花不了。剩下的都給了……,他們當然希望把他照顧的越好越好。 沒有必要用惡意揣測年輕夫妻的心思。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利益會讓一個人有更大的動力去做更好的事,至少要比他那些不懷好意的親戚強的多。

這種無血緣的結合形式在幾十年後會成為常態,看看現在剩男剩女的數量就知道了。有兒女的未必會始終在身邊,更何況沒有。怎麼解決人生最後的十年八年呢,這也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筆者:我在經歷一些事前,也不相信人性自私,人心險惡,但有個共同規律是人受環境圈子的影響很大 評論里有說小游一開始便貪房產的,我只想說,換他,應該不會半夜陪老人送兒子去火葬場 這老人不傻,拒絕黃昏戀,

病倒了也知道即使親生妹妹也不會來看他,所以選小游,至少是最有保障的 而他說的骨灰盒不需要買貴的,錢留給孩子買糖吃,可能真的是善良的人遇上了善良的人

有一位老人,用了畢生的積蓄,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 他的老伴過世得早,留下三個孩子,可孩子長大後都出了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孩子不在身邊,所幸老人還有個學生,跟進跟出地伺候他。

許多人都說:「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來電話,叮囑老父親要小心,不要被學生騙了。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說,「我又不是傻子!」 終於有一天,老人過世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孩子都從國外趕了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大部分的收藏都給了那個學生。

老人的遺囑寫著: 「我知道我的學生可能貪圖我的收藏,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 就算我的孩子們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 相反,就算我這個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到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算是真的!

這房子不是送,是感念小游一家的真心陪伴。 反正走了以後也帶不走,不如留給生命最後一段溫暖時光的付出者。 看過影片其實也知道,這並不是什麼新的財富密碼。 只是一個老實的辛苦人,照顧一個孤獨的可憐人而已。

而且說到底,300萬的房產在上海也不頂事。 就是雞肋,還得照料一堆雜務。 如果中產階級到老,又沒後代; 那真的是守著既不多的家產還無人照料,說多辛酸就多辛酸。

該來的環節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現在老人的親屬們開始出來質疑了。首先他們表示非常震驚,並且他們有照顧老人,是小游不讓照顧,同時,他們也表示,老人有老年痴呆。現在熱鬧了,原來網上就有很多陰謀論者,如今藉此東風,更加篤定蘋果攤老闆是貪圖老人的房子。

在質疑之前,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

第一、老人自己有親戚,如果他們真的關心老人的話,老人為何還要把房子送給陌生人?

第二、17年簽訂意向,19年過戶,20年新聞報道出來,親戚才知道這事,中間這三年,他們真的關心過老人了嗎?

第三、看過紀錄片的都應該知道,老人思路清晰,口齒清楚,根本不像有老人痴呆的症狀。況且人家公證處工作人員也不傻,會給一個情況如此特殊的老年痴呆的老人辦理公證?

最後,利來利往,在利益的驅動下,什麼樣的嘴臉都會暴露出來,徒增醜陋和笑柄罷了!

我看到這個新聞後,感觸很大。作為一個很大可能會丁克一輩子的人,一直在考慮養老的問題。問題中的老人很幸運,遇到了小游,可是我老了,就算可以攢下幾百萬資產,但有這麼好運氣遇到下一個小游嗎?

隨機的,靠運氣一樣的養老方式,這也太讓人焦慮了。我是獨生子女,我老了,法定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們應該全沒了,第二順位繼承人也應該是沒有。表哥姐,堂哥姐,誰都會有自己的家庭,也不是他們冷漠,沒有巨大的利益,誰願意來影響自己的生活來看顧一個親戚呢?

住養老院是肯定的,但是資產由誰管理?一旦意識不清,可以向誰託付處理錢財和治病事宜?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這輩子可以攢點小錢緊巴巴的養老,大錢也沒有。這樣的情況下,誰願意來自討苦吃管我?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增長,另外8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90後、00後更甚,再過20年-30年,中國可能進入深度老齡化,第一代獨生子女都變老了,孤獨老人、無親無掛或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可能非常之多。

有人說養兒防老,目前的社會子女不啃老已經非常好了,子女給父母錢養老房很少。但還是需要養兒防老,這裡面的「養兒防老」,指的是什麼呢?

主要指年紀大了/生病了/老年痴呆了,儘管自己有養老金、有醫保可以自己支付醫藥費,請護工、不用子女掏錢,把屎把尿……但依然需要子女在身邊,做包括但不限於:手術簽字,時刻監控你的病情並跟醫生溝通,綜合各種信息決定治療方案,動用關係資源獲得更好醫護條件等事情,而以上這些,是用錢無法解決。

那丁克家庭、失獨家庭、沒有跟隨子女海外定居的家庭,怎麼辦呢?可以意定監護,譬如老伯把300萬房產公證給水果攤小販,意定水果攤小販是自己的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