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年,在波蘭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男嬰。
這個男嬰就是後來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
蕭邦像
蕭邦在短暫的一生中,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曲子。但和他豐富多彩的作品相比,他的人生卻顯得寡淡倉促。
在他三十九歲的人生里,雖然談過幾次戀愛,卻始終沒有結婚,也沒有留下自己的子嗣。
1.我愛你,和你有什麼關係?
16歲時,蕭邦就讀於華沙音樂學院。
在某一次的音樂會上,蕭邦從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叫康斯坦茨婭的女生。這個女生是蕭邦的同校同學。
康斯坦茨婭像
蕭邦對康斯坦茨婭一見鍾情,從此魂牽夢縈。
但蕭邦是真的很害羞,雖然他知道對方是誰也知道她在哪裡,但認識六個月,蕭邦都沒有和心愛的女同學說過半句話。
即便如此,蕭邦卻覺得很滿足,他在寫給好友的信中寫道,「六個月過去了,我還沒有跟她說過一句話,我每天晚上都夢見她。我想她時,譜寫了協奏曲的慢板樂章。今天一大早,她又激發我創作了一首華爾茲」。
天才的愛情可能就是這樣,不需要戳穿,不需要確認關係,只要能影響你激發你的靈感就是最美。
康斯坦茨婭是宮廷主管的女兒,經常出入上流社會的宴會,身邊圍繞著一群青年才俊。他們對她獻殷勤,希望這個美麗的姑娘能多看自己一眼,甚至已經有人準備好為她決鬥。
再看看蕭邦,膽小內斂!
如果暗戀也算是戀愛的話,那麼蕭邦算是開始自己的初戀了。
一年後,少年成名的蕭邦接到邀請要去歐洲進行巡演。而且就在蕭邦離開祖國期間,華沙起義失敗,國破了!蕭邦只好遠離祖國和家人,孤身一人定居巴黎,再也沒有回過華沙。
一場初戀,無疾而終。可能很多人的初戀都是這樣,還沒有開始,就草草結束。
2.你的爸爸不同意我們在一起!
在歐洲的這段時間,蕭邦已經成為了小有名氣的鋼琴家,經常出入出入上流社會的宴席,卻再也沒有對某一個女孩子傾心過。
不過,俗話說得好,只要你夠努力夠優秀,那你的另一半很可能還在讀小學。
肖幫二十歲時認識了一個叫瑪利亞·沃德金斯卡的女孩,那時她才十一歲,但愛情的種子其實早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五年後,二十五歲的蕭邦和十六歲的瑪利亞重逢了。彼此的天才少年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音樂家,彼時的少女也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關鍵這名少女也成為了一名鋼琴家,兩個年輕人一拍即合,談起了戀愛。
兩個月後,蕭邦就向瑪利亞求了婚。
瑪利亞給蕭邦畫的肖像
愛情來了,擋都擋不住,蕭邦當時肯定也是這麼以為的。
瑪利亞的母親剛開始同意蕭邦做自己的女婿,然而,蕭邦身體很弱,還得了肺結核。
雖然那個時候是以肺結核為美,但瑪利亞的父親很理智,非常反對他們結為夫妻,最後瑪利亞的母親也開始反對他們結婚。
對此蕭邦無能為力。
瑪利亞是伯爵的女兒,很多人都追求過她,連拿破崙三世都在年輕時追求過瑪利亞。而蕭邦只是一個混跡上流社會的鋼琴家,是上流社會拿來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工具。
一年後,他們的關係無果而終。
四年後,瑪利亞嫁給了別人。
這是蕭邦離婚姻最近的一次!
3.戀愛談的越久,越難結婚?
戀愛談得越久,越難結婚。
蕭邦似乎也中了馬拉松戀愛的魔咒。
1836年,在好基友李斯特的情婦的宴會上。二十六歲的蕭邦認識了三十一歲的離異女作家喬治·桑。
喬治·桑
喬治·桑是思想非常開放且不修邊幅。她矮小不精緻,抽煙說髒話,喜歡穿著男裝和男人談笑風生,私生活混亂。
據說她自己曾經承認過同時和四個男性保持著情人關係。她在寫給朋友的心中稱這些比她年輕的情人是「傻瓜」和「可憐人」。
而在喬治·桑的情人里,《卡門》的作者梅里美,大詩人繆塞,大文豪福樓拜等都在其中。
傳聞中和她有染的名人就更多了——屠格涅夫,巴爾扎克,小仲馬,甚至還有蕭邦的好基友李斯特……
基於蕭邦以前喜歡的類型都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型的先例,所以當蕭邦剛遇到喬治·桑時,對她的印象非常不好。
蕭邦在寫給父母的信中說,「我遇到了一位名人,杜代凡夫人,大家都叫她喬治·桑,但我不喜歡她的臉。……她真是個令人討厭的女人!她真的是女人嗎?我對此表示懷疑。」
很明顯,剛開始蕭邦對喬治·桑十分反感。
但是啊,人類始終都逃不過哲學家王境澤的真香定律。
在之後的接觸中,蕭邦發現他可以對喬治·桑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最後,這對反差極大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喬治·桑
和喬治·桑同居的這九年間,蕭邦被照顧得很好。為了讓蕭邦創造出更多的曲子,喬治·桑讓人在她的莊園裡給蕭邦定製了一架及其昂貴的鋼琴。
和喬治·桑在一起的日子,是蕭邦創作的高峰期。他在那架鋼琴上譜寫了無比動人的音樂,比如《葬禮進行曲》《h小調奏鳴曲》、第三第四敘事曲、7個夜曲、瑪祖卡舞曲,等等。
但兩人並沒有結婚,1846年,兩人關係惡化分了手,結束了九年的戀情。
蕭邦搬出了喬治·桑的莊園,跑到巴黎定居,生活陷入窘迫只能靠給別人上鋼琴課掙錢,而他的身體也日漸變差。
他漸漸開始懷念和喬治·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寫下了著名的《升C小調圓舞曲》。名字聽起來很歡樂的一首曲子,其實有著一股濃濃的憂鬱氣質。
蕭邦
喬治·桑在《我的生活歷史》中寫道:他的病情反覆發作之後,心情變得極其陰鬱……他低下頭,說我不再愛他了。我以為幾個月過去了,他會恢復平靜。1848年3月,我又見到了他。我緊握著他顫抖冰冷的手,我想和他談談,但他把手抽離了,現在輪到我說他不再愛我了。」
1949年,三十九歲的蕭邦在巴黎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喬治·桑沒有來。他躺在病床上說,啊!我多想再見見她啊!
而當喬治·桑得知蕭邦去世的消息後,只是呆呆地坐著,什麼也沒說。在她餘下的27年人生里,這個特立獨行的喬治·桑再也沒有戀愛過。
如果愛情是一場博弈,蕭邦和喬治·桑都沒有贏!
由於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漂泊,客死他鄉的蕭邦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家鄉華沙。在他死後,他的妹妹將他的心臟帶回了華沙。
在外漂泊了幾十載的蕭邦,最後依然孑然一身地回到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