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要不是中國出手,美國早歇菜了

2020-02-17     有兩夏子


1784年是一個魔幻的年份。

這一年,美國的獨立戰爭剛剛結束,當時他們才有13個州。美國憲法還沒有制定,他們還沒有成為聯邦制國家。整個國家還是一個尚在搖籃里的嬰兒。

但這時候的中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又正處於乾隆時期。



美國剛剛獨立,幼小無助很懵圈。因為打仗,美國通貨膨脹,國庫空虛。為了擺脫貧困,美國就想著跟歐洲這些老牌的大哥們做生意,結果生意沒做成,還被各種打壓。

在歐洲極具話語權的英國,不僅自己不跟美國玩,還要歐洲各國都不跟美國玩,連曾經的「盟友」西班牙也封鎖了密西西比河的河口,嚴禁美國船隻通行。

曾經與美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勉強向美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的幾個港口,但只允許60噸以下的船隻出入。

這種態勢,不就是想讓美國被扼殺在搖籃里嗎?


用美國人自己的話說,「當時美國沒有資源,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沒有朋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變得困難重重,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



這時候,美國將目光標準了正處於康乾盛世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著作《國富論》中,對中國是這麼描寫的:「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種得最好、人們最勤勞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美國國內長期對東方大國不差錢遍地都是黃金的渲染中,到中國來賺錢成為了很多美國領導者發家致富的計劃。

於是,在1784年,美國將一艘戰時帆船任命為「中國皇后號」,然後還選了一個黃道吉日,2月22日也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的生日這一天,滿載著人參、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鉛等商品,滿載著全村的希望,離開了紐約港,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尋求和中國的貿易。


「中國皇后」號


漫長的六個月後,「中國皇后」號終於到達了當時作為中國海上門戶之一的澳門。在這裡取得了一張蓋有清廷官印的「中國通行證」,獲准進入珠江。然後在一名中國引水員的帶領下,經過一天的航行,抵達廣州的黃埔港。


「中國皇后號」的船長格林在日記中寫道:中國皇后號榮幸地升起了在這海域從未有人升起或看見過的第一面美國國旗!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靠岸後,「中國皇后號」鳴響禮炮十三響,代表著十三個州。停泊在港口的其他外國商船也鳴炮作回應。

四個月後,「中國皇后」號的貨物已全部脫手,並採辦了一大批茶葉、瓷器、絲綢、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繡金像等中國的特產,於1785年5月11日回到紐約,往返歷時一年又兩個月。

到達美國港口時,已經有很多人在岸邊等著搶購從中國帶回來的貨物,就連華盛頓總統也派人搶購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

雖然這趟買賣並沒有為美國賺得很多錢,但卻開闢了中美之間的直接關係。


返回美國的「中國皇后」號


1785年5月,《紐約新聞快報》的一篇報道說:這向我們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和廣闊的經濟前景,屆時我們將省卻那些麻煩且不必要的中間貿易……它都將激勵國民仿效甚至趕超自己的商業對手,從而造福整個美國。

從此之後,美國後來居上,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一度超過了英國。僅1785年,就有5條商船前往中國。據統計,在1786至1833年的48年中,美國來華的船隻就有1104艘,幾乎達到英國來華總船數的44%,而超過其他歐洲國家來華船隻總數的4倍。

由於美國成功和中國建立了貿易往來,直接將英、法、西等國封鎖和半封鎖美國的計劃打破。

進入19世紀以後,英國等國家再也無法對美國進行貿易禁運了。



由此可見,選對貿易對象很重要。反觀現在,歷史的教訓就在眼前,為何還有些人看不明白?合作才能共贏,貿易戰什麼的只會兩敗俱傷。

某些人,不要想著學當初欺負你的人一樣,對人落井下石。中國在面對災難時擁有的韌勁,是你們這些發戰爭財的暴發戶不能想像的!

中國,奧利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c92WnAB3uTiws8KZ3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