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是種怎樣的體驗?為什麼古代的皇權鬥爭此起彼伏?因為掌權的人生,真的太刺激了。
今天咱們講講古代任性皇帝的奇葩故事。
01.厭學皇帝廢除學校
隋文帝早期很勤勉,晚年很任性。
可能是被身邊的大臣勸諫太多,不喜歡讀書人的迂腐勁兒,他做了一件廣大學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廢除全國所有的學校,僅保留一所限額72人的國子學。
要知道,開皇年間,隋朝人口達到700餘萬戶。只招72個學生,那升學壓力真不是一般大。
幸好隋煬帝繼位後,恢復了學校。是不是突然覺得,隋煬帝也沒那麼糟糕了?
02.求雨不成,毀祠掘墓
西門豹大家都知道吧?
巫婆等人以給河伯娶媳婦為由,坑了百姓的錢財,還把新娘丟進河裡淹死。
西門豹則把這群惡人丟進河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還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裕。說起來也是應該名垂青史的節奏。
西門豹是戰國時期魏國人,但他在南北朝時期卻遭了無妄之災。
公元558年,北齊境內出現了嚴重的旱災。
皇帝高洋跑到西門豹祠求雨,結果一點反應都沒有。
高洋很生氣,直接毀了西門豹祠,還挖了西門豹的墓。
想要應對旱災,應該學西門豹挖河渠啊,毀祠掘墓有啥子用嘞?
03.搶我外號者,雖老必誅
1781年,乾隆巡幸保定。
保定有個70多歲的退休大臣尹嘉銓,想要藉此機會出風頭,但他並不在接駕名單中。
老尹大筆一揮,寫了兩份奏章,內容是為其父尹會一請諡及從祀孔子廟,然後派兒子呈送給乾隆。
乾隆覺得尹會一沒這個資格,寫了硃批:「諡乃國家定典,豈可妄求?此奏本當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當罪不可逭矣!」
大意是:諡號不是誰都能有的,念在你們父子情深,你的請求我當沒看過,你以後安分些。
沒想到尹嘉銓繼續上奏,再次請求。
乾隆很生氣,覺得這人給臉不要臉,回覆:「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然後,乾隆免除了尹嘉銓退休官員的身份,抓進大牢,還要查抄他在京師和原籍的家產著述。
尹嘉銓以前是搞兒童教育的,以名儒自居,他家的書籍超級多,有好幾十箱,全部被運到京城檢查。
一大群官員查了半個月,果然在尹嘉銓的作品中找到了一些不妥的言論,順利給他安上了「大不敬」、「假道學」、「偽君子」等罪名。
其中最奇葩的一條罪名是「古稀罪」,尹嘉銓在《名臣言行錄》中自稱「古稀老人」。
在1780年,乾隆70歲時,他曾寫御詩自稱「古稀,」還刻了一方「古稀天子」的章。尹嘉銓這麼自稱,就是犯了大忌。
尹嘉銓認罪之後,有司給的建議是,將尹嘉銓凌遲處死,沒收家產,銷毀書籍,家人連坐。
乾隆看過奏摺,出了一道長達千餘言的上諭,先列舉尹嘉銓的罪狀,然後為了表示自己的寬宏大量,把凌遲改為處絞立決,家人免受牽連。
可憐的尹老大爺,好不容易混到退休,就這樣被絞死了。
當皇帝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只要心裡過得去,古代的皇帝們真的想怎麼任性就怎麼任性,權力在手,毫無顧忌。
簡直說就是:只要我沒有道德,你們就奈何不了我。
只不過,往往一次任性的代價,卻是整個社會的動盪。
動盪到最後,「皇帝」終於被折騰成了一個歷史名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LIxvHMBURTf-Dn5UZ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