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樓名詩名文,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2019-12-16     泰州小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中國名樓眾多,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築藝術。滲透著中華民族建築精髓,名詩名文,把中國名樓崇高的歷史地位和蜚聲中外的知名度刻畫得淋漓盡致。

名樓都不約而同地因樓而衍文,又因文而名樓。沒有樓就沒有後面的詩文,但後面的詩文又大大光耀門庭,給了養育之恩的樓帶來了知名度的大大提升,有些像名門望族中的故事,由於先天的遺傳因子不錯,長輩又懂得教育後人,結果這些後人一個個都出類拔萃、光宗耀祖。

推薦幾處文化名樓,瓊樓玉宇,丹柱碧瓦,畫棟飛檐,風景如畫,同時配有美妙詩文,已等候你我千年,如果有機緣,不妨去看看。

聲名遠播岳陽樓



 

因岳陽樓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岳陽樓坐落於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陽市西門的城牆上。

岳陽樓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騰王閣齊名,並稱為中國長江流域的「三大名樓」。登樓俯瞰洞庭湖,水面煙波浩淼,蒼蒼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

《岳陽樓記》(節選)

宋·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傳說是三國時吳國著名將領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台。至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修建樓閣,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同時代的詩人杜甫有詩《登岳陽樓》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慶曆五年(1045年),騰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岳陽樓,並請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范氏在文中不僅將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漓盡致,且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使之膾炙人口,傳揚中外,岳陽樓亦因此聲名遠播。

現存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葺的,占地240平方米,深寬各三間,三層三檐,通高19.72米,木結構。樓頂似古將的頭盔,黃琉璃瓦,飛檐高翹,屋脊裝飾有各種動物,樓的每角立有一彩釉飛鳳。二樓有明廊環繞,可憑欄遠眺。欞窗格門雕飾精美,柱、枋、梁、架朱漆彩繪,富麗堂皇,氣宇非凡。

「中原第一樓」鸛雀樓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劉禹錫曾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名」,這個道理放在樓閣上一樣有效,即為「樓不在高,有詩則靈」,如果沒有王之渙的這首詩,誰人知鸛雀樓,王詩一出,誰人不知鸛雀樓。

「天下第一長聯」大觀樓

大觀樓長聯 孫髯翁

上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 西翥靈儀,北走蜿蜓,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苹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是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孫髯翁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問世,使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南京「有記無樓」閱江樓

"一江奔海萬千里,兩記呼樓六百年"。這副絕妙的對聯,是南京閱江樓六百年風

雨滄桑的真實寫照。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大江滾滾東去,一覽無餘,


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

閱江樓記

明·宋濂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

千載之秘,一旦軒露。

閱江樓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獅子山巔,屹立在揚子江畔,飲霞吞霧,有「江南第一樓」之稱。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國都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始建一樓閣,親自撰寫《閱江樓記》,又命朝廷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

閱江樓打下地基,剛剛開始建造時,朱元璋又叫停了這一工程,閱江樓停建,2001年建成此樓。所以閱江樓又叫作「有記無樓」。而圍繞著閱江樓到底有沒有樓的爭論也持續了很久。

閱江樓風景區總面積31公頃,其中水面占1/3,陸地占2/3,綠化覆蓋率達85%。景區有閱江樓、玩咸亭、古炮台、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牆、地藏寺、五色土、靜海寺等30餘處歷史遺蹟,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景區閱江樓以明文化為主題,分"統一、開放、發展"三大主體;分別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圖等。景區內還有瓷畫《鄭和下西洋全圖》、《江南四大名樓》雙面繡、《閱江樓記》漢白玉雕刻、閱江樓鼎、獅嶺閱江浮雕等5個"全國之最大",立意新穎,工藝精湛,獨具特色,充分體現了閱江樓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


「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千古佳作朗朗上口,連詩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著仙人乘鶴西去的傳說,更是成就了黃鶴樓的地位。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本是一座「軍事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滕王閣始建於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閣序》而得以譽滿天下。

「江南第一樓」滕王閣


南昌滕王閣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依城臨江,瑰偉絕特;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歷經29次興廢之後,她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格,瀰漫著一股人文氣息。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p_xD28BMH2_cNUgkm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