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腳步丈量社區,用擔當守住防疫一線!

2020-03-12     亞魯紫雲



疫情防控,關鍵在治,基礎在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許許多多的社區工作者、黨員幹部、志願者衝鋒在前

以日以繼夜的堅守、耐心細緻的疏導、溫暖貼心的服務

把一個個社區和街道打造成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有效防線


西秀區彩虹社區:

點對點對接 心貼心服務

3月11日,是西秀區彩虹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新安辦事處駐彩虹社區第一書記張忠斌和彩虹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吳兵等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連續工作的第44天,他們敲開了楊武鄉屯寨村移民搬遷戶陳海梅的家門。


「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請問你想找什麼樣的工作,我們先登記,隨後跟據你的意願給你找崗位。」「我家有2個小孩子需要照顧,離家近、中午允許我回來做飯的就行,如果有保潔崗位,我願意做。」「我們扶貧車間有個手工藝品廠,過兩天就開工了,到時候介紹你去那兒,還可以把一些手上活兒帶回家做。」彩虹社區服務中心面對居民的不同就業需求,採取點對點對接,心貼心服務,讓每一位貧困戶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

彩虹社區是西秀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住著10餘個鄉鎮1295戶6000餘位貧困群眾。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張忠斌、吳兵、陳應偉、班奇等基層一線工作人員,主動放棄了節假日,大年初四回到工作崗位成立了工作專班,構築起群防群控的基層網底。

針對社區內45棟樓房,107個單元,除45位樓棟長負責外,還安排了16人進行網格包保,平均一人包保七八十戶。社區人員每天上門摸排,測量體溫,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對外地回來的人員要求自我隔離觀察14天,派醫務人員上門體檢,做到人盯人服務。


說到社區對居民的貼心服務,從舊州鎮文星村移民搬遷到26幢1單元的張光友老人很感動,「我們在家足不出戶,社區給我們送來山藥、白菜、西蘭花等蔬菜,政府想得太周到了。」據了解,2月6日起綠野芳田、溪橋公司免費送了3批1萬餘斤蔬菜到彩虹社區,實現了每家每戶送蔬菜全覆蓋。

關嶺同康社區:

群眾身邊阻絕病毒的「守門人」

占地219畝、58棟安置樓、173個單元、2048套安置房、1788戶8432人搬遷群眾、14名社區幹部,這是全市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同康社區的數據。


地方大、人口多、流動性強,並且大部分年輕的搬遷群眾都在外務工,防疫工作之艱巨不言而喻。在疫情形勢嚴峻的那段時期,這14名社區幹部成為了安置點的「守門人」和「主心骨」。

「我們社區疫情防控卡點就需設置20個,僅靠社區工作者是遠遠不夠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唐丹告訴記者,防疫工作刻不容緩,為了彌補「戰力」的不足,社區幹部動員社區黨員、樓棟長、小組長、群眾志願者參與到防疫工作中來,在社區幹部的努力下,湧現出數百名志願者參與防疫卡點的值守。

為了實現疫情防控全覆蓋,1名社區幹部與2名樓棟長或小組長組成摸排工作小組,進行「地毯式」逐戶排查,從哪兒返鄉、乘坐什麼交通工具返鄉、路經哪些城市……每到一戶都要問的詳盡。截止3月11日,共排查1456名外出返鄉人員。


每天入戶檢測體溫、購買生活物資、清理生活垃圾……對於居家隔離人員,社區幹部們在醫護用品欠缺的情況下,不計得失地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

背著大型噴桶在公共區域進行消毒的身影;手握小喇叭在社區四處遊走的身影;挨家挨戶發放防疫宣傳資料的身影;日夜堅守在防疫卡點的身影……每一道身影在疫情防控最為關鍵的時候,築起了社區的「防疫牆」,成為群眾身邊阻絕病毒的「守門人」。

經開區星光社區:

疫情防控一線的「排頭兵」

經開區星光社區服務中心全體幹部職工從1月24日便主動放棄休息日,奮鬥在抗「疫」第一線,和志願者們共同堅守、全力應對,堅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後一米」。


疫情防控以來,星光社區服務中心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5個工作組,明確了各組防控職責,並建立防控工作指揮群,出台網格包保方案,層層落實包保措施和責任,確保各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網格黨員幹部、公安幹警、教師隊伍、城管隊員和居民、愛心義工社、大學生志願者等200餘人從大年初一啟動地毯式、拉網式入戶,一邊走訪排查,一邊發放、張貼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從清晨到凌晨持續奮戰,做到不漏一人。

聯防小分隊24小時值班,嚴守20多個關鍵卡口,設立疫情防控檢測點,對外來車輛和人員嚴密排查、詳細登記、逐人測量體溫,做好檢測台帳。同時,全覆蓋做好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及政策宣傳,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用迅速、透明、準確的信息徹底消除群眾的恐慌情緒,引導廣大群眾科學應對、有序防範。


10萬張「愛心便民卡」成為星光社區與轄區群眾的連心卡,小卡片上印有居民信息、「星光發布」「貴州健康碼」二維碼標識和社區所有村居的服務電話。「持卡進出小區比以前排隊挨個登記方便多了,一人一卡,實用又貼心。」居民們紛紛點贊。

「王大姐,您拿好,這是市農業農村局捐贈的蔬菜、鵪鶉蛋和洗手液。」疫情期間出行不便,生活物資方面採購受到影響,社區志願者為部分困難群眾和居家醫學隔離觀察者送物資上門、保障生活,這只是星光社區用心關愛轄區近8萬居民的一個縮影。

星光社區居民紛紛表示,服務送上門,細緻又暖心,溫暖人心的舉措堅定了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念。

普定縣玉秀街道潮陽三期:

築牢社區戰「疫」防線

普定縣玉秀街道潮陽三期作為普定縣委宣傳部的包保小區,每天都由該部人員24小時輪崗在卡點上駐守,一起駐守的還有小區內的物業管理人員。


3月11日,在小區門口的卡點上,工作人員楊金彪、陳曉雯正在對過往的人員進行檢查,持有通行證的人員在出示證件後進入,沒有通行證的人員須登記事由、掃描 「貴州省健康碼」,顯示為「正常」後才可進入。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從一級降至三級,但社區工作依然不能放鬆。我們卡點上的工作主要還是緊盯『重點人群』不放鬆,織牢防控網絡。」 楊金彪告訴記者,我們宣傳部制定小區卡點值守排班表,工作人員是通過輪崗方式進行卡點駐守的,每天分成三個班次24小時對卡點上的人員進行檢查,防止重點人員進入小區,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疫情期間,普定建立縣、鄉、村(社區)三級防控組織體系,實行網格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縣700多個各類卡點應運而生,有臨時建起的隔離不隔情的「一線紅牆」,有12平米帳篷的,有自創車輛人通行的「硬核」卡點......

普定縣各單位的在職職工、鎮村幹部、離退休人員、19000餘名自願者迅速響應,積極投身到保小家保大家為國家的防疫抗疫行動中。

紫雲城東社區:

疫情未退防控不松

「你好!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請測一下體溫、登記一下、掃一掃貴州健康碼!」3月11日,紫雲自治縣城東社區B區24棟至40棟疫情防控點值班人員對進出人員說道。


同樣,在城東社區A區1至25棟疫情防控點,小喇叭用苗語、布依語、漢語反覆播放提醒居民疫情還未退去,儘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上街買辦東西要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等,播放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和政策引導舉措。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城東社區認真落實上級關於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通過小喇叭定點定時宣傳,樓長責任制宣傳防控宣傳,引導社區居民積極應新冠肺炎疫情,並組織20多名志願者服務團隊參與疫情防控。

「為了社區2114戶8149名居民的健康安全,城東社區設置了3個疫情防控點,每個防控點兩名值班人員,值班時間從每天早上6點至晚上12點。」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江福說, 隨著春耕生產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社區居民進出頻率增加,疫情防控一點都大意不得,疫情不退,宣傳不停,防控不停。


---end---

來源@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dob13ABjYh_GJGVZ4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