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得先從一隻LV包包說起。
兩年前,羅小姐的男朋友在長沙國金中心的LV專櫃買了一隻價格為18700元的手袋送給她。
收到這樣昂貴的禮物,不論是誰,想必都會特別開心。
可是,當羅小姐拿著手袋回家後,卻總覺得不太對勁,懷疑自己和男友買到了假貨,於是就把手袋送去了專門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這不檢驗還好,檢驗結果一出來,羅小姐瞬間繃不住了。
這隻手袋,居然是假貨!
要知道,這隻手袋可是在LV的專櫃購買的,而大商場的專櫃一般都是品牌授權或者直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買到假貨,實在不可理喻。
很快,憤怒的羅小姐就將那家LV專櫃告上了法庭。
這件案子在這幾天得到了宣判,法庭判決LV專櫃退還羅小姐貨款18700元、賠償三倍包款56100元。
「專櫃公然售賣假貨」,「維權獲得五萬多賠償」……
一時之間,這則叫做「長沙市民起訴LV專櫃售假獲三倍賠償」的新聞刷爆了全網。
網友們議論紛紛,反應非常激烈:
「如果專櫃都賣假貨,那還有哪裡可以買到真貨?」
「這種售假行為一直存在,他們圖的就是消費者對專櫃的信任…」
「我就想知道,商場和有關單位,會對他們進行處罰麼?」
這件事情上了熱搜之後,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更大的風波也隨之引發了。
據瀟湘晨報報道,羅小姐送檢的檢驗機構——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湖南有限公司,自從售假事件宣判之後,送檢訂單突然暴增。
有人拿出十幾個包,甚至還有人拿出幾十個包送過來檢查。
中檢湖南的客服說:「都是幾十個幾十個地往這邊拖。」
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專櫃售賣假貨的新聞,在網上一搜一大把。
比如去年上海靜安區一家Gucci專櫃,櫃員金某把假包換真包賣,上演了一出 「狸貓換太子」。
還有深圳羅湖的警方曾經破過一起商鋪售假案,2600餘件假冒奢侈品牌的手錶皮具被查獲。
如果只是賣假貨,有點常識的人還可以防範,但最可怕的是,這群不法分子不僅對商品造假,甚至連包裝、證書、發票和交易票據這些東西,他們也全部都做了全套。
這樣一套「假貨組合拳」下來,如果不送去專業的鑑定機構,普通消費者真的很難辨別真偽。
不僅僅是國內,國外也一樣。
某女星在境外70萬買的包,竟然是假的。
還有一個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告訴桌子,那些去國外旅遊掃國外商場打折貨的,也有很多買的是國內的假貨。
他們好不容易去國外旅遊,買便宜的打折奢侈品,可是沒有想到,人家都是在國內成批量買的假貨空運到境外,然後再賣給中國的遊客。
遊客們見到五折六折的名牌包包就撲上去,可是他們不知道,那些賣給他們幾千幾萬塊錢一個的包包,都是幾百元甚至一百多元進來的。
這就是奢侈品行業的亂象,從商品到包裝,從證書到票據,從國內到國外,這裡面有一個很龐大的產業鏈,他們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只等有錢人往裡面鑽。
他們管這個叫:「殺豬」。
其實,這些事件和新聞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心心念念的「奢侈品」,很可能只不過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然而,拆開這些騙局的假象之後,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那些售價高昂的奢侈品,是否值得我們去追捧?
我們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悲劇:
杭州某女教師,為了滿足自己購買奢侈品的慾望,騙取學生70多萬元,最後不得不由老母親出面含淚替女兒還帳。
塗磊主持《謝謝你來了》中的某男子,為了躋身「上流社會」,舉債買奢侈品,最終父母不得不賣房子替他還帳,老了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江蘇女護士欠200萬網貸,只為買奢侈品,還有一個三歲的孩子要養。
一個90後女孩燒炭自殺,而要她命的,是她根本消費不起的奢侈品。
根據麥肯錫中國發布的《2019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指出:
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而90後更是每年花費 2.5 萬元購買奢侈品。
中國,是世界上奢侈品購買的主要國家。
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購買奢侈品?
因為他們往往是被炫耀式消費的心理占了主導。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 「金錢羞恥」,他們把自我的價值等同於向外界展示財力的價值。
簡而言之就是,我背的包包值多少錢,我穿的衣服值多少錢,那麼我這個人就值多少錢。
於是,他們陷入商家的陷阱,不計一切代價向別人展示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奢侈品,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已經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可是,把商品的價值等同於自己的價值,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也是一個天大的悲劇。
周潤發穿65塊錢的T恤,那麼他就只值65元?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一場消費不過200元,那麼他就只值200元?
這種虛榮又物化的思想,就是很多人可悲的來源。
你用奢侈品去裝點自己的門面,殊不知,最終它反而會成為你的累贅和壓力。
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為了讓同事看得起自己,花了大半年的工資去買了一個名牌包。
有天上班乘公交時,她背後有兩個人開始對她的包包評頭論足,認為她背的是假包。
他們的理由是:背得起這種包的人,怎麼可能來擠公交呢?
同事們也對她議論紛紛,說她買了一個假包充面子,是一個虛榮又物質的女孩。
後來,她換回了自己那300塊錢的包包,一身輕鬆。
很多人看不透的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外界評價,並不取決於外在表象,而是取決於他的內在實力。
如果你內在能力不行,即使你擁有再多的奢侈品,在別人眼裡也就只是虛張聲勢。
開法拉利不丟人,擠公交也不丟人,但是你強行拿著公交卡去刷法拉利的車門,才是真正的丟人。
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去一個有名望的長輩家裡做客。
這個長輩,修養很好,對於文學和歷史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出名出書也比較早,賺了很多錢,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我們來到他的房子,到處都是書,都被他家的書香氣給感染了,等到他上樓拿東西的時候,幾個朋友在那裡討論他的家具。
他們說這個沙發看起來像紅木的,應該要十幾萬,那個桌子是簡歐款式的,應該要五、六萬……
而等到他拿完東西從樓上下來的時候,他說他的家具都是在附近某某市場買的,不過兩三千元,大家都哄然大笑。
你看,重要的不是你擁有的東西,而是你這個人。
實力不行,即使擁有真正的奢侈品,也會被認為是假貨。
實力牛逼,即使是擁有很平常的東西,也會被認為是奢侈品。
蔣勛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們一起閒聊,問大家都喜歡什麼名牌。
有人說:「我喜歡阿瑪尼。」
有人說:「我習慣古奇。」
有人說:「我喜歡香奈兒。」
一位朋友問蔣勛:「你喜歡什麼品牌?」
蔣勛回答說:「我只是喜歡純棉、純麻,因為我覺得它們很溫暖,材料本身有觸覺上的記憶,排汗吸汗的過程也非常舒服。名牌不適合我,因為我喜歡自在。」
後來他解釋說:「自我價值是不被流行所干擾。一旦你刻意去追求什麼大牌,一旦你刻意去附和什麼標準,你就已經失去了自我價值。
真正的自我價值就是做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知道生命該用什麼方式去活著。」
其實一個人最大的品牌,那就是自己。
為什麼很多女孩子,明明有一堆奢侈品,仍然不夠自信?
為什麼有的女孩即使穿著樸素的衣服,卻顯得落落大方,自信從容?
真正重要的東西,與奢侈品無關,更不是金錢,而是一個強大的自我。
最後用中國女艦長韋慧曉的一句話結尾吧:
戴一塊非常昂貴的手錶,好顯示出自己身價百倍,我對這樣的價值觀完全不感興趣。
我想要的是,一塊不貴的手錶,因為我戴過而身價百倍!
參考資料:
瀟湘晨報《長沙LV專櫃售假事件後,大批顧客去驗貨,有人帶幾十個包送檢!》
百家號@九派新聞《勝訴!長沙市民起訴LV專櫃售假,獲得三倍賠償並退貨》
百家號@濰坊網警巡查執法《Gucci店員用假包調包真貨,以低價出售,半年獲利近6萬元!》
金羊網《「全套造假」高仿名牌藏身羅湖口岸3商鋪》
百家號@南充政法《滿店歪貨!南充某奢侈品專櫃售假被查封!還騙取巨額……》
抖音@PP整集放映廳
優酷@狗子醬不吃蔬菜《塗磊情感節目《謝謝你來了》:買奢侈上癮,完全不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