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顏值」學霸家世背景曝光,打臉了多少說「讀書無用」的人?

2022-06-27     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四川「高顏值」學霸家世背景曝光,打臉了多少說「讀書無用」的人?

高考成績陸續出來了。

熱搜前5,都是與高考相關的內容。

有人獲得了理想的成績,有人黯然神傷,幾家歡喜幾家愁。

高考,作為絕大多數考生人生的分水嶺,依然影響著他們人生的走向。

在鋪天蓋地關於成績的熱搜里,一封致謝信,全網刷屏了。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紛紛下場點贊。

信的主人,是來自四川涼山的寒門學子陳時鑫。

他是南京大學一名大四學生,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學全獎直博錄取通知書。

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很多網友驚呼:明明可以靠臉,偏偏要靠才華。

然而看過他的家庭背景之後,才明白,他這一路有多不容易。

出生小山村,家境貧寒,從小,他與母親一起在田間勞作「插秧、割谷、喂豬……

同齡的孩子天真爛漫,他早已認識到生活的殘酷。

讀書,成了他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

踏過泥濘,走過艱辛,十幾年風霜苦雨,他才得以被看見。

上下滑動查看

「從祖國大西南的阿普路村小學,到冕寧縣第二中學,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學,南京大學電子學院,我走了一條很長的路。」

這是窮苦的孩子,一步步向命運的高點攀登。

這些環節,只要一個出現錯誤,他的命運都會被改寫。

出生貧寒的孩子,命運就像風暴中的小草,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攔腰折斷。

每一步,都極為艱難。

上中學,為了省錢,他選擇了走讀。

每天在家裡和學校,往返一共四趟。

中午沒錢在學校吃飯,他只能踩著自行車,匆忙回家做完飯,再去學校。

冬天,腳上長滿凍瘡,疼癢難耐,單衣薄裳,根本抵不住嚴寒。

夏天,山間多暴雨,衣服書包被打濕,鞋裡灌滿雨水,只能靠著體溫,慢慢烘乾……

多少同齡孩子,沒有堅持下來?

他堅持了3年。

上了高中,條件並沒有好一點。

學校離家300多公里,坐大巴翻山越嶺37小時,讓他的身體到了極限。

而巨大的城鄉差異,也讓他自卑。

他手中的牌,太少了。唯有讀書,是他能緊緊握住的。

為了省錢,也為了趕上這種差距,他一年只回兩次家,其餘時間全在學習。

純粹的求學生涯,他時刻要為錢發愁。

怕上不了學,怕家裡負擔太重,沒人知道,他花了多少努力,才和同學們一起,坐在一個教室。

這些苦難,任何一項落在一個人身上,也許都很難堅持下去。

吃了苦之後,會有甜嗎?

穿越黑暗後,真的會看見曙光嗎?

沒有人能給予答案。

生活最弔詭的地方在於,你吃了苦,也不一定能出頭。

出生、環境,就像是一個烙印,不斷吞噬著你。

於是很多人,在這個辛苦而未知的過程里,選擇了放棄。

所有「逆天改命」的故事裡,只有像陳時鑫一樣的主人公,將堅持刻進DNA,才有可能看見那一點亮光。

一路顛沛,一路艱辛。

從落後的大山,一步一步,走向越來越寬闊的未來,他花了16年。

傅首爾曾說過一句話: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而有的孩子出生卻只含了一口痰。」

窮人家的孩子,能攥在手裡的東西,極少。稍不留神,那一丁點,也會被奪走。

可總有人,將手中少的可憐的籌碼,發揮到極致。

為什麼這封致謝信會全網刷屏?

因為讓我們感動的,不是他獲得的成績,而是他的堅持與韌性。

是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讀書和知識的力量。

就像他那一句:教育和知識,為我打開了一扇走向世界的窗戶。

在越來越多人質疑學習的意義的時代,依然有人,如苦行僧一般,紮根下來。

即使身在泥濘,仍仰望星空。

那些追逐光的人,最終也成了光。

就在不久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優秀畢業生蘇正民,也在全網引起熱議。

他人生的開局,是典型的困難模式。

小時候,因為窮困,營養不良,差一點沒養活。

後來上學了,他經常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去學校。

初中時,因為語言不通,落後太多,宿舍熄燈後,他打著手電在被子裡學習。

晚自習後,一個人偷偷躲在角落背課文,練習漢語。

父親積勞成疾,患上多種疾病,家中欠下無數外債。

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一直靠做環衛工,艱難撐起一個家和三個孩子。

赤貧的家,多病的父母,沉重的債務。

每一樁,都足以壓垮少年心性。

當父親病倒,家中再也無以為繼,他輟學了。

在祖祖輩輩勞作的那片黃土上,開始了灰暗的人生。

殘酷的現實,讓他人生的每一步,都無比艱難。

可總有人,在夾縫中,也開出燦爛的花。

謀生的同時,他沒有放棄讀書。

那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亮光。

命運總算待他不算太差,好心人的幫助,黨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他終於重回校園。

這是新生,也是命運給予的機會。

他用超出別人一百倍的努力,拚命學習。

寢室最晚睡的,是他;最早起的,還是他。

窮苦的孩子,沒有錢去補習,唯有熬時間。

可他從未喟嘆命運的不公,從未在絕望中擺爛。

跨過一座座山,走過一道道坎,他終於到達彼岸。

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他說,他將帶著知識回到大山,幫助更多的孩子。紮根基層,做那片黃土最忠誠的兒子。

看完這個故事,我無比感觸。

曾經無限嚮往光明的孩子,終於得償所願。

現在,他要去成為別人的光了。

無法踩在父輩的肩上,並不意味著一片黑暗。

當他始終熬下去,沒有放棄希望,在機會到來時,努力握住。

那時他發現,原來跨過那道難關,有更廣闊的世界。

他沒有父輩的肩膀可以踏,但他,成為了下一代的基石。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

我記得,19年前,那個以900分滿分,考上北大的寒門學子譚志佳。

靠著讀書,從小山村一步步走出來,進入香港大學碩博連讀,順利留校,從事研究工作。

我記得,那個背著「瘋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吃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苦,終於靠著讀書走出大山。

最後,他回到大山,去改變那些和自己一樣的孩子的命運。

他們本拿到了最差的牌,卻一點點逆風翻盤。

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

命薄似紙,應有不屈之心。

讀書和學習,改寫了他們人生的軌跡。

《功夫熊貓》里有一句話:

你人生故事的開頭也許充滿坎坷,不過這並不影響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看你後來的人生路,你自己選擇怎麼走下去。

從黑暗中來,奔向光明去。

總有一天,你經歷的那些苦難和坎坷,會照亮你前行的路。

所謂深淵,跌入谷底,也會變成鵬程萬里。

為什麼我要講他們的故事?

因為越來越多人,不願再相信,讀書有用。

這個變幻的時代,讓人開始動搖。

耍寶審丑,沒有一點內涵的網紅明星,隨隨便便就賺到了上億家產。

苦讀十幾年的年輕一代,卻在低迷的就業環境中,一籌莫展。

於是,我們開始質疑:讀書真的有用嗎?

努力這麼多年,就是為了去爭一個月幾千元的工資嗎?

這種質疑聲越大,「讀書無用論」,就越深入人心。

你知道嗎?

我害怕的,不是多少人嘲諷高考制度;不是有人一遍遍強調讀書無用;也不是他們不斷重申「寒門再難出貴子」。

我怕的是你真的相信了,你真的開始躺平,你真的放棄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管時代怎麼變,我們需要的,永遠都是有內涵,有知識底蘊的人。

陳時鑫,蘇正民們,就是最好的答案。

新東方直播間火出圈的董宇輝,就是如此。

在一眾直播間中,殺出一條血路,他憑藉的,是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信手拈來的人生金句。

他帶的,不僅是貨,更是多年讀書與學習的結晶。

從名師,到主播,支撐他成功的內核,始終都是知識。

總有一些人,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靜下心來,沉澱自己,向內發掘自己。

於是,他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你看,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網紅們,說垮就垮了。

那些動輒幾億進帳的明星們,銷聲匿跡了。

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實力的人。

我很喜歡一句話:

讀書,雖然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讀書,雖然不能改變生命的起點,卻可以改變生命的終點。

讀書要讀到什麼程度才行?

有人說,自己看了很多書,人生還是沒有因此改變。

有人說自己看過就忘記了,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還記得那個小故事嗎?

爺孫倆在河邊聊天。孫子問爺爺,你每天看那麼多書,你記得住多少呢?如果反正都要忘記,為什麼還要看?

爺爺要孫子拿裝煤的竹籃,一遍遍在河裡打水。

水從竹籃濾過去,什麼都沒留下。

可此時,滿是煤渣的竹籃,已經煥然一新。

讀書,就是如此。

嚴歌苓說:「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

不管什麼時候,堅持讀書,學習,總是不會錯的。

就像這張漫畫。

你人生的高度,就是你腳下書本的厚度。

你讀的書越多,你的思想,你的認知,就越深遠。

或許,讀書無法讓我們大富大貴,卻能讓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不是所有努力,都能一眼看到成效。

可一定有種堅持,讓你看到水滴石穿的奇蹟。

請相信,讀書到一定深度,一定會讓你看到人生的不同。

所有的捷徑,都潛藏著陷阱。

唯有低下頭去,努力耕耘,才能紮實紮根於土地。

總有一天,你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會和你重逢。

參考來源:

微博@央視新聞

小紅書@十星tenstars

澎湃新聞《大涼山小伙6000字致謝刷屏,這位記者是他感謝最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19523c7c93fe0bdba14d8ff86185b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