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河月明》中徐達之死和傳說不一樣,是在為朱元璋洗白嗎

2023-11-26     郝傑

原標題:電視劇《山河月明》中徐達之死和傳說不一樣,是在為朱元璋洗白嗎

前言:電視劇《山河月明》正在熱播,其中對於徐達之死的處理,筆者以為是所有相關電視劇中最為成功的。

歷史上的徐達之死,毫無疑問是壽終正寢。以往的電視劇不管是為了增加戲劇衝突也好,人云亦云也罷,都採取野史燒鵝賜死一說,我們不予置評。但是在《山河月明》劇中,不但把燒鵝這個梗玩得極溜,最後還給出了一個兼顧正史和野史的反轉,看得出編劇功力非常深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電視劇如何演繹這段故事,以及正史之中的徐達之死。

《山河月明》的燒鵝梗

在本劇伊始,就描寫了大將軍徐達帶著幾個年幼的子女,躲在柴房偷吃燒鵝的場景。然後通過長女徐妙雲破門而入的呵斥,我們作為觀眾知道了燒鵝對於徐達身體的危害性。此時此刻,筆者心中不免閃過一絲鄙夷,以為本劇還是會抓住燒鵝這個梗大做文章的大做文章的

隨後劇情寫到徐達奉旨進宮,朱元璋讓馬皇后親自做燒鵝招待這位大明第一武臣。徐達立刻明白這是一場「鴻門宴」,因為此前他只吃到過三次馬皇后親手做的燒鵝,而這三次,都是緊急軍情。但同時徐達很疑惑,讓我領兵北伐這件事都已經下了明詔了,似乎不用搞這麼一套啊?

當然最後我們知道,原來是為了皇第四子燕王朱棣和徐達長女徐妙雲的婚事。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筆者看到這裡立刻腦補了一幅畫面。多年之後,纏綿病榻的徐達收到了一隻御賜的燒鵝。大將軍立刻就明白了,這是「老哥哥」又有為難的事要求自己了。這次的事,自然是自己的死。於是乎徐大將軍含著淚吃下這隻燒鵝,隨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正如電視劇《朱元璋》中所演繹的那樣。毫無新意,筆者在心中再次將《山河月明》的編劇鄙夷了一番。

劇情很快發展到了徐達因病從北平回南京休養,朱元璋帶著太子朱標親自來魏國公府探望這一段。君臣二人淚眼婆娑地回顧了小時候的歡樂時光,無論是朱元璋也好,徐達也罷,都知道這一面,就是最後一面。會面結束之後,朱元璋吩咐已經是燕王妃的徐妙雲再為他父親做一次燒鵝。面對徐達長子徐輝祖「燒鵝對身體有害」的哀告,老朱痛苦地指出:「這是你們父親最後的一點念想了。」

隨後的劇情中,徐達梳洗乾淨,正襟危坐,享用了他人生中最後一頓御賜燒鵝大餐。此時鏡頭給到徐達的手,這位叱吒風雲了一輩子的大將軍,此刻卻已經虛弱地連鵝腿都撕不動了。徐達如何死的,鏡頭沒有直拍,但是通過太子朱標一句「徐叔叔薨了」做了交代,也很巧妙。

《山河月明》對徐達之死的處理,既符合正史之中因病而亡的記載,又巧妙地將燒鵝這個梗融入其中。讓人不由得擊節讚嘆,如果歷史上朱元璋真的賜了徐達燒鵝,恐怕就是電視劇中描寫的這樣吧。

為何不可能賜死徐達?

當然對於眾多的野史愛好者來說,《山河月明》這樣拍,就是洗白朱元璋。其實老朱的功過都在那裡,用得著抹黑或者洗白嗎?朱元璋是誅殺了大批開國勛貴不假,但肯定沒有賜死徐達。或者換句話說吧,至少在徐達死的那一年,朱元璋沒有任何理由來賜死這位大明開國第一武臣。

徐達,鳳陽老農民出身,是長久以來朱元璋集團武臣中的第一把手。就在大明開國之前的吳元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徐達出任征虜大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徐達北伐,是數百年來南方政權最為完美的一次軍事行動,不但收復了丟失四百多年的燕雲之地,更是基本上平定了西北,奠定了大明立國的基礎。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徐達班師回朝,朱元璋親自趕往龍江渡口迎接。當月大封功臣,徐達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魏國公、參軍國事,食祿五千石,子孫世襲。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徐達長女被冊封為燕王妃。在此後的歲月中,徐達長駐北京,不但對抗北元,也精心培養著女婿燕王朱棣。自從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北伐失利之後,明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北境一帶處於戰略守勢,這也是徐達為何要長時間駐防北平的根本原因。

當然徐達是很辛苦的,因為他一般都是在每一年的春季出發去北平,然後冬季返回南京。但是此時北元王廷尚在,遼東又有太尉納哈出的二十萬元軍,大明朝的江山還遠稱不上固若金湯。直到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軍收復遼東,次年又在捕魚兒海大破北元王廷,北方的威脅才得以緩解。然而徐達死於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若是此時將他賜死,難道不是自折一臂?作為一個從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的一代雄主,朱元璋不會連這點腦子都沒有吧?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二十八日,太傅、魏國公徐達去世,享年54歲。徐達死後,以鐵石心腸著稱的朱元璋竟然夜不能寐,「欷歔流涕」。最終追封其為中山王,諡武寧。另外徐達墓前的神道碑高度,甚至比朱元璋本人孝陵前的神功聖德碑還要高。

荒謬的野史

事實上燒鵝一說本就是以訛傳訛,因為最早的版本是蒸鵝,出自於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廿二史札記》。然而搞笑的是趙翼本來是引用明代野史《龍興慈記》中的內容,然後對其進行闢謠。

如《龍興慈記》,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是達幾不得其死,此固傳聞無稽之談。—《廿二史札記·卷三十一》

在趙翼看來,《龍興慈記》的說法荒誕無稽,幾乎不值一駁。不曾想他闢謠的內容沒人看,徐達死於朱元璋所賜蒸鵝的說法卻流傳下來,並在現代各類影視劇中大行其道。甚至於《龍興慈記》中只是說到了徐達死因是「背上長疽」,並沒有提到朱元璋賜蒸鵝,不知道是趙翼看到的版本和如今的我們不一樣,還是他本來就另有目的。

結語:徐達吃燒鵝而死,本不存在於正史。而將這個「罪名」加到朱元璋頭上,更是清朝的事情。通過本文的梳理總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徐達死的那一年,北元這隻「狡兔」還活著,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徐達呢?這不是親者痛仇者快嗎?

當然如果徐達活到冊封皇太孫之後,他很可能和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一樣難逃一死。但這僅僅是假設,做不得數。從目前來說,《山河月明》對於徐達之死處理手法最佳,既結合正史,又融入野史。甚至可以說,如果歷史上朱元璋真的賜徐達燒鵝,那原因一定就如電視劇中所演繹的那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5b4b262c1b9c449be3b28abd5e766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