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影視創作的秘密,這次研討明白了

2023-06-22     影視獨舌

原標題:周梅森影視創作的秘密,這次研討明白了

2023年6月22日刊| 總第3274期

來源:江蘇文學

6月18日,江蘇省作協在南京召開周梅森影視文學創作研討會。眾多知名作家、編劇、學者、批評家、出品人、製片人參與研討。會議由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丁捷主持。

左起:丁捷、畢飛宇、鄧凱、徐寧、鄭焱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鄧凱指出,作家的現實主義精神、敢於直面社會問題的勇氣、心中有人民的情懷和駕馭宏大題材的能力,是周梅森的創作能成功轉化為影視的四大法寶。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高度評價周梅森的創作,稱「他把自己的書桌放在社會上、大地上,描繪了當代中國的高歌猛進、風雲激盪。」

「周梅森是一個有著英雄情結的人,他的血管里就有橫衝直撞的英雄氣」,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將周梅森視作江蘇作家中獨特的存在,「也因為英雄需要衝撞需要激盪,所以他的小說里人物很多,而且他要把人物和人物之間的矛盾上升到戲劇性的衝突。」

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鄭焱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周梅森影視文學作品成功的原因:一是樸素的現實情懷,二是強烈的責任擔當,三是精湛的藝術水準,做到了人民性和當代性的結合、體現了思想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左起:程蔚東、章劍華、范子文

《人民的名義》出品人范子文說,「周梅森是一個完全按照藝術規律來創作的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他會深入到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體驗生活,所以創作出來的劇能直面社會現實,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發展。」

《突圍》《大博弈》出品人呂超說,「他用筆團結了一批影視工作者,用鏡頭記錄了時代。事實證明,人民性、文學性、時代性是影視的根本,也是中國文學能提供給影視產業的最有營養的資源。當時光過去,如果我們的讀者、我們的兒女想了解這段歲月,讀周梅森的作品,看他的劇,是最有價值,最有感觸的。」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人文學院院長沈義貞說,「他是難得的作家型編劇。周梅森的創作體量、時間跨度和作品影響力,決定了他是未來電視劇研究的重要樣本。」

左起:呂超、孫昊、沈義貞

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在會上稱周梅森的劇是「周劇」。他將周梅森成功轉型的秘訣歸為四個「大」:擁有大智慧,對傳統、對現實、對體制有深入了解;擁有大知識,有巨量的政治學、經濟學等知識作為寫作支撐;擁有大能力,能自由出入於文學與影視之間;具有大風格,深入展現中國幾十年的政治、官場、經濟生態。

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蘇童回憶《人民的名義》熱播時,自己的學生熱議這部劇的情景,「他們告訴我連開會都好看。」

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將周梅森的創作特點提煉為四個方面:題材的本質真實、情節的錯綜複雜、人物的命運起伏、主題的積極力量。

左起:孫馨岳、高民、蘇童

山東大學教授周根紅認為「周劇」特色在於反映了廣闊的時代,人物描寫深入,對話也很耐看。「說開會都好看,其實也和對話有關,他的對話特別精鍊、張弛有度、很有分寸,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點。」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暉從拓展受眾圈層、引發批評狂歡的現實題材縱深化,官場生態政治小說的類型化,服務影視改編的文學創作劇本化等三個層面進行了細緻分析。

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華說,周梅森的作品首先是開啟了當代中國政治劇集的先河,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理性思考。

左起:周安華、李星文、汪政

北京大學副教授叢治辰認為有必要重新認識周梅森寫作的意義,「當年輕寫作者們不斷在文筆中陳陳相因,現實很難給他們提供新的經驗,實際上是需要向周梅森致敬的地方。」

著名編劇程蔚東說,周梅森的十部電視劇,涉及胡玫、潘小揚、蔣紹華、李路、沈嚴等一批一流導演,他們的貢獻毋庸置疑,但說起這十部電視劇,人們會說這是周梅森作品,這是獨特的中國影視作家現象。周梅森是中國作家在影視創造中實現文學理想的優秀作家,是影視類型的發展成熟中在政治類型片實踐上有重大收穫的優秀編劇,是用自己的影視文學創造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優秀知識分子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2e9e6128729594e6ff847c77e0d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