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閃擊西歐,為何法國投降打了陸軍強國的臉?中看不中用

2023-12-10     千年史館

原標題:二戰德國閃擊西歐,為何法國投降打了陸軍強國的臉?中看不中用

德國是二戰發起國,其對外擴張的軍事理論是以閃擊戰為依託。但是,閃擊戰理論從成型到實踐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它也需要戰場效果來檢驗。如果說德國閃擊波蘭是閃擊戰初試牛刀的話,那麼,德國占領法國就是閃擊戰在戰場上的綜合試驗。可是,當時擁有300萬陸軍,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為何在閃擊戰面前僅6周時間就輸得體無完膚呢?

首先,三大因素使法國產生僥倖心理,德軍裝甲開到巴黎,方知陸軍強國是外強中乾

其實,德軍的閃擊戰理論到底能不能保證德國贏得整個二戰,剛開始德軍統帥部心裡也沒數。但隨著德國在戰前一系列試探小動作,他們發現英法並不可怕,到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時,德軍這才發現閃擊戰確實是個好東西,隨即也就有了占領西歐的把握。可對於法國來說,只有當德軍裝甲開到巴黎的時候,他們才如夢初醒,原來德軍的閃擊戰不可小瞧。

第一,忽視裝甲打擊力量在戰場上的作用,法國抱著傳統陸軍大國地位沾沾自喜。應該說,德國發動二戰是用了心思的,其它不說,在研究現代戰爭理論上他們一直走在前面。產生於一戰的飛機和坦克,在法國眼中不當回事,但德國卻在一戰後20多年時間裡,裝甲打擊理論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也是德軍閃擊戰能夠逞能一時的原因。

第二,不願打不想打不會打的思想作怪,消極防禦占了上風。雖然法國擁有300萬強大的陸軍部隊,但法國從上到下卻在一戰後滋生了一股厭戰情緒。他們自始至終認為,人才是戰場上決定的因素,德國的裝甲再厲害也抵擋不住法軍的人多。結果是,面對德軍強大的裝甲碾壓過來,法國再堅固的堡壘,再多的陸軍都不堪一擊。

第三,英法是一戰的戰勝國,認為德國再有本事也不會重蹈覆轍,綏靖政策害了自己。在英法的眼裡,德國在一戰中受到了嚴厲的制裁,不可能這麼快地重新崛起,實際上這是他們自欺欺人,認為德國不可能敢進攻自己,從而放鬆了警惕,客觀上也沒有做好對德作戰的準備。

從這個層面講,英法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就算是研究下裝甲打擊在戰場上的運用也是很好的選項,但他們卻抱著固有思維不放,禁錮了軍事理論發展也丟掉了戰場主動權。

其次,奇怪戰爭有奇沒有怪,德軍閃擊西歐打到家門口,法國方知當初想法多麼幼稚

法國戰役一開始,德軍也沒想到進展會這麼順利。但要追蹤起源,還得從德軍閃擊波蘭說起。從根子上說,還要感謝英法在中間的一唱一和。

波蘭作為一戰二戰的參與國,一直扮演著一個受夾板氣的角色,雖然在一戰中站在同盟國一邊,勝利後重新立了國,但在二戰爆發時又成了犧牲品。究其原因還是立場不穩,風吹兩邊倒。

一方面,波蘭把希望寄托在英法的保護上面。當德國開始向外擴張對西歐各國動手動腳的時候,波蘭還在為自己有英法保護而沾沾自喜。此時,蘇德兩國正在為拉攏波蘭這個中間緩衝國而大費周章。結果,英法只是喊了幾句口號,卻並沒有真正起到後盾的作用。

另一方面,蘇聯提出英法蘇波四國聯盟未果,波蘭的命運已經註定。可以說,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只是個暫緩之策,但也與英法的不積極也有關係。假如蘇聯提出的英法蘇波四國同盟成立,德國閃擊波蘭的計劃就會受到重大影響和制約。

可結局是,當德國閃擊波蘭以後,英法卻無動於衷,連在西線做個進攻的樣子都沒有,被史上稱為奇怪戰爭也就只有奇沒有怪了,因為英法從默許德國軍事崛起那一天,他們就沒打算對德國真正動手過。

從這個層面講,只有德軍打到了家門口,法國才重新認識到當初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匆匆應戰的法軍也僅6周時間就放下了武器,慫恿德國的後果就是法國成了別人的奴役國。

再次,馬其諾防線魏剛防線,都是有線沒有防,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德軍給邱吉爾留台階

有了前面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法國失敗的原因了。但是,法國的失敗光有認識和政策方面的失誤還不夠,300萬的大軍是如何放下武器的呢?這與法軍的防禦部署存在著重要關係。

一方面,德國占領法國是從閃擊西歐各國開始的。西線戰爭是德國進攻英法的序幕,可惜英法剛開始並沒有足夠的認識。1939年冬到1940年春天,德軍利用英法在西線製造「奇怪戰爭」的半年時間裡,他們大力擴充軍備,兵力一度擴充到156個師,其中有136個師用於準備進攻法國,前提是先要占領北歐,到1940年5月,北歐各國被占,進攻法國的時機成熟。

另一方面,馬其諾防線,魏剛防線,只不過是法軍糊弄自己的堡壘。本來,法國的馬其諾防線構築時間長,耗費財力物力眾多,被法軍視為天然屏障。但德軍啟用了「曼施坦因計劃」,繞過了防線穿越阿登森林,客觀上,德軍是出其不意,也是找到了法軍防守的漏洞。

而作為德軍占領巴黎的前奏,魏剛防線僅三天時間就被突破,說明法國的防禦就是個象徵,所謂堡壘也就是個豆腐碴罷了。實際上,德軍在突破魏剛防線之前,英軍在敦刻爾克的大撤退,就已經埋下了法國失敗的伏筆。只不過,德軍統帥部對裝甲打擊力量留了一點餘地,他們還對與英國講和抱有一線希望。

綜上,德軍在西歐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使閃擊戰理論得到了充分檢驗。1940年底,德軍統帥部正式下達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命令,與閃擊戰在法國戰役的成功實踐是分不開的。而號稱300萬歐洲陸軍強國的法國,僅6周時間就簽訂了投降書,這不僅打了陸軍強國的臉,也打了英法曾經是戰勝國的臉。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世界通史》

精彩推薦:二戰市場花園行動,蒙哥馬利敗給莫德爾,是準備不足還是指揮不力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二戰朱可夫人海戰術,與史達林喜歡進攻有關係嗎?榮譽高於一切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德軍為何臨陣換將?蘇軍把閃擊戰術還了回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296b571cb035a37347df31db3185a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