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那個賣腎買iphone的安徽高中生,現在怎樣了

2024-05-25     千年史館

佛說,人這一生的苦和福都是定數,想著不勞而獲的福,註定要吃莫名而來的苦。

那個賣腎的少年

小王第一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時候,還是十年前。

這些年來,關於人們對手機更新換代瘋狂追求的新聞,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最出名的故事,莫過於那個「賣腎買iPhone4的安徽高中生」,而這個人恰恰就是小王。

2011年,智慧型手機興起,讓無數人為之瘋狂,其中,最有名的手機莫過於iPhone 4。

在當時,一部iPhone 4的售價是4000多元,相當於一位白領一個月的工資。

儘管昂貴,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它的「熱情追求」,畢竟就像廣告里所說的,意味著身份的象徵。

彼時,年僅17歲的小王正讀高中,當「蘋果熱」刮進校園時,他和所有的同學一樣,希望自己能獲得這樣一部手機。

然而,小王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根本支撐不起他那遙不可及的「夢想」。

看著身邊某些拿著iPhone4的同學,他既感到羨慕,又有些不甘:憑什麼別人就能如此輕鬆地實現願望,自己就只能因為家庭經濟不行而干看著。

面對不平等的出身,有人發奮圖強,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有人陷入瘋狂,成了不計後果的野獸。

而小王,無疑是後者。

那段時間裡,他時常為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而感到苦惱,正在這時,一個黑中介找上了他。

對方聲稱只要小王賣一個腎,可以給他2萬塊錢。

面對著這筆「巨款」的誘惑,他心動了,連忙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不久之後,小王被黑中介帶到郴州,歷經9個小時,從身體里摘除了右腎。

當時,這個年幼且無知的少年並不知道這顆腎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他只知道自己終究如願以償,用那2萬塊錢,買了一部iPhone和一部iPad。

這件事小王並沒有告訴父母,可紙始終包不住火,不久之後,父母通過兒子身體的異常得知他用腎換錢,便急忙開始了維權之路,包括媒體報道。

相比於操碎了心的父母,17歲的小王卻很是不以為然,無知且貪心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摘除了一顆腎有什麼影響,甚至為此放出「豪言」:

「一顆腎對於我來說足夠了,為什麼需要另外一顆,為什麼不賣了它?」

沉迷於獲得新手機的小王,早已下意識忽略了一件事:如果人體只需要一顆腎,那為什麼會長兩顆?這個問題,他不願意去想,也不敢去想。

當媒體報道出這件事,無數人為這個少年的未來感到擔憂,但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小王並不知道。

他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存在於一時,直至徹底消失於人海中。

躺在病床上的成年人

歲月如梭,十年的時間轉瞬即逝,當小王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個曾經的高中生也已經接近而立之年。

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再次出現在鏡頭前的小王,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那種青春活力,有的只是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十年前,面對外界的擔憂,小王不為所動,可後來他才明白,那些曾經聽著刺耳的話,都是最真實的關心。

因為當年摘除右腎的地下醫院環境過於惡劣,導致小王傷口感染,一開始他沒有發覺到異樣,但慢慢地,身體卻出現了不適。

一開始是沒有精神,之後渾身無力,整日昏昏欲睡,這些都讓小王開始心慌,可事實證明,他明白得太晚了,到最後,小王只能臥床不起。

醫院告訴小王和他的家人,因為傷口感染,那僅剩的左腎受損嚴重,被鑑定為3級傷殘,無法醫治。

之後整整十年,那個信奉「只需要一顆腎,另一顆無用賣掉」的少年,躺在病床上無法上學和工作,只能靠著父母養活,稍不注意就可能危及生命。

那顆「無用」的右腎,早已被高價賣出,而他引以為傲的iPhone,卻連10塊錢都不值,那些曾經無知且貪婪的舉動,成了毀掉自己一生的罪魁禍首。

在該讀書的年紀選擇享福,註定在未來某天要吃加倍的苦。

絕望中的堅持

在知乎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得知身邊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被「包養」,自己已有的價值觀被動搖了怎麼辦?」

看到許多和自己年紀相似的女生,只要身材過得去,就能靠認「乾爹」改變人生;

不僅不用讀書,每個月的生活費也足夠充足;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日子只需要持續幾年,就能拿著一大筆錢,找個人嫁了;

反觀自己,只知道讀書,沒日沒夜學習,希望能考上研究生;

畢業之後去大城市找份工作,拚命賺錢,最後還不知道能不能立足;

這樣對比下來,一種不平衡的感覺油然而生。

不得不說,這個女生問得很現實。

其實,這個問題在許多女大學生的心中也早已困惑許久。

自己為什麼不能和她們一樣,拿青春換安逸?

為什麼要拿最珍貴的年華去感受讀書和工作的苦?

當評論區的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高三時家裡破產,父母把房子都賣了,還欠人家幾十萬;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開始在茶樓兼職,一個月1000塊錢;

在兼職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來錢更快的渠道:跟著男顧客走,一年能拿到幾十萬;

身邊不少女孩都是這樣,被「媽媽桑」介紹給不同的男人;

而她自己也被外地的一名男子看中,對方開價一年20萬;

那一刻,她心動了,只需要兩年自己就能把家裡的債務還清;

徹夜未眠地想了又想,最後她選擇了辭職。

之後那些年,這名女孩努力考上大學,刻苦學習和工作;

從一個小美工到大企業的高級設計師,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將家裡的債全部還清,還買了房。

如今的她,已經嫁給了自己最愛的人,生活幸福。

在留言的最後,這位網友說出了真實的答案:

我慶幸在那些誘惑面前,沒有被短暫的物質慾望所左右。

這個世界那麼大,不憑著自己努力得到的果實,誰能保證它就是甜的?

也許只是這幾年,就能廢掉我整個人生,我不想當我老的時候,想起這段曾經,只是後悔和苦澀。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出現在我們面前,從表面看起來,它們遠比讀書更來得輕鬆。

但實質上,這種輕鬆只是暫時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拿著青春換巨額回報,在未來終究會化為泡沫。

在該讀書的年紀選擇享受青春帶來的福利,收穫錢財,卻失去了自我提升的空間。

等過幾年青春不再,剩下的只有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人這一生要吃多少苦是註定的,讀書雖然很苦,但如果不願意吃這種苦,那麼以後就需要吃沒文化的苦。

《霸王別姬》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面對外界的誘惑,要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這個實力去承擔之後發生的一切後果,享了不該享的福,就得吃原本不需要吃的苦。

可悲的重複

事實上,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不管是「賣腎買iPhone」的小王也好,提出人生疑惑的女大學生也罷,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一直在重複著。

「提桶者」的話題一度上了熱搜,這群特殊的00後,因為不願意讀書而選擇外出打工。

他們以散工為生,把所有的家當全部放在一個桶里,在一個地方做完工作就跑去下一個地方。

有人介紹長工,這些人也不願意做,在他們看來,做半個月休息半個月的生活才是最舒服的。

這些僅有著高中學歷,甚至初中學歷的孩子,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的選擇很明智,成功躲掉了讀書的苦。

可等到最後,絕大部分人都會狼狽回家,因為學歷太低,他們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養活不了自己。

曾以為躲掉的艱難困苦,只不過悄悄後移,長成了更兇猛的攔路虎。

「讀書是否有用」這個話題人們爭議了許多年,在某些人看來,讀書只不過是浪費時間的事情,不讀書照樣能獲得成功。

那些在網上大肆吹鼓「讀書無用論」的人,只不過是站在自己擁有優渥的家庭背景和強大的人脈下,用俯視的角度去看待讀書這件事。

這個時代,對於絕大部分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讀書依然是最容易的出路。

青春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能創造出無限的希望,拿著自己的青春去換有限的物質,是人生最愚蠢的事情,指不定哪天,這些物質就會化為虛無。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年輕時舒服的日子過得多了,那些難過的時光到最後還是要補上。

命運是一個「設計師」,它給人類設計最公平的事情,莫過於「苦難守恆」:

凡是能一開始就感到舒服的事物,在未來一定會痛苦。

世界上從來沒有好走的上升路,讀書也是如此,那些讓人看到厭煩的書,都將是通往未來幸福的路。

努力奔跑,不要停下腳步

衡水中學被譽為「高考加工廠」,這所學校是出了名的嚴厲,除了讀書,沒有其他娛樂,不少學生為此抱怨不已。

但就算如此,家長仍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這所學校讀書,對於那些平凡家庭的孩子來說,踏進了衡中,就意味著一隻腳踏入重點大學,為此,吃點苦算什麼?

有人曾採訪衡水中學考上名校的學生,讓他們對衡中的教育模式做一次滿意度回訪,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面對如此嚴厲的教育模式,99%的學生都表示很感激學校。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們依然願意再一次回到衡水中學。

因為進入大學後這些學生明白:正是因為自己吃過衡水中學讀書的苦,所以才能換回今日讓他人為之羨慕的幸福。

事實上,不管是出身背景也好,社會也罷,都難以尋找到絕對的公平。

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自暴自棄。

一個人最穩定,最值錢的事物,就是自身的內在價值,而讀書恰恰是提升一個人內在價值的最好方式。

那些用青春去換物質的做法,看似很美好,比只知道讀書的人要聰明得多。

大家同處於一片海灘上,當潮水退去的時候,誰在前進,誰在原地踏步,你我自然心中有數。

多少人拼了命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可偏偏有些人卻把自己的命運送到他人手中,任人擺布,何其可悲。

小王如此,那些被「包養」的女孩也是如此,他們的下場在不斷告誡所有人:

在讀書的路上有很多誘惑,但千萬不要停下腳步,只管努力前進,命運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6e31cdcbe30457e9d9be4fa45f66c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