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既有高顏值的美景,又有虔誠的的宗教信仰;在這裡,既能領略經典,又能體驗小眾旅行目的地。有深度,還可以飽覽各色風光,如果想要獲得豐富的旅行體驗,川西環線絕對是不二之選。
行前須知:
出發:從成都出發
費用:租車費為7565元(含基本保險不含免賠額保險)
出行前準備物品清單:
急救包(紗布,消毒酒精片,棉簽,止血貼,繃帶) 小切板,勺,刀,剪刀,薄桌布,軟水桶,晾衣繩衣夾,調味料,營燈,氣泵,牛筋 ,502, 汽車掛鉤,垃圾袋,便攜小工具套裝,藥包(牛黃,保濟丸,藥油,白藥粉/膏,無比滴),瓶裝水液化氣罐4個(136元),備用氧氣瓶6*10L(85元),防潮墊2(110元),壓力鍋(66.5元),車載電源轉換器(139元),純水桶(24L*1)(68元),另外再購置一些頭幾天的充飢零食、方便麵和礦泉水
帶:帳篷1頂,爐頭1個,戶外鍋1套,採購小瓶食用油,小瓶二窩頭,小瓶洗潔精,紙巾,醫用酒精(可能要洗傷口,萬一人昏迷或者失溫,酒是救命的,買酒精順便買兩個注射器,就是針筒,一次性的)
其他注意事項:
1、走川西環線需翻越最高海拔約4800m的埡口,請小夥伴們綜合考慮自身狀況參加。
2、參加的小夥伴務必自行購買旅行保險。
3、川西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小夥伴們需有充分的認識。
4、全程以攝影和旅拍為主,同時儘可能體驗當地風情。
旅行線路:
第一天
成都
第二天
成都——新都橋
第三天
新都橋——子梅埡口
第四天
子梅埡口——高爾寺山黑石城
第五天
新都橋——稻城——亞丁
第六天
亞丁
第七天
亞丁
第八天
亞丁——措普溝
第九天
措普溝
第十天
措普溝-亞青
第十一天
亞青
第十二天
亞青-新路海
第十三天
新路海-丹巴
第十四天
丹巴
第十五天
丹巴-四姑娘山
第十六天
四姑娘山-成都
在本次川西之旅行程之前,因為我的時間比較充裕就先行抵達成都,一是體驗一下成都的慢生活,最重要的是這次自駕所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網上購買的,我需要提前接收快遞。於是決定乘坐晚22:10從西安發往成都的火車K165前往。
終於抵達成都已經是中午2點多了,九月的成都空氣里濕潤中透著餘熱。拖著行李箱走出火車站才感覺到太陽隱藏在雲層背後的悶熱,好容易找到公車,吭哧吭哧的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挪進車裡,直到坐上公車要買票時才發現自己忘記帶零錢,因為公車是自動售票的,不能找零,進退維谷之間,只好向坐在前排的一位大姐求助,我用微信轉帳換她的零錢,付清車費之後在我再三懇請下她還是拒絕了我的電子轉帳。謝謝陌生人給的溫暖。
想起來多年以前同樣是這座城市同樣的場景坐公車,卻差一點被一個小偷偷了手機。記得那天成都剛下過雨,也就是孤身一人的我準備搭車去樂山,同樣也是大包小包,因為是臨時決定的要去樂山便趁著公車來的空當預定樂山的房間,公車來了之後我把手機放在褲兜里了,上車的人群推推搡搡,還好當時我比較警覺,上車的時候總有人在貼我身後,手機被偷的一瞬間覺察到兜里突然變清了,然後就隨手抓住了後面的人,因為是趕公車大家都上車,而只有被我抓住手腕的人是下車,剛開始小偷還在裝無辜,當時也是人生地不熟,只能眼巴巴地向公車司機師傅求救,還好司機師傅吼了他幾聲,他也就乖乖把偷我的手機還我了,原來他趁著人多擠著上車的空檔,偷了我的手機然後把手機藏在他的雨傘里。
這件事發生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心有餘悸,以至於對成都的印象一度降到了冰點。後來回顧整個事件發現自己也有做的欠妥的問題,比如手機應該隨手拿著或者放到包里,而不是隨隨便便的裝在兜里。想清楚這點以後明白了偶然性的事件不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全部,有些問題還是需要自己在旅途中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和隨身財物。
第二天早上6點起床,6:45整理完畢,7點集合開始從成都出發前往新都橋,傍晚7點半左右抵達新都橋,入住民宿150元(費用)。因為開了一天的車,基本上沒有拍什麼風景,所以第三天早晨起的格外的早,想去新都橋拍點美景。
早上五點鐘起床,因為要看貢嘎山的日出,門票是十元。山頂的風很大,需要穿羽絨服,期間因為途中走錯路,耽誤了一些時間,好在趕在七點之前爬到山頂了。可惜天公不作美,群山都被雲霧繚繞看起來白茫茫一片,看沒有機會拍到日出,也就死心了下山。
回去之後開始收拾行李,吃早餐。在去吃早餐的途中,因為不小心莫名奇妙的摔了一覺,兩個膝蓋有淤青,手機的內屏也被摔壞了。在新都橋吃過早餐之後,開車直奔子梅埡口,剛好趕上貢嘎山的日落,看著夕陽的餘暉漸漸消失在貢嘎山頂,心裡一半溫暖一半蒼涼。
上山的時候開始出現高原反應,頭有一點點的疼,在子梅埡口拍照的時候心口就有點悶,晚上的時候因為睡在車裡,一是睡得很不舒服,再有就是因為海拔較高的原因斷斷續續的有頭疼。
原計劃是在子梅埡口等待日出,拍攝完日出以後再去高爾寺黑山城。和原計劃有點出入的是子梅埡口是看貢嘎山日落的絕佳地點,卻不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從黎明時分天空出現第一縷光線開始就在等待,隨著太陽一點點的從橘黃色變成魚肚白,開始明白過來自己選錯了拍攝日出的地點。
早餐是在山頂解決的,煮了十個雞蛋,每人兩個。午餐是在路上煮了一些吃的,買的牛肉味道很大,喝了一點湯。今天早晨的時候高原反應好一些了,只在剛剛清醒過來的時候腦袋有一點點疼,吃過早餐開始下山以後就好了很多。下午的時候返回新都橋,補充了給養,然後出發去了高爾山黑石城。
一路上都很顛簸,好容易趕到黑石城卻發現上山幾乎沒有路,問了好多人反覆掉頭好多次才發現要去黑石城首先要從公路轉到土路上去,而去黑石城的土路入口處則有一條小小的溪流,但是土路和公路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租的車子因為低盤比較低很容易托底。好容易嘗試把車開進去卻發現山上根本沒有路,環顧四周之後只能又悻悻的返回,在原來的地方車又開始打滑,一度曾經很擔心是不是被困在黑石山腳下了,因為眼看著太陽的光線一點點的消失,車子還在水泥灘里打滑。好在司機駕駛經驗很豐富,以前也自駕過很多次西藏雲南等地,總算是在太陽最後一縷光線降落前把車子開上了公路。
多年以前,在間隔年途中偶遇一個捷克斯洛伐克的小哥哥,簡單交流後得知他剛從稻城亞丁輾轉而來松潘古城,在後來的交流過程中,小哥哥每次提起稻城亞丁眼神里都有微光在燃燒,看得出來小哥哥雖然已經離開稻城亞丁,但整個人的狀態還定格在初見美景的那種狂喜之中。見過小哥哥對對稻城亞丁美景如痴如醉的沉迷之後,從此稻城亞丁就成為心口的硃砂痣,旅行清單中也多了一項:親臨稻城亞丁一睹她的「盛世容顏」。
後來因為種種條件限制,始終沒有達成這個心愿,以至於每次聽到有關稻城亞丁的話題心裡也隱隱泛起漣漪——茫茫人海中和夢寐已久的一個人擦肩而過的遺憾縈繞在心頭終於決定在換工作的間隙圓了這個心心念念的夢想。
直到抵達稻城才明白稻城是稻城,亞丁是亞丁,稻城亞丁是稻城亞丁。準確來說:稻城是甘孜州下屬的一個縣。亞丁是是距離稻城縣城一百多公里的一個村莊的名字,也是稻城亞丁景區內的一個旅遊景點,歸香格里拉鎮(日瓦鎮)管轄。至於人們常說的稻城亞丁嚴格地來說,應該叫亞丁景區。所以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甘孜州——稻城縣——亞丁村——稻城亞丁景區。
因為要去亞丁景區,會先經過稻城縣,從稻城縣到亞丁風景區的路分成兩段:第一段是稻城縣到日瓦鄉(香格里拉鄉),距離 74.3 KM,開車需要1小時20分鐘左右。從稻城前往亞丁景區的途中可以看到稻城白塔,是稻城的地標性建築,進入稻城縣城就能看到這個景點。它也是康南地區唯一的白塔主題公園,在藏傳佛教有著修德祈福的意義。稻城白塔是全天免費開放的,白天經常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藏民圍著白塔轉經,他們一邊快走一邊低聲默念六字真言;晚上的白塔在燈光的映照下會別有一番景致。
從稻城縣到亞丁風景區的第二段是從日瓦鄉(香格里拉鄉)到亞丁村,在進入亞丁村之前需要先抵達亞丁景區遊客中心購買景區門票和電瓶車票,進入景區以後乘坐景區觀光車約40分鐘,抵達亞丁村。亞丁風景區每天7點到18點半開放,門票成人票為270元,優惠人群200元,裡面包含觀光車費120元(從景區門口到景點必須乘坐大巴)。門票的使用期有三天,但是假如出了景點大門住宿在鎮上,再次進入景區需要報備,買票前提前告知售票員已經登記過了,再補交60元觀光車費即可。
遊覽路線
(1)沖古草甸—沖古寺—珍珠海—仙乃日
這條線為較為輕鬆的一條旅行線路,適合第一天從稻城前往亞丁後出發,加上上下景點車程一共為5小時,可以在鎮上吃過午飯後前往。
沖古草甸
沖古草甸是由草地、森林、小溪組成的天然盆景。
沖古寺
從沖古草甸沿指示牌走一段路就能到達沖古寺,該寺院已被嚴重破壞,目前只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珍珠海
從沖古寺出發大約走半個小時就能到達珍珠海,珍珠海湖面呈藍綠色,秋天湖面倒映著周圍的樹木格外美麗這裡是拍攝仙乃日倒影和日落的最佳地點。
仙乃日
仙乃日山上的雪都常年不化,與白雲融合在一起,在陽光下分外耀眼。
(2)洛絨牛場—央邁勇—牛奶海—五色海
這是亞丁景區最艱險的一條線,到五色海一共要翻過兩座山,山路多為爛泥和碎石。從沖古草甸到洛絨牛場需乘坐電瓶車,票價為單程50元,往返80元。
洛絨牛場
洛絨牛場海拔4150米,被三座神山環繞,是觀看雪山的最佳地點。貢嘎河從草場穿梭,林間溪流潺潺,與牧場木屋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原始而美麗的畫面。
央邁勇
央邁勇相對於仙乃日較為小巧,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柔和端莊。
牛奶海(12月到次年5月為結冰期)
牛奶海位於央邁勇腳下的山坳里,是一個面積狀如水滴的古冰川湖。
五色海(12月到次年5月為結冰期)
到達牛奶海後再翻過一座山就可以到達五色海。五色海位於仙乃日和央邁勇之間,海拔4600米,湖面呈圓形。冰谷下伸至湖畔,呈現奇幻的色彩,是藏區著名的聖湖。
TIPS:
亞丁景區門票在網上預定或者現場購票皆可,旺季人多建議網上訂票。
在稻城亞丁景區內徒步,因為身體還在適應高海拔低氣壓,每挪動一步都需要暗下決心:多走一步就和美景近一點,多走一步就和美景近一點,多走一步就和美景近一點······以至於從沖古寺到珍珠海的路途中,我的腦海里一直單曲循環這句話。也因為前行的速度實在是太慢,走三步歇兩步的過程中,才有時間細細觀察沿途的風景。
作為我國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高山自然生態系統之一,稻城亞丁終年不化的雪山,奔涌不息的河流,隱秘山澗的瀑布,質樸深沉的古寺······無一不是如畫般的仙境所在。稻城亞丁也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後的香格里拉」。 在稻城亞丁里,類似這樣或靈動或巍峨的景點不計其數。然而要說到對稻城亞丁過往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的,則非散落在園區里的各種古樹林木莫屬了。
春生夏長,寒來暑往,紮根在稻城亞丁漫山遍野的林木,把時光一點點雕刻在自深深處:雨水豐沛歲月靜好的年份,林木蔥鬱記錄也舒展;少雨乾旱的年份林木生長的慢,對應的記錄也會侷促緊張。
在稻城亞丁,很難不注意到那些隨處可見鬱鬱蔥蔥的古樹,它們沉默而安靜,日復一日,陽光下生長,從一粒小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月光下等待,從皚皚白雪等到春暖花開。
在稻城亞丁,經過歲月洗禮的古樹大都外皮粗糙,被時光雕刻的褶皺里寫滿了稻城亞丁隱秘的歷史。拍攝這些歷經滄桑的古樹時我偏愛用門快門,這樣就可以在拍攝的間隙慢慢的看每一條褶皺,每棵樹的紋路、肌理都各不相同,真切的記錄著他們過往所有的經歷。
我一邊拍攝一邊根據它的深淺來猜測雕刻故事,根據這周延伸的脈絡來猜測故事的情節,我看樹時,樹也回看我。相視而坐忘,我無言只因無從開口,樹沉默是欲訴還休的深沉,時光太古老,語言顯得輕薄而微弱。
每拍一棵樹,告別時都會在心裡默念:謝謝你。這謝謝不是例行公事的寒暄告別,而是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敬畏,對歲月深處的時光顯現的敬畏。
亞青之行徹底打消了我一心逃避,試圖通過遁世隱修來獲得內心安靜的願望。一是因為親眼看到覺姆們艱苦生活的場景之後要出離的心已經打消了大半,再有就是因為日常生活的水土不服徹底打消了我出離逃避的心。
我們是從白玉出發前往亞青寺的,122公里的路程我們邊走邊玩一直從清晨走到了下午三點多,抵達亞青時已經是下午時分,濃烈的陽光也逐漸式微,寒意隨著太陽緩慢的西移而逐漸增加,途中已經聽說亞青的住處有限,只有一家比較好的賓館,不過需要提前預定才能入住,不然有可能是要露宿街頭的。看著緩慢減弱的光線,我們決定兵分兩路,我和小貓負責找住處,森和艾米負責勘查攝影路線。
在亞青來來往往的覺姆和喇嘛很多,移動的絳紅色長裙隨處可見,初來乍到我和小貓決定找長期居住在當地的覺姆們打聽一下哪裡還有住處,可惜的是剛開始遇到的好多個覺姆都不會講漢語,聽到我們噼里啪啦講了一通之後她們禮貌而尷尬的微笑搖頭。我們幾乎有點失去信心了,好在有喇嘛路過,聽到我們問路,用不熟練的漢語指點我們哪裡還能找到住處。
亞青寺在章台大草原中間,寺廟坐落在海拔四千米左右四面環山的草原濕地上。亞青寺以曲水河為界分為扎巴(出家男眾)和覺姆兩區,在寺里修行的的覺姆大都生活在覺姆島。這個島是由繞經曲水河圍成的一個小島,本區面積約0.15平方公里,三面環水,聚集了上萬名覺姆居住在此。因為此島是世界最大的覺姆區而被稱為覺姆島,出入覺姆們所住的「小島」主要有兩座橋,一座連接大經堂,一座連接修行山。每次聽完講課後,覺姆們只能浩浩蕩蕩地從其中的一座小橋回到島上。 覺姆島上的這個主幹道,男性是不可以進入的,男遊客可以在覺姆島的外圍溜達,所以男同志們請注意了如果擅闖覺姆島是會被覺姆們請出來的。
島外是扎巴(男僧)區。允許在覺姆區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他們都是跟隨姐姐或者其他女性親戚來此出家。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在眾女性的關懷下,比在其他寺院的小僧人要多一份溫暖。
我們住的地方是在覺姆島的外圍,這段時間整個覺姆島到處都在施工,再加上原本的土路,每每有車經過或者大風吹過的時候,飛揚的塵土嗆得人簡直睜不開眼睛。好容易繞過正在施工的地方透過飛揚的塵土才看到水泥斑斑的牆上寫了:住宿。
我們都如獲至寶,打聽了好幾家條件稍微好點的都已經客滿了,看著逐漸暗淡的天色我們也沒時間猶豫了,就隨意找了一家住宿。這裡的住宿條件都很簡陋,房間裡只有睡覺的床,廁所都在房間外面,不僅男女共用,而且露天。因為寺院統一管理每張床鋪25-35元不等,具體看房間裡有幾張床,床少的貴一點,床多的便宜一點。
安頓好行李之後我們就出發去修行山看日落了,因為在山上視角很開闊,可以俯瞰整個「覺姆城」全貌。雖然修行山不高,但因為亞青寺所在地本身的海拔很高,往山上走的時候還是有點吃力,再加上我背著相機帶了三腳架,走三步歇兩步才慢慢的挪騰到山頂。
走到一半的時候已經發現有好多老法師早早的就占據了有利地形,支好相機守候在那裡等待日落了。在山頂可以清楚地看到覺姆(出家女眾,藏語女尊者)的居住地被區分為三個洲:樂空雙運洲、普賢大樂洲及二諦雙運洲。扎巴(出家男眾)的居住地被區分為五個洲:法性光明洲、輪涅法性洲、普賢靜慮洲、大樂解脫道洲、明體自解脫洲。
傍晚的日落因為亞青多變的天氣而愁雲慘澹,凌冽的寒風吹得人意興闌珊,遠處的野狗狂吠,只好收拾東西打道回府。在此不得不吐槽一下修行山上新建的大佛像,不知道是誰做的燈光效果,白天看起來金光燦燦的大佛像在入夜以後居然有紅黃藍綠不同顏色的燈光交替,看起來十分詭異,同樣燈光效果的還有山下的一座飛檐亭子,真真的是亮瞎眼。
和衣而睡,第二天五點多就起床準備看日出了,我以為我們已經很早了,沒想到老法師果然厲害,我們到的時候他們早已擺開了陣勢,三腳架早已支好,相機也早已開始咔咔的拍照了。
清晨中的亞青靜謐而深沉,除了偶爾有雞鳴聲從覺姆島悠悠的傳來,就只有修行山上的相機咔嚓聲驚擾了睡夢中的亞青,星星點點的燈光散落在覺姆島各處,那是早起覺姆伴著一豆燈光開始一天的修行。
隨著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雞鳴聲此起彼伏的響起,不時有狗加入大合唱,遠山腰間的雲霧像一條白色的絲帶,飄蕩在亞青覺姆島的上空,蔚為壯觀。東方既白之後,鳥兒們歡快的歌聲驚醒了覺姆島的睡夢人。隨著光線不斷明亮起來,雲層漸染橙黃,天空的顏色也豐富起來,從太陽中心的橘黃色、淡黃色、淺藍色、魚肚白一次鋪展擴散開來,修行山上的遊人也與時俱增,曲水河邊的馬路上車流不息,覺姆島上的覺姆開始三三兩兩的結伴前往亞青寺上課。
據記載,亞青寺是蔣陽龍多加參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在公元1985年建立的,主傳寧瑪巴龍欽、龍薩兩種傳承的大圓滿實修教法(耳傳竅訣) —— 極密心滴部之徹卻、脫嘎 ,修行中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
早上8點,亞青寺內的覺姆以及其他朝聖者已經開始在寺內一座巨大的嘛呢石經牆處轉經。轉經是她們的日常活動,這處嘛呢石經牆,伴隨著寺廟的建立,在短短數十年內一點點由刻著經文的石板堆積而成。亞青寺現常住有兩萬餘僧尼,以覺姆(藏語女尊者以稱呼尼姑)為主,是與色達佛學院是齊名的大型修學地,(色達以喇嘛為主)是藏區很有影響的大寺廟。
看完日出以後因為有點累我就在轉經的地方休憩。也許是我呆的太久,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喇嘛轉了一圈之後依著我坐下來,也許時間太早她還沒有吃早餐,此時她才有時間安靜的坐下來吃手中的一塊油餅。看著我不停的擺弄手中的手機(其實在悄悄的拍照)她好奇的湊過臉來想要知道我在玩兒什麼。
剛開始我是有點心虛的,因為畢竟不是光明正大的拍照,剛好當時是用相機拍,手機只是當做掩護來玩兒的,所以也沒有當時情景下的照片,看她對手機很好奇,就邀請她一起玩手機了。在我們一起看手機里的照片的時候,因為語言不通我們只能以單詞來傳達彼此的意思。在我們一起觀看之前拍的照片的時候,她告訴我她沒有了爸爸媽媽,自己很小的時候就來到了亞青,這裡有哥哥姐姐。說這些的時候她的表情很平靜,似乎也沒有覺得告訴一個陌生人這些隱私有什麼不妥。而在我聽來卻暗自驚詫,但也並未表現出來,隨即我便教她拍照,這一張是她自己自拍的照片,拍完以後有些羞赧的笑了。
我們一起坐著看了一會兒轉經的人群,她說了一長串的藏語,她說藏語樣子很開心,可惜我聽不懂,而我一說10字以上的長句在她聽來也很茫然,於是我們很默契的使用詞彙和短句,後來她索性拉我去她住的地方,路上還遇到她的老師,看到老師的那一刻她有些膽怯的往我身後躲,等老師走過以後她一邊用小手拍著胸口一邊笑道:老師~怕怕的~。但隨即又恢復了小孩子的天真活潑。
等我們到達她住的地方以後,才發現原來她住的地方是我們昨天看的第一家住宿的地方,後來因為客滿我們才去了其他的地方。期間也試圖想要留下她的聯繫方式,但無奈語言不通,她還比較小不會寫字,也有問過她住的地方的人,但都沒有消息。與她我所知道的只是她住宿的地方和她的名字。關鍵是她的名字也只是我通過聽她講音譯過來的,我試圖在紙上寫出她的名字,她看我寫的漢字一邊笑一邊搖頭。「不會寫」。而我說的還不標準。後來告別的時候有些不舍,很感謝小妹妹的信任和善良。有緣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