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盡天良!此人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卻換來後者冷血對待

2023-12-28     吳忠強

原標題:喪盡天良!此人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卻換來後者冷血對待

因為劉邦是不折不扣的「負心漢」,人家樊噲為了劉邦甘願付出自己的身體(戰場負傷)與生命(鴻門宴),可這渣男一言不合就要處死對方,實在是喪盡天良!

樊噲,西漢著名開國大獎,自追隨劉邦以來驍勇善戰,立下無數戰功,一度被認為是劉邦帳下最勇猛的將領。

樊噲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並且曾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一命。按理來說,劉邦應該百般厚待這個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可沒想到他臨終前居然要命人摘下樊噲的頭顱,如此冷血無情不免讓人心寒。

樊噲與劉邦的相知相識

樊噲出生卑賤,早年以屠宰為生,還未起義前他便與劉邦便相知相識,曾因為避官與劉邦一起躲藏到芒山和賜山一帶。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樊噲認為這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便與曹參、蕭何兩人共同擁護劉邦起義。

劉邦當上沛公後,樊噲成了他的隨從副官,跟隨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在碭東作戰時,樊噲勇猛難當,連斬十五個敵人,嚇得他們倉皇逃跑,後被封為國大夫;

與章邯部隊正面交鋒時,樊噲先登城頭,連斬二十三個敵人,因此晉升列大夫;

圍攻東郡守尉之戰中,樊噲斬首十四人、俘虜十一人,獲賜五大夫;

對抗秦河間守軍時,樊噲屢次衝鋒陷陣,得封賢成君。

覆滅秦國前,楚懷王曾許下諾言:誰先進入關中就封他為關中王。結果劉邦比項羽先行一步入關,他打算按照約定在關中稱王,而樊噲告誡他不要貪圖咸陽城的奢靡享受,同時極力勸他率軍回到霸上。

鴻門宴救命之恩

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大獲全勝後,威望暴漲,成為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諸侯,看到劉邦先自己一步進入關中並且打算稱王,項羽心裡非常不爽,所以入關後他率軍駐紮於戲水西岸,打算剷除劉邦這個敵人。

當時項羽有四十萬大軍,而劉邦只有十萬人馬,實力懸殊,面對項羽咄咄逼人的姿態,劉邦自知無法力敵,便帶著張良、樊噲與一百多個隨從來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鴻門宴上,項羽的亞父范增打算剷除劉邦,他讓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對方,好在項伯也拔劍起舞,他將自己的身體擋在劉邦前面,不給項莊行刺的機會。

張良見狀,來到帳外將此事告訴了樊噲,樊噲擔心劉邦安危,便拿著盾牌撞倒負責把手的士兵,強行闖入營帳,然後怒目圓睜瞪著項羽。

看到有人砸場子,項羽握著劍坐直身體詢問道:「來者何人?」

張良回答道:「他是沛公的參乘樊噲。」

項羽非常欣賞樊噲忠心救主的行為,於是他讓人賞賜樊噲一杯酒與一條豬腿。樊噲接過酒一飲而盡,然後拔劍切下豬腿肉一口又一口,很快就吃完整條豬腿。

見狀項羽問道:「樊將軍還能再喝酒嗎?」這時樊噲當面斥責項羽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我家主公先進入咸陽城,卻不敢動用裡面一絲一毫的東西,率軍回到霸上等待大王的歸來,可大王不但沒有賞賜這樣的功臣,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致他於死地,我認為大王這樣做是在走秦朝的老路!」

聽了樊噲的話,項羽沉默不語,這時劉邦以上廁所為藉口,帶上樊噲,從小路偷偷溜回霸上。

鴻門宴上樊噲對於劉邦算是有救命之恩,如果當時他沒有冒死衝進來並從言語上讓項羽動搖殺心,恐怕劉邦凶多吉少。所以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樊噲也是受封臨武侯,跟隨劉邦進入漢中。

平定叛亂之功

西漢建立之初,政權並不穩固,那些異性諸侯王相繼叛亂,這時候樊噲成為平定叛亂的主要將領。

燕王臧荼叛亂時,樊噲率軍平定了燕地,並且將臧荼俘虜;

淮陰侯韓信造反時,樊噲追隨劉邦來到陳地活捉了韓信;

韓王信反叛時,樊噲又跟著劉邦出兵討伐,不但摘下韓王信的項上人頭,還與周勃共同平定了代地。

燕王盧綰叛變時,同樣是樊噲出馬,率軍成功平叛。

樊噲不僅為西漢建立添磚加瓦,還為守護王朝的穩固立下汗馬功勞,實乃西漢難得的肱骨之臣!

翻臉無情的劉邦

可即便樊噲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不臣之心,劉邦仍然沒有對他放下戒備,甚至還在臨死前讓陳平砍下他的頭顱。

公元前195年,劉邦率軍成功擊潰反叛的英布,得勝歸來時他卻因舊傷復發病倒了。劉邦剛回到長安就收到燕王盧綰謀反的消息,於是他又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前去平叛。

樊噲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詆毀樊噲,他對劉邦說道:「樊噲與呂氏一族的人狼狽為奸,等到陛下百年之後,他一定會率兵殺死戚夫人與趙王劉如意等人。」

聽完這些話,劉邦非常生氣,他讓陳平帶著絳侯周勃,前往軍營將樊噲斬殺。對此《漢書樊噲傳》如是記載: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即軍中斬噲。

不過老謀深算的陳平並沒有遵照劉邦的吩咐處死樊噲,因為他明白樊噲與呂氏一族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自己殺了樊噲必然會得罪呂氏一族,況且劉邦已經病入膏肓,隨時有可能駕崩,犯不著為了一個半截身子入土的皇帝而得罪一個大家族。

於是陳平擅作主張,將「殺死樊噲」的命令改為「押解樊噲回長安等候發落」。也正是這個決定救了陳平一命,樊噲還在被押解途中劉邦就已經駕崩,大權落到呂雉手中,她一聲令下無罪釋放樊噲,並且讓他官復原職。

就這樣,樊噲成功逃過一劫,並且在往後的日子盡享榮華富貴,直到公元前189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看到這裡大家不免疑惑:樊噲不僅忠心耿耿還對劉邦有過救命之恩,可為何劉邦翻臉無情想要在臨死前殺死他呢?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劉邦疑心重善於猜忌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因君主猜忌而死的開國大臣數不勝數,曾經為他們帶來無盡榮耀的才能卻因君主的猜忌變成一張張催命符。

劉邦疑心重善於猜忌,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比項羽厲害的地方只是懂得適時隱藏這種猜忌,而建國以後他原形畢露。

劉邦建立西漢以後,不是在平定叛亂,就是在平定叛亂的路上,他將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剷除異姓諸侯王,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諸侯先後因為叛亂被殺或被廢,唯有長沙王吳芮幸免於難。

這些人真的想要造反嗎?別的人不說,單單兵仙韓信就死得不明不白!劉邦能夠打下天下韓信居功至偉,當初濰水之戰韓信以少勝多大敗楚國大將龍且,至此名動天下,他手握二十萬兵馬,本可以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還是選擇對劉邦俯首稱臣,這份忠心實屬難得。

可劉邦是如何回應這份忠心的?默許呂雉與張良聯合起來誘殺韓信,對於韓信被夷滅三族這件事不聞不問!

說白了劉邦心底是無比自私的,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後西漢仍然牢牢掌握在劉氏子孫手中,所以才能想方設法剷除各大異姓諸侯王。

到了晚年劉邦的疑心更重了,尤其是曾被視為生死兄弟的盧綰造反後,劉邦已經幾乎不相信任何人了,因此他在聽聞樊噲要造反時如同驚弓之鳥,立馬派遣陳平將樊噲剷除。

二、劉邦非常忌憚呂氏一族

一直以來劉邦都非常忌憚忌憚呂氏一族,因為後者有獨立的政治資源,而非全部依賴劉邦,相反劉邦能夠成功離不開呂氏一族的幫助,並且在西漢建立後,呂氏一族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呂氏一族有兩個兄弟,一個名為呂澤,一個名為呂釋之,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尤其是呂澤,多次拯救劉邦於危難之中,對此《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云:

(呂澤)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從這段記載我們能得出以下兩個信息:

1、呂澤曾在秦朝末年組建起自己的軍隊,後來以保持高度獨立性為前提,率軍加入劉邦的陣營,這也就是所謂的「客從」;

2、彭城之戰中,劉邦五六十萬聯軍不敵項羽三萬精銳,陷入眾叛親離的困境,是呂澤再次站出來支持劉邦,出兵輔佐他東山再起。

西漢建立後,呂澤的部下陽都侯丁復封七千八百戶,而劉邦帳下首席大臣蕭何也僅僅只是受封八千戶,呂氏一族勢力網之大可見一斑!

劉邦雖貴為皇帝,但從始至終西漢都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因為呂氏一族的勢力實在太大了,大到後來他一想要觸碰呂氏一族利益,就會有無數大臣出面阻撓。

為了防止呂氏一族勢力過於膨脹,劉邦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1、與大臣們殺白馬歃血為盟,約定「非劉氏為王,天下共擊之,非功而侯,天下共誅之。」

2、病入膏肓之際,再度要求廢除呂雉之子劉盈太子之位,這一次他拒絕了任何人的進諫,哪怕是曾經無比敬重的軍師張良。

3、命陳平與周勃誅殺樊噲。

樊噲與呂氏一族有啥關係?他曾迎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並且還屬於豐沛派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樊噲是呂雉的人。所以劉邦臨終前要殺樊噲是為了敲山震虎、殺雞儆猴,間接打壓一下呂氏一族的勢力。

三、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與劉如意

戚夫人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歌姬,遇到劉邦後才麻雀變鳳凰,地位一路飆升。

劉邦對於戚夫人的寵愛幾乎突破天際。無論走到哪兒他都會帶上戚夫人,意興闌珊之時他會讓戚夫人歌舞助興,甚至於生活起居都是由戚夫人負責,這一點就連皇后呂雉也比不上。

後來戚夫人生下兒子劉如意,劉邦非常高興,一度想要將他立為太子。當時的太子是呂雉之子劉盈,他性情溫和,待人友善,深得諸位大臣的喜愛,可劉邦卻認為劉盈性情太過懦弱,無法勝任皇位,一度想要將太子換成劉如意。

說白了這只不過是劉邦想要換掉太子的藉口罷了,他喜歡劉如意是因為戚夫人的緣故,如果劉盈與劉如意的母親對調,他必然不會被貼上「懦弱」的標籤。

劉邦擔心自己百年以後戚夫人母子無人照顧,特意將周昌任命為趙國相國,負責保護趙王劉如意的安全,可見劉邦對於她娘倆有多寵愛。

正是這份極致的寵愛讓劉邦無法忍受任何對戚夫人母子潛在的威脅,所以當時有人向他告發樊噲可能會聯合呂雉殺死戚夫人母子,劉邦勃然大怒,立刻命陳平、周勃前往軍營殺死樊噲。

然而劉邦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寵愛竟然會給戚夫人母子帶來多大的磨難,呂雉掌權後開始展開瘋狂的報復,劉如意被活活毒死,而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飽受折磨,母子倆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悲慘!

執筆君言

總而言之,誠然樊噲對於劉邦有過救命之恩,但是由於劉邦疑心重善於猜忌、非常忌憚呂氏一族、十分寵愛戚夫人母子,他決定在臨死前將可能會勾結呂氏一族、對劉氏江山與戚夫人母子造成威脅的樊噲剷除,哪怕後者從來沒有對他表現出異心,劉邦之冷血無情可見一斑!

諸位讀者,你們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9e61d589af469f758f8b42737950c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