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組剛從OpenAI挖了個人,年薪140萬美元」

2023-04-20     投中網

原標題:「位元組剛從OpenAI挖了個人,年薪140萬美元」

這是一次偶然相聚的茶話會。

在所有行業都值得被人工智慧重做一遍的感召下,許久未碰面的老張、老王、小趙發現,他們最近總能在一場場AI發布會上相遇。

三人曾是一家投資機構共事的同事,老張所在的TMT組去年被堅決裁撤,他只得另謀高就,目前正在與人合夥做FA;老王是2016年AI1.0投資熱潮中的金牌投資人,代表項目「當時算下來能分carry一個億」,他特別慶幸那時幫融那麼多錢,泡沫破滅後才能進到這家被投企業搞戰投,如今又被VC高薪挖來找AI項目;小趙則是個全能通才,追過2021年的新消費,2022年的元宇宙,23年1月還在看光伏,如今已經撕下硬科技投資人的標籤,搖身一變成了「一貫長期看好人工智慧」的AI投資人。

他們仨都是被公司寄予厚望的人才,不敢錯過任何有關ChatGPT的知識爆炸,走進的每一個場域都希望耳邊接連聽到一大串LLM、AGI、CNN之類的神奇代碼。他們喜歡一面嘲笑當下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景象,一面又慶幸自己終於上了這條魔幻現實主義大船,暢想著未來也能分杯羹。

忽如一夜春風來,今天中國宣布要做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公司已經超過30家,即使強如矽谷也只有微軟、Google寥寥幾家敢於涉足此燒錢如流水的行業,連蘋果、特斯拉都還在觀望;但在海的這一邊,自百度文心一言起,阿里出了通義千問,360有「360智腦」、商湯有「日日新SenseNova」,騰訊有「混元」、華為有盤古,還有王慧文、王小川這樣的大佬,以及各大廠AI大牛離職創業,數不過來的創業公司紛紛入局。

至少在AI發布會數量上,我們早已遠超美國同行10倍以上,核心技術遙遙領先,老張、老王、小趙自然也幹勁十足。活動散場,三位老友找了旁邊一家薩莉亞坐定,滿桌子菜再配一瓶58元的赤霞珠干紅,頗有一種上市開香檳的感覺。

誰沒機會

在AI公司這幾年,老王結識了不少技術大牛。這次剛從美國矽谷回來,約見了同行投資者,還有OpenAI、Google、Amazon等一眾工程師,想要釐清OpenAI背後秘密以探尋中國版OpenAI的密碼,但似乎還是一頭霧水。

21世紀人才是關鍵,但問題是VC幾乎不可能挖到OpenAI的人。技術大牛們有自己的格調信仰,連谷歌都剛流失兩位重量級AI科學家,轉頭就加入了OpenAI,即便是美國各大科技公司AI Lab里的員工,也都願意往GPT團隊里跑。

「要想請出真神,VC手裡那點錢根本不夠看」,老王還帶回一個剛出爐的消息,「聽說位元組剛從OpenAI里以年薪140萬美元挖了個人。」

老張對大模型本就消極,現在連BP都不大看了,一聽這一消息就來勁兒,「現在這些國內創業公司,融500萬美金就敢說要做大模型,一塊A100三萬美金起步,稍微好點的工程師一年薪資就100萬,冊那,這不是鬧呢嗎?」

經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把握巨大流量的爭奪戰後,老張堅信大廠們手中有社交、電商、搜索這些海量數據,從一開始就獨具優越性,他還補充了一句,「聽說張一鳴對大模型很重視,再加上位元組本身就有1500個人的算法團隊,抖音和微信才是大模型的最佳落地場景。」

一杯酒下肚,老張說他準備徹底放棄大模型搶奪,正在研究Infra(基礎設施)能落地的創業公司,「賈揚清也說在做基礎設施,做AI Infra的路子肯定是對的,畢竟大模型公司搞軍備賽,賣武器的增長一定樂觀」。

但問題是,Infra的邊界在哪兒?其實老張自己心裡也沒底,他上周剛聊了一個做Infra的項目,簽了獨家代理,還沒來得及推給一眾機構合伙人,結果第二天GPT就把這個功能的插件做出來了,那個項目瞬間黃了。

專業FA的口碑積攢不易,這事嚇得老張一身冷汗,「應用層那更是不敢看,什麼虛擬人助手、虛擬人老師、虛擬人客服,這些機會你能看見別人也能看到,技術上只是一個API接口,攜程做不了還是京東做不了?數據都在人手裡」。畢竟現在投資機構精得很,已經不好忽悠了。

對此小趙則不認同,三人中他年紀最輕,依然相信創新機會,也早已開始踏踏實實地梳理國內人才:第一梯隊,微軟亞洲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大牛們;第二梯隊,各大科研院所,大廠AI負責人。

不過從亞馬遜首席科學家李沐,到阿里技術副總裁賈揚清,從位元組跳動視覺技術原負責人王長虎,到快手短視頻搜索及視頻AI負責人李岩,他聽說這些項目的份額早已被預訂光了,外人基本擠不進去。

看了一圈,小趙最終決定把目光放在那些C、D輪的老公司身上。命運的轉折是如此神奇,一年前這時候,這些天價估值的AI1.0公司還根本融不到錢,坐著冷板凳,市場上融資超過500萬美元的公司幾乎都是DeFi;但到了今年,Web3基本沒人看了,去年跑到新加坡的投資人今年又跑回來看AGI了。

當然,這些老牌AI公司的身價水漲船高,當年你對我愛撘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也是風水輪流轉。

但小趙還是不太明白,那些人到底在開心什麼?「說到底,GPT對上一輪AI公司是利空啊,兩撥人乾的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

他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懂行的人都明白,上波AI公司做的只是一個個垂直小場景,那是分包商的邏輯——他們相當於在村口搭一座小橋,把這件事再重複1000次,而這次OpenAI 則是直接建了一座港珠澳大橋,兩者在工程化能力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在小趙眼裡,老牌AI公司唯一的優勢是GPU存貨比較多,畢竟現在英偉達的顯卡確實不好買。

暴力美學

「年輕人,還是naive了」,老張扶了扶眼鏡,開始給小趙上課:「第一,無論這些AI公司之前是做什麼的,現在都可以名正言順改做大模型,沒有投資方會質疑,順勢就能成功轉型;第二,團隊是現成的,省去了找人的時間成本,你看王慧文收購一流科技,那就是一步妙棋。」

小趙不認同,「拉倒吧,我看王慧文老師可能被身邊人忽悠了,我聽說他與一圈AI公司聊收購,可能都分不太清楚深度學習框架和大模型有什麼區別,我不懂他幹嘛花這麼多錢買一個做框架的團隊?框架都是開源的,又不值錢」。

老王順勢接過了話茬,「只花了5000萬人民幣就買到一支50人的AI團隊,算下來平均一個人還不到100w,怎麼不划算?外面說一流科技沒做過大模型,問題是其他人也沒做過啊,現在國內真正跑過大模型的加在一起不超過500人,說白了大家都不懂。算人頭的邏輯才是對的,不要質疑老炮兒們的江湖智慧。」

小趙更疑惑了,「既然人才不多,還怎麼做出大模型?」

「唉,資本覺得你能做出來就行」,老王喝了口酒緩緩說道,「你看我之前的老東家,也從來沒碰過LLM,發布會照樣開得起勁,先用開原始碼隨便搭出個架子,是不是真的大模型不重要,反正也不會公開測試,關鍵是要儘快發布,發布了就能到市場融資。」

「所以什麼都沒做出來的時候,才是最好講故事的時候,現在一張GPT的入場門票1億美金起步,反正我們也都投不起,哈哈哈哈」,三人反倒輕鬆了,鬨笑起來,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酒酣耳熱之際,三人的手機同時彈窗,網信辦剛剛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今天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三人相視,小趙道,「中國對ChatGPT的監管也要開始了,這是一個通用性問題,馬斯克與業界、學界人士發聲呼籲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的AI系統,義大利政府都宣布禁用了,數據是每個國家的戰略資源......」

「但是」,小趙又疑惑了,「我們投了該怎麼退呢?國內做大模型,監管更是繞不開的話題,那從投資風險偏好來講,GPT是美元基金的菜,畢竟高風險高收益,人民幣基金基本不會碰啊,國有資產容不得流失。」

三人開始探討這一靈魂問題,這些投了國產GPT的美元基金,未來應該怎麼退出?

小趙一拍大腿,「賣給國家吧」,旁邊的老張一臉不屑道,「現在市面上至少已經有25家國產GPT了,最後能活下來5家都算多,這麼高賠率,這麼多成本,美元LP能同意嗎?」

老王開腔了,「我最近聽到一個說法,監管部門早期可能不會幹預,幾家頭部公司跑出來後再成立一個聯盟類組織,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

「你也naive了」,老張帶著智力碾壓的意味,一臉得意地說道,「你們沒看前幾天三星泄密事件嗎,有個程式設計師用GPT寫代碼,結果絕密的晶片技術被泄露了?換位想想,假如你是三星的競爭對手,隨便問了下GPT,就知道三星晶片是怎麼造的,那從此國家之間、企業之間就沒有機密了。」

「未來禁用GPT的組織會越來越多,安全是基礎,我舉個例子,有三家大模型公司組團去投標,一家華為,一家光年之外,一家國家超算中心的二級單位,現在你是甲方一把手,你選哪家?這個問題不解決,哪個模型也跑不出來」。

小趙恍然大悟,「難怪前幾天聽說,某某機構現在只投海外大模型團隊,原來人家已經在第五層了」。

「也不對吧」,老張馬上反駁,一個中國VC跑到矽谷投白人團隊,對面也有監管啊,也不能答應;那投華人團隊,只要還是在服務國內企業,伺服器肯定也要放到國內,最後還是一樣的問題。」

老王若有所思,微微點頭,「是啊,再往前推一步,那麼多要害部門,如果資料庫不能本地化,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到時候國企央企、農工商建交都準備自建大模型,那這還叫大模型嗎?」

思路打開後,老王想得更遠了,一旦每個人都意識到,數據是各家公司防禦大模型商業侵蝕的最後護城河,那大家都得禁用大模型,市面上開源的優質數據一共就這麼多,沒有數據持續流入,大模型也就不會再進化了。這麼算算,距離天花板可能也就剩三五年時間,最後說不定又要回到AI1.0時代的內卷。

三人暗忖道,那什麼是大模型呢?中國到底能出這麼個東西嗎?

小趙想起了去年元宇宙那波熱潮後的慘澹,投的幾個項目現如今都融不到資,但作為金融打工人,面對這麼大的風口,咬著牙也要去追,「還是要有夢想,萬一成功了呢」;老王發覺,這一輪AI熱潮里,自己的老東家大機率是那個陪跑的,但他還是準備繼續迎合當前老闆堅決看好大模型的態度,多看多推;老張則已拉起了十幾個知識付費的微信群,開始了自己的KOL生涯,他正盤算拉幾家企業搞搞直播,一起聊聊人工智慧的光明前景。

三人的目光突然對上了,各自心中暗想:雖然這門生意好像也沒那麼性感了,但還好他倆都沒我想得這麼深。

這時,小趙的微信語音里傳來了老闆的聲音,「總之,各位千萬不要懷疑,AI革命已經到來,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將會比移動網際網路更加迅猛徹底,我們千萬不能臨淵慕魚,要衝到驚濤駭浪中去,迎接AI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巨大衝擊」。三人乾杯。(文/李彤煒,來源/投中網)

(本文張王趙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9e251c87d64fc9449533d6fc41654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