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同名小說《色戒》改編的電影,女主角的原型,是美女特工、抗日烈士鄭苹如。小說作者,是著名作家張愛玲。她的情感經歷,十分跌宕起伏。
一、顯赫家族
1920年,上海。一個女嬰出生,取名張煐。上小學時,母親用英文Eileen的音譯,為她改名張愛玲。張愛玲的祖父,名叫張佩綸。張佩綸的人生充滿戲劇色彩。他23歲中進士,1884年作為欽差大臣,前往福州,主持中法馬江海戰(又稱馬尾海戰)。由於慈禧和李鴻章主和,本來是主戰派的張佩綸,聽話地給福建水師下命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否則「雖勝尤斬」。法國侵略者可不會跟你講道理。8月23日下午,乘海水退潮,法國軍艦船頭正對清軍船尾,9艘法艦開炮、放魚雷。僅40分鐘,福建水師11艘艦船被悉數擊沉。炮聲一響,張佩綸撒腿就跑。據說當時下起大雨,他拿著一個破銅盆頂在頭上,連鞋都跑丟了。
張佩綸
戰敗追責,張佩綸背鍋,被撤職發配。3年後,年已40的張佩綸回到北京,去拜見李鴻章。李中堂賞識張佩綸的才學,竟然把20齣頭的女兒李菊耦嫁給張佩綸續弦!張佩綸不但抱得美人歸,還獲得大筆嫁妝。有多少呢?張佩綸的兒女分家,小兒子張廷重,也就是張愛玲的父親,只分得一小部分,計有8座花園洋房,以及分布在安徽、天津、河北的大量田產。後來子女們為遺產打官司,張愛玲的姑姑憤憤地說:「那時候我們急著要搬出來,所以分得不公平。其實錢都是奶奶的,奶奶陪嫁帶過來的。」
父親張廷重吃喝玩賭抽,一應俱全,家產漸漸敗光。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一位獨立性很強的女性,對於包辦婚姻本就不滿,加上張廷重惡習不改,二人最終離婚。晚年張廷重,只得借侄子的房屋棲身。正如魯迅所言,破落戶「藏書日多,藏錢日少」。繁華來得容易去也快,正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最終「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大家族的複雜關係,無盡紛爭,對人性的扭曲和壓抑,刻進了張愛玲的心裡,流出了她的筆端。張愛玲外表高冷,內心孤僻而敏感。她仿佛看透人情世故,能寫出深刻的字句;又仿佛幼稚懵懂,生活在象牙塔里。如她自己所描述:「她自己覺得她有時候像十三歲,有時候像三十歲。」
張愛玲有寫作天分,離不開家學淵源。她的祖父張佩綸,不但埋頭故紙堆研究《管子》,而且是個文學愛好者,與妻子李菊耦曾出版一本武俠小說《紫綃記》。張愛玲的父親雖然是個敗家子,但「藏書日多」的人家,總免不了舞文弄墨,並且水平還挺高。少年時期張愛玲寫過一本《摩登紅樓夢》,父親親自為她撰寫回目。
張愛玲
1939年,英國倫敦大學在上海招生,張愛玲考得遠東地區第一名。當時戰亂,她無法去英國念書,只好退而求其次,進入香港大學就讀。快畢業時,正趕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香港。1942年夏,張愛玲回到上海,開始了職業作家生涯。至於為什麼選這條路,張愛玲直言,是為了錢,為了生活。隨後這幾年,張愛玲在文壇嶄露頭角,20歲出頭就名滿上海灘。
二、胡家小子
張愛玲有幾篇文章刊登在《天地》雜誌上,被一個人看到,非常欣賞。這個人叫胡蘭成。胡蘭成不知道署名張愛玲的是男是女,「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於是,他找上門來。
胡蘭成出生在浙江嵊縣一個叫胡村的小村莊。他沒有張愛玲那樣的豪門背景和家學淵源。他的父親能識文斷字,是一個地地道道、老老實實的農民,沒把自己當讀書人。父親使用自己學識的唯一一次機會,是幫鄰村一戶農家打官司。官司在縣裡打輸了,胡父不服氣,自己掏旅費、訴訟費,陪著農家去杭州上訴。最終官司贏了,農家妻子反倒抱怨浪費了時間和錢財。言外之意,怪胡父多管閒事。胡父倒貼白幫忙,還落不下個好,很難過。然而卻有意外收穫:鄰村一位姓俞的財主見胡父如此仗義,覺得是可交之人,二人結下友誼,並過繼胡蘭成當養子。正是得到養父的資助,胡蘭成得以接受教育。
養父在胡蘭成15歲時病逝。這時養母三十多歲,少年胡蘭成在心裡生出有別於母子的感情。養母給胡蘭成買下樓房、竹園、桑地,花了五百銀元。胡蘭成自認:「我前後所受於俞家的亦要算是千金之贈了。」這可是個大數目。當時一個好的職業,不過十來塊月薪。學徒去打工學藝,僅有吃住,做著最苦最累的活兒,一年到頭賞二三塊大洋。有一次養母借著說故事,談到從前有一個叫李三娘的,飽受苦難,熬到兒子中狀元,迎接娘親去上任。言下之意,要胡蘭成知恩圖報,將來有了出息別忘了養父母的恩德。胡蘭成懂得養母的意思,卻假裝木訥不開口。「心裡想著我也必定這樣,嘴裡卻不肯表示,我很少肯叫她。」
青年胡蘭成
胡蘭成生性喜歡女色,外表卻長得斯文、憨厚。終其一生,胡蘭成上學很少,主要靠自己的小聰明。1921年,胡蘭成到杭州蕙蘭中學念了四年書。臨畢業時,因辦校刊發文章,與教務主任起了衝突,胡蘭成被開除。
回到胡村,年已18的胡蘭成要相親了。對象是胡村五十里外唐溪村的唐玉鳳,大胡蘭成一歲。父母之命,胡蘭成半推半就,承認了這門婚事。他想著:「有個女子將是我的妻,意意思思的不禁有一種歡喜。」20歲時,胡家娶親進門。洞房花燭下,胡蘭成揭開新娘蓋頭,看到玉鳳不施脂粉,「我心裡一驚,簡直不喜。」
婚後唐玉鳳對胡蘭成貼心巴腸,小心伺候。胡蘭成則小心思變幻不定。「我不滿意玉鳳,因她沒有進過學校,彼時正是五四運動的風氣,女學生白衫黑裙,完全新派,玉鳳不能比。她又不能煙視媚行,像舊戲裡的小姐或俏丫鬟,她是繡花也不精,唱歌也不會。我小時團頭團腦,因此喜歡女子尖臉,玉鳳偏生得像敦煌壁畫里的唐朝婦女,福篤篤相。逢我生氣了,她又只會愣住,不曉得說好話,我就發狠,幾次說重話傷她的心。」
三、執拗衝動
總的說來,胡蘭成的第一段婚姻平淡中見圓滿。這主要得益於玉鳳的隱忍。玉鳳尊重丈夫是讀書人,如姐姐一般關愛著胡蘭成,對婆婆盡孝道,對鄰里修和睦。這期間出了一樁事,從中可以看到胡蘭成性格之一斑。
婚後,胡蘭成在胡村小學當老師,年薪70元。一天,他收到杭州郵政局的錄用通知。這是他在蕙蘭中學二年級時考取的。胡蘭成臨走找人借了9元作路費,高高興興去郵政局當了郵務生。郵政局是鐵飯碗,待遇很好,月薪就有35元。但沒幹多久,他就被辭退了。原因是他看不慣郵政局長的做派。有一次,來了一個顧客,請胡蘭成給他收集的郵票蓋上郵戳。胡蘭成蓋章,正好被局長看到,局長申斥說不可以。第二天,有個英國婦女也來蓋郵戳,胡蘭成拒絕了。沒想到,局長湊過來,與英國人攀談,接過郵冊叫胡蘭成蓋章。「我不蓋,他就自己給她蓋戳,笑臉送那英國婦人走後,狠狠地瞪我一眼,唾罵一聲,見我不服,把我叫去到他的辦公桌前,越發罵出難聽的話來,我仍不服,就這樣被開除了。」
1919年的燕京大學
閒在家裡的胡蘭成,無所事事,決定去北京遊學。經同學介紹,他到燕京大學副校長室當了抄寫文書。每天工作三小時,剩餘時間可以去旁聽講課。他在燕大呆了一年,不算正式學生。神奇的是,這期間胡蘭成秘密加入了國民黨,但他自己都不清楚參加的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當時李大釗被張作霖殺害,有一次胡蘭成跟同學說:「我要行刺張作霖!」同學淡然道:「那可用不著。」此議才罷。可見胡蘭成性格中有一股魔鬼般的衝動,做事一時興起,不顧後果。
此時北伐軍興,他又一衝動,不想呆在北京,回家去了。
四、斯家怪客
回到家,玉鳳將出生不久的兒子胡啟遞到胡蘭成懷裡。胡蘭成卻一點沒有見到孩子的高興勁兒。「但當下我接抱啟兒在手,好生不慣,而且不喜,惟因見玉鳳那樣得意,我才不得不抱一抱,馬上就還了她。」
第二年夏天,玉鳳的父親陪著胡蘭成前往奉化旅遊,去了一個姓王的家裡。這個王鄉紳不平常,他是當時風頭正勁的蔣總司令的表親。胡蘭成這才咂出岳父帶他來奉化的用意。不過,他仍木訥地「不甚在心,無思無慮」。隨後,胡蘭成去了南京,找到總司令部。可惜,想在這裡謀得個位子,也不容易。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真真是一無所有,連學問亦沒有,企圖亦沒有」。盤桓8天後,他離開南京返回杭州。如果胡蘭成當初在國民政府里謀得一官半職,是不是命運就截然不同了呢?
民國時期的杭州雷峰塔
胡蘭成這一去,又做出一樁荒唐事來。他來到杭州,住進了同學斯頌德家裡。斯同學的父親斯老爺,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浙江軍械局長,有錢有勢。不久前斯老爺去世,留下還算豐厚的家產,由斯太太打理。斯老爺還留下一位姨太太,時年23歲。
胡蘭成這一住,就是一年,連斯頌德同學讀書去了,他仍然待在斯家,優哉游哉,過著愜意的客居生活。斯太太知情達理,待人客氣寬厚。胡蘭成說,他住在斯家期間,「且我照他們兄弟姐妹的例,按月還有零用錢,二十角銀洋,都是我不在時太太進房來放在我床前抽屜里。過年又有壓歲錢,是兩塊銀元,紅紙封包,放在除夕的果盤裡由使女捧進來。」
這時胡蘭成流露出了風流天性。斯家小姐斯雅珊,年方16,正值青春韶華。二人時常碰面,互有好感。斯小姐常向胡蘭成借書看,胡蘭成手上無書,總去外面專為她買來。「如此者二三次,我仿佛存起壞心思,雖然並未有事。」斯太太是個睿智細心的人,察覺到他們之間的不正常交往,自己不動聲色,叫兒子從學校寫回一封信,要胡蘭成離開斯家。「我只得辭歸胡村,斯伯母倒是什麼亦不說穿,還為我設饌餞行,贈我五元為路費。」
奇的是,半年後胡蘭成又來到斯家小住。他一點沒覺得不好意思。「可是來得個自然,斯伯母亦毫無芥蒂,相敬重如故……我做了壞事情,亦不必向人謝罪,亦不必自己悔恨,雖然慚愧,也不過是像採蓮船的傾側搖盪罷了。」
胡蘭成與斯家的糾葛還很多,「重磅」在後面!
五、玉鳳病逝
胡蘭成由表哥吳雪帆提攜,到湘湖師範教書。暑假期間,聽說吳雪帆的好友在廣西當教育廳長,於是幾個同學相約,去廣西謀職。這時是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抗戰,路途不通,加上玉鳳生病,胡蘭成不得不滯留在家。
玉鳳嫁到胡家7年,對婆婆、對丈夫、對兒女竭盡心力。「玉鳳本來身體弱,婚期遲到廿一歲也是為此,及來我家,操作辛苦就發微熱,又總有心事,身體就更虧了下去。」玉鳳父親是位中醫,時常來胡家為女兒看病。看胡家窮苦,不免惻然:「這樣的人家,委屈你了。」玉鳳反嗔怪父親這樣說,辱沒了她做胡家媳婦的付出。
胡蘭成去養母家借錢看病。養母生他的氣,不願借給。胡蘭成就安安穩穩住了下來,跟養母耗著。這時玉鳳病至瀕危,家裡全靠胡蘭成的侄女青芸操勞。這一天,胡蘭成正在養母家吃早飯,仿佛有心靈感應,「我舉起筷子,無緣無故一陣悲哀,那眼淚就直流下來,簌簌地滴在飯碗里。」而這時,正是玉鳳咽氣之時。胡蘭成早飯沒吃下,急匆匆往胡村趕,半路遇上來通知他的哥哥,才知早晨玉鳳歿了。
胡蘭成趕忙去找熟悉的錢莊,欲借60塊錢治喪。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錢莊老闆擔心他還不起,說沒錢;一會兒另外的人來借,老闆當著胡蘭成的面借出500大洋。氣急敗壞的胡蘭成回到養母家,強叫養母拿出鑰匙,打開錢櫃,見有700現洋整整齊齊包封著。胡蘭成取了60塊往家走。養母眼圈一紅,苦笑道:「到底還是我被打敗了。」
回到家,青芸說:六叔(胡蘭成排行第六)回來了。守靈的堂姐妹們一齊舉哀。胡蘭成卻哭不出來。「我想到應當哭,便也急不暇擇地努力使自己哭了一回。」玉鳳的遺體放在板上,胡蘭成從被底攜著玉鳳的手,叫道:「玉鳳,我回來了。」「忽然我真的一股熱淚湧出,來不及避開已經沾濕了她的面頰,我一驚,因聽說親人的熱淚不可滴在亡者臉上,她下世投生要成痣。但是成痣也好,因是我的淚,來世可以認得,玉鳳呀。」
玉鳳嫁入胡家這7年間,胡蘭成對她一直刻薄寡情。年邁後,生性涼薄的胡蘭成終於天良發現,寫道:「我是幼年時的啼哭都已還給了母親,成年後的號泣都已還給了玉鳳,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不仁。」
六、廣西奇遇
胡蘭成這樣「天地不仁」的心理,後來表現得很明顯,包括對張愛玲。他和張愛玲之間,有多少愛呢?
安葬了玉鳳,家裡拜託給16歲的侄女青芸,胡蘭成離開胡村,前往廣西謀取教職。這一路,並不順利。胡蘭成是賣掉養父母給他的竹園湊集路費去的。到了南寧,兩個同學爭著占去僅有的職位,羞於開口的胡蘭成一個人晾在旅館裡。一累一急,頓時病倒。眼看人心叵測,前途渺茫,病榻之上的胡蘭成動念:「等病好了,我去江西加入紅軍!」在病床上躺了20天,忽一夜夢見玉鳳煎藥給他吃,醒來頓覺神清氣爽,病全好了。當然,病好之後,他自然也忘了參加紅軍的念頭。假設胡蘭成參加了紅軍會怎樣呢?估計也是一個不合格的革命者。後來他同張愛玲說起這件往事時談到,要是參加了共產黨,「受不了他們的紀律」。
胡蘭成病剛好,盼望已久的學校聘書也來了,胡蘭成到廣西第一中學任教。風流人到處得風流。過不多久,他在學校惹出一樁好笑的事兒來。
一中有一位女教師,叫李文源,人長得漂亮,又頗有背景。李老師經常向胡蘭成請教問題,同事們一起散步聊天。另一個姓賀的男同事,追求李文源不得,懷疑是因為李文源喜歡上了胡蘭成。有一天,幾個老師閒聊,賀老師故意用話刺激胡蘭成,要和胡蘭成打賭:你敢不敢去親一口李老師?胡蘭成的執拗勁兒被誘發,明知道賀老師是想坑陷他,仍然接受賭約。他當即起身,走到女生宿舍那邊,闖進李文源房間。李老師起身打招呼,胡蘭成一句話不說,抱著她親個嘴,撒手就走。
事出突然,李老師愣住了。本來這事可以「小事化了」的,偏偏賀老師專門去跟李文源說,胡老師親你,是因為跟我打賭呢!這下子李文源面子上掛不住了,向校長告狀。學期結束,胡、李二人同時被解聘。
胡蘭成轉去百色中學任教。正打包行李準備出發,李文源找上門來,向胡蘭成說:我也要去百色。胡蘭成說:百色中學沒有聘你,你去幹什麼?李文源說:「我只是跟你去。」面對赤裸裸的表白,胡蘭成也曾心動。但他拒絕了她,只因同事勸了他一句:李文源不宜於家室。胡蘭成隻身去了百色,收到李文源不斷來信。胡蘭成不答允她,乾脆娶了別人。「我那年二十八歲,不要戀愛,不要英雄美人,惟老婆不論好歹總得有一個,如此就娶了全慧文。」
從他敷衍、勉強的口氣可以看出,胡蘭成對第二任妻子,是沒有多少愛意的,只不過需要一個老婆而已。
七、初入囹圄
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李宗仁、白崇禧起兵反蔣。第七軍軍長廖磊請胡蘭成出任《柳州日報》編輯,本想要他辦報發文,為廣西吶喊助威。沒想到,胡蘭成寫文章說,要抗日,必須與民間起兵開創新朝相結合,地方不能以抗日為藉口對抗中央。此文一出,把李、白氣個半死。廣西方面最終與蔣介石達成妥協。回頭來收拾胡蘭成,將他押交軍法處審判。胡蘭成急中生智,認為白崇禧比較開明,或可找到一線生機。於是直接給白崇禧寫信求告。果然這一招生效,白崇禧不但指示放了胡蘭成,還送來500元路費,將他禮送出境。
一去五年,胡蘭成回到家鄉。在廣西任教期間,母親去世,他沒有回家奔喪。家裡全靠侄女青芸支撐,幫他養育兒女。幼女夭折,與玉鳳葬在一處。「我在墳前施了一禮,站住了看看想想,可是一點感慨亦沒有。我走近去,用手撫摸墓門石,叫聲玉鳳。」青芸已經20齣頭,十分懂事。她熱情地接待了六叔和新六嬸,以及又一個弟弟胡寧生。此後很多年,青芸任勞任怨為六叔打理家務。後來張愛玲見到青芸,敏感的張愛玲一眼看出:「她愛她叔叔!」
在家裡住了2個月,胡蘭成受聘出任上海《中華日報》主筆。這是他人生一大節點。上任3個月後,「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隨後上海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胡蘭成一家避入法租界。這時《中華日報》停止發薪,每月只有40元生活費。又值妻子全慧文生孩子,生活頓時陷入困苦。嬰兒出生20天,生病夭折。胡蘭成曾向報社董事長林柏生借錢。林柏生借給15元,不能救急。胡蘭成怨道:「柏生也慳刻。」這個林柏生,後來成為汪精衛的宣傳部長,是胡蘭成的頂頭上司。
八、孤注一擲
隨後,胡蘭成調到香港,任《南華日報》總主筆,繼續與林柏生共事。1938年末,汪精衛叛逃到河內,發表「艷電」,走上叛國投日之路。
這一天,胡蘭成一個人搭乘纜車來到香港太平山頂,在一棵樹下坐了好一陣。思考人生的結果,是下山立即加入汪精衛的「和平運動」。胡蘭成知道這是一招險棋,不但要背負漢奸的罵名,而且不知道汪精衛能掀起多大浪花。當其他投靠汪精衛的人,興奮地宣告很多中國人會響應汪精衛的艷電時,胡蘭成卻說:不然;必須乘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爆發之前,促成中日和平!
可見,胡蘭成投靠汪精衛集團,純粹是投機的衝動在作祟。他說:「『和平運動』初起時,從汪先生夫婦數起連我不過十一人。」他要賭一把,早一步參加,搶占先機,哪怕最後身敗名裂——當然,胡蘭成最終的結局,就是身敗名裂!
九、火箭高升
果然,投靠汪精衛集團後,胡蘭成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直線上升。
一天,陳璧君的侄子陳春圃代表汪精衛來到香港,拜訪胡蘭成。聽說胡蘭成月薪僅60港幣,吃驚道:「這怎麼可以,汪先生是不知道,汪先生知道了一定心裡不安的。」不久陳璧君親自來到香港,接見胡蘭成,當場將他的月薪漲到360元,並送上2000元機密費。1939年,汪精衛到上海後,胡蘭成跟去上海,拜見了汪精衛。汪精衛說:我「將宣傳的事付託給蘭成先生。」然後起身去內室,取來2000元,給胡蘭成作安家費。
1939年,汪精衛抵達上海後進行演講
汪精衛叛國投日,自然要找一通藉口和理論。胡蘭成舞文弄墨,搖旗吶喊,為汪精衛集團申辯洗地,以報「知遇之恩」。他寫下《戰難,和亦不易》等文章,深得汪精衛夫婦賞識。汪偽的主要輿論陣地是《中華日報》,成立了「社論委員會」,由汪精衛親兼委員長,胡蘭成任總主筆。南京漢奸政府成立後,追隨汪精衛的人物,紛紛論功行賞,各居高位。胡蘭成自以為跟汪精衛、陳璧君公交私誼都不錯,應該有他一席之地,這時看到別人紛紛走馬上任,自己沒有動靜,耍起了脾氣。他假裝生病,接連幾天不去汪公館。
汪精衛沒有忘了胡蘭成,把他叫去,問他身體可好些?然後親自上樓,取來1000元遞給胡蘭成,作他的醫藥慰問金。這下,可以許官了。汪精衛說:「蘭成先生是自己人,所以且放後,但我亦已擬就了。」當場拿出三個職位由胡蘭成選擇:行政院政務處長、立法院外交委員長,宣傳部政務次長。胡蘭成最終選擇了宣傳部政務次長。他知道汪精衛的意思,也明白自己的專長,筆桿子是丟不下而且不能丟的。
一二年之間,胡蘭成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寫手,成為位高權重的文化官員。當初在太平山頂的投機思路,逐一達成。他還迎來了自己第四段婚姻:1944年,38歲的胡蘭成,與24歲的張愛玲在上海結婚。那麼,張愛玲是貪圖胡蘭成的高官厚祿嗎?非也非也!他們從相識到結婚這短短半年,胡蘭成非但不是什麼高官,而且是剛躲過一場殺身之禍。
這背後,有何曲折的故事?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馬駑,「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