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總參下達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緊急戰備命令,死守三年

2020-05-18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1969年,總參下達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緊急戰備命令,死守三年

作者: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原舟山基地政委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作為曾經主政舟山海軍的一名老兵,我曾問過自己在主政舟山基地期間,我們這一屆班子為舟山的海軍建設、為舟山人民留下了什麼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嗎?回目當年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可以無比自豪地說舟山那一處處被掏空的山峰、那遍布海島星羅棋布的軍事坑道就是我們這一批人留給舟山的記憶也是我們這一批共產黨的鋼鐵戰士留給舟山人民的安全保衛屏障和歷史豐碑。舟山的軍事坑道建設者值得在人民心中留下記憶。

1969年3月到1969年9月,中蘇之間在黑龍江發生了珍寶島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中蘇間大有發生局部戰爭或核戰爭的可能。至少已由小型邊境衝突事件向大規模衝突邁進了一大步,中國開始戰爭準備是必然的步驟。那個時候是真真切切的戰爭威脅,是面對世界上最強軍事強國所帶來的軍事威脅。

因此,面對嚴重的戰爭威脅,1969年5月總參下達了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緊急戰備命令,其中急令海軍:「沿海雷達觀通站,一年之內必須全部轉入地下洞庫。同時,為了做好迎接戰爭的準備,沿海駐軍必須抓緊建設好指揮通訊坑道、後勤保證坑道、醫院坑道、船廠坑道等各類軍事坑道建設。」隨著中蘇關係的深度惡化,中蘇戰爭隨時都有可能一觸發。歷史迴轉到今天,我們再從解密的史料可以看出,那時的戰爭威脅是真實的也是嚴重的。蘇軍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對中國進行核外科手術戰爭的最後準備。黨中央那時所做的戰略判斷和戰略部署完全是正確和偉大的。

我和司令員李靜同志自接到舟山任職的命令後,海軍首長和艦隊首長在與我們倆的任命談話時都反反覆復要求我們:「從現在起你們要在舟山做好死守三年的戰爭準備,要與舟山共存亡。一切以打贏戰爭為中心。」給我們的軍令是明確和緊急的,那就是要求我們「在舟山死守三年,與舟山共存亡。」我們一到舟山就趕上了迎接戰爭的緊張時刻。從此我們倆人就不曾歇腳,一切都圍繞著死守舟山三年的軍事準備,又是一路小跑地往前衝刺。

接到總參關於沿海雷達觀通站限期轉入地下的號令後,全基地的坑道作業立即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階段。在這之前,舟山基地已有一些軍事坑道工程正在進行中,接到總參戰鬥號令後,基地各類軍事坑道工程全面鋪開。整個基地各個部隊和所屬工廠都成了建設的工地。依我親臨一線的體會,這個新階段的最本質的特徵就是:指戰員和家屬子女參戰自覺性特高,參與面最大,進度也最快。

舟山基地黨委常委專門召開一次會議,中心議題就是研究貫徹執行總參這份重要軍事設備一年內進洞的命令。會議產生了四條決定:

1、保證舟山基地所屬沿海各雷達觀通站在限期內全部進洞。

2、從黨委做起,各作戰支隊、水警區以及各雷達觀通站,要廣泛發動群眾,群策群力,自力更生,發奮圖強,一定要把舟山基地限期進洞的命令貫徹好,保證準時完成部隊進洞任務。

3、基地後勤部,一定要保證物資供應,保證軍事坑道工程要炸藥有炸藥,要鋼筋有鋼筋,要技術指導有技術指導。

4、各常委都要帶領工作組到一線、到遇到困難最多的坑道作業面,要親自督陣、檢查、指導。

舟山基地黨委決不能有辱使命,到第一線督導就能盡職盡責。舟山基地應勢而起,坑道作業從北起嵊泗花鳥山南到台州南麂島熱火朝天地開展了起來。此刻,基地範圍的坑道作業高潮正在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偉大力量。除沿海雷達觀通站必須在限期內完成作業轉入地下外,基地各部門也都有自己的坑道挖掘目標:

機關隨首長進指揮坑道以外的人員,遇有敵空軍來襲時,必須有自己的防空襲坑道。海軍413醫院按要求整體進入坑道。基地所屬的4806修船廠的大型船塢也必須整體進入坑道。後勤部需要進入坑道的物資倉庫面積更大得驚人。這些坑道,從1969年5月接到總參命令後開始,一直打到1971年「9.13」事件發生,這些軍事坑道工程陸陸續續有的完工了,有的還在繼續。坑道作業的任務不僅艱巨,工程又非常巨大。根據任務需要,基地相繼成立了炸藥生產基地、鋼鉗打造基地、坑道指導中心。這些專為打洞子成立的組織,為全基地坑道作業作出了突出的甚至是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舟山抗擊蘇聯的突然襲擊或者從要死守三年的要求來權衡,舟山的戰場準備中我跟李靜司令員有一條共識即防區里中、小型艦船的保養、檢修是不能依賴外援的,必須從現在起著手解決。創造中小型艦船的自我保養、檢修的條件,這就要求各作戰支隊、水警區和獨立大隊都要有自己的艦船檢修的機電科(所),都要建成自己的小船塢。大家都要搶在戰爭來臨之前做好準備。基地一下令,下邊熱情很高,工程進度也很快。到1971年初,長塗水警區、登陸艇31大隊、快16支隊、護衛艇30大隊和溫州水警區諸單位都有了自己的小型船塢。在各自的駐地相繼施工完畢,相繼開始啟用。象山港內的防險救生大隊船塢還在施工中,海門護衛艇28大隊的也抓緊施工,爭取年內啟用。已啟用的單位反映小船塢效果顯著,即使在平時的訓練中一般檢修、保養都可以自己解決了。他們都準備進一步加強技術力量,到戰時真正能擔當起對負有戰傷的艦船即時搶修,爭取迅速恢復戰鬥力。

這些小船塢的誕生,我和李司令都深為全體指戰員的熱情和幹勁所感動。打造這些小船塢正是基地全體官兵響應黨中央戰備號召的一次總動員。不僅是全體指戰員的英勇奮鬥,連全基地的職工、家屬都一起參與了這項戰備的偉大工程。

作為那個時候舟山基地的軍政主官,我和司令員背負著戰備和海軍交付的「死守舟山三年與舟山共存亡」的重任。這責任是多麼重大啊。那是夜裡躺在鋪上,腦子裡還在想著如果明天大仗打了起來,我們還有哪些戰爭準備工作未做好?如何杜絕給敵人可乘之機的漏洞。必須要想得周全,做到周到,戰時方可不辱使命啊。我們就是在準備大打的形勢下拼著命做著戰場準備的呀。

作為表示死守的決心,我們兩個軍政主官還將家屬全部遷來舟山與官兵共存亡。要知道李靜司令員那是將全部家小從首都北京遷過來的啊,沒有一種誓死死守的決心和無私的信仰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講到基地的軍事坑道作業就不能不說一說基地的基地的工兵獨立七營三連。這是一支誕生於1941年抗日時期的英雄部隊,是陶勇手下一支能打硬仗的功勳連隊。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被成建制改變為舟橋部隊,為渡江戰役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58年為建築海軍大量的軍事坑道工程,由陶勇司令員親自點將,七營被成建制編入海軍東海艦隊。

1969年舟山的軍事坑道工程開始後,工兵營成為了基地坑道工程的主力軍。其中三連在圓滿完成「東海艦隊一號工程」任務之後,「快馬加鞭未下鞍」,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先後輾轉舟山的大島小嶼,伏「老虎」,登「浪崗」,戰「積穀」,上「岱山」,捉「花鳥」,踞「雁盪」,為把舟山群島建設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全連官兵艱苦奮鬥,英勇奉獻,做出了歷史性的功績!上級黨委為了肯定和表彰工兵三連的業績,先後授予三連「海軍基層建設標兵單位」、「全軍基層建設標兵單位」的光榮稱號。1971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給工兵三連榮記集體二等功後又推薦工兵三連為「全國基層建設標兵單位」。我曾多次到三連的戰備工程巡視,對指戰員那種忘我的奮戰犧牲精神直到今天仍充滿激情和敬意。

回憶錄寫到此,還有件事得有個交待,我不交待有可能就被歷史湮沒了。我的回憶或許能挽救這不起眼的偉大工程有湮沒的危險。至少讓後人知道,那個時候海軍413醫院全體醫護人員,是如何在醫院照常為病員服務的情況下,是如何根據戰爭需要打這個醫院軍事坑道的。

我和李靜司令員,作為軍政主官曾先後曾三次到413醫院坑道作業現場指導。去了三次每一次對我都是一種鼓舞。何談鼓舞?第一,坑道進展速度驚人。第二,醫院男女家屬職工齊上陣,晝夜不停。第三,當時打坑道就是迎接戰爭準備的一切工作中心。說打坑道就是一切亦無不可。

記得我第二次進坑道指導時,醫院領導告訴我:「政委,有的護士為了進坑道作業,家裡人把孩子抱進坑道喂奶。」我聽到這則消息或稱作故事時,我的心「咯噔」一下,同時熱淚奪眶而出。我說:「對帶孩子的女同志,領導要格外關注。比如在派班上,時間上都要關照好,別太難為她們。至少該多給些休息時間。」

說實話,在基地範圍里醫院的女性最多。女性多會給工作和領導增添許多麻煩。我覺得當領導不應該怕這方面的麻煩,要主動接受這份麻煩。要視這份麻煩為己任,全力做好女同志的工作。要常想想自己的母親,如果一個男人不知道關照女性,那他的工作魅力就會減半。今天講413醫院打坑道這段歷史,女性確確實實起了半邊天的作用。她們完成打坑道的使命要比男同志困難多許多許多。她們靠什麼完成使命?靠的就是一個字:「愛」。那就是對毛主席有無限愛心。信仰就是每個人心中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的法寶。黨中央提出的做好戰爭準備成為人們的追求目標。因為懷著對坑道有極大的期待:打好坑道醫院轉地下,傷病員安全了。她們就獻出了巨大的愛心了,從此於心無愧了。

我們這一代人,為國家、為海防都作出了自己應做出的那份貢獻。到了今天我們有資格告訴下一代:我們這一代都是在國防第一線的強人,我們拚命努力了,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黨了。

我最後一句話:暫且把413醫院坑道工程看成是一座頂天立地的無字碑,讓後人去解讀吧。

雖然後來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戰爭烏雲逐漸散去,但這並不能說那個時候我們打出了幾乎可容全基地官兵數倍的坑道是無效勞動。軍委根據形勢做出戰爭的判斷而下令部隊作相應的戰爭準備,不僅沒有錯,而且是必須的。軍隊任何僥倖心理,都可能會造成重大災難。我和司令員李靜同志堅定不移地執行了軍委命令,做好了戰爭準備,不僅無悔,而且自豪得很。舟山基地自成立以來,護守東海前線幾十年,唯在我和李靜司令員手裡留下了最多的軍事坑道。這些密密麻麻的軍事坑道如今仍是保衛東海的安全屏障之一。大家不要忘了,那是一個在缺少機械設備,更多是靠人工敲打出來的工程。沒有一個偉大的奉獻精神,沒有一群勇於犧牲的官兵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直到今天我仍無比感激那個年代參加了舟山基地坑道作業的全體將士。向工兵營的戰友、向參加坑道建設的各單位官兵、職工及家屬敬軍禮了。

工兵七營三連老戰士向張逸民墓致敬

附錄:《舟山基地原工兵七營三連老戰士祭奠張逸民祭文》

敬愛的張政委:

舟山基地原工兵七營三連,一群當年你的兵來看望你啦!

前些日子你走的時候,因這樣或哪樣的原因 ,沒有趕上為你送行,這成了我們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於是,我們自動地、自覺地、自發地相約,今天,我們集結在你的墓碑前,來祭拜你緬懷你,以了卻一樁必須了卻的心愿……

政委:我們年輕的時期正是一個祟尚英雄的時期。當我們穿上海軍水兵服海魂衫的這天起,你便成了我們敬慕的偶像,學習的榜樣,人生的楷模!你在風浪中搏擊翱翔的「海鷹」形象,你多次冒著敵人的炮火機智勇敢,指揮若定擊沉擊潰來犯敵艦的英雄事跡,我們不僅互為傳頌,耳熟能詳,而且深深地銘刻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中,鑄就了我們在國防施工中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性格和行為,並把我們工兵三連建設成了一支被授予「全軍基層建設標兵單位」的先進集體。

政委:正當你步入不惑之年,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大展宏圖大顯身手的時候,你卻遭遇了一場惑與不惑的痛苦的經歷。而你在委屈不公的逆境中,坦然面對,實事求是,不抱怨,不叫屈,不退縮,不畏懼……你的後半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經受了比之戰場上更為嚴酷的考驗,再一次證明了你對黨和祖國一片忠誠,對人民軍隊一腔熱血,對人民海軍一往情深,對自己的人生信仰一如既往。忠心昭昭,日月可鑑,終生信仰,志矢不移!

政委: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是你一生的夢想,一生的追求,並為此嘔心瀝血,殫精竭慮。隨著藍色文明,海洋主權理念的增強,隨著祖國的強盛,隨著國際鬥爭形勢的需要,我們海軍日益壯大。如今,我們海軍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有了不僅數量可觀且戰鬥能力足可捍衛祖國海洋主權的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等等,你的在天之靈可以因此得到告慰!

政委: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你的一生是壯麗的一生,也是悲壯的一生!你的曾經的兵們如今也紛紛步入了老年,已經不再有可能在火熱的第一線繼續奮鬥搏擊,但是你在我們心目中永遠不老永遠翱翔的海鷹形象,仍將感召我們,引領我們,我們一定以你為終生榜樣,像你這樣做人,像你這樣做事,一生無無愧於祖國,一生無愧於人民,一生無愧於偉大的時代!

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是悲哀的時代,一個不敬仰不尊崇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敬仰英雄,緬懷英雄,既是出於對英雄的深厚濃重的感情,也是呼喚一個有希望的偉大民族的不斷強大!敬愛的張政委,你沒有走也不會走,你永遠在我們前頭,永遠在我們心中!

原海軍舟山基地工兵獨立七營三連部分幹部戰士淚眼敬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ubsJXIBnkjnB-0zZt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