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看完《新蝙蝠俠》,凌晨三點多的郊區,街上空無一人。
身後,一襲黃色風衣,提著頭盔快速穿過——我認出他是剛剛稀稀拉拉午夜場的一員——很快,他跨上前面那台兩倍其體型的摩托車,轟一轟油門,駛上空曠的路中央,瞬間消失在黑夜盡頭。
顯然,那一刻,我對這個陌生人的嫉妒,達到了頂點。
像蝙蝠俠那樣午夜狂飆——這可能是一個影迷從現實生活 (合法)獲得觀影快感,最極致的那個選擇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或許多少解釋了,我們為什麼熱愛超級英雄電影。
抑或是,我們為什麼需要超級英雄電影。
代入,繼而沉浸,最終實現極大滿足的共情。
從這個角度,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蝙蝠俠與蜘蛛俠,一直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那兩個超級英雄。
後者充滿親和力的鄰家少年氣質老少通吃,至於蝙蝠俠,漫畫中小丑一句話總結得非常精準:
無可救藥的自我悲壯。
說白了,就是自我加戲。
換言之,如果做一個環球「自我感動」大賽,蝙蝠俠一定是冠軍。緊隨其後的,則是一大票他的死忠粉絲。
這當然是玩笑話,但熟悉的人一定明白,對蝙蝠俠的概括,還算一針見血。
而拋開電影質量,對蝙蝠俠喜愛與否,或許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他那份「無可救藥的自我悲壯」。
說真的,我個人是一直很吃蝙老爺這套 「一個人默默扛下所有」的裝X風格的,而相比之前渣導那版《蝙超大戰》,膚淺無聊的初級裝X,「我的超能力就是有錢」,《新蝙蝠俠》的逼格之高,效果之妙,再次證明了一件事:
您是精英,就做好您的精英,別老想著跟我們底層人民打成一片了。
有趣的是,當我們梳理過往三年,從漫威到DC的一大票超級英雄電影,「如何正確裝X」,是其中尤其值得討論的那個內在話題。
它不僅關乎電影表面的票房成敗,更是透視這個迷亂時代的醒目註腳。
1.
沒招兒了?那就懷舊
先問個問題:
什麼樣的電影,會尤其在意裝X?
換算到現實邏輯,或許更容易理解。什麼樣的人,尤其喜歡裝X?
倆字, 心虛。
對現在的好萊塢,心虛毫不奇怪——創造力枯竭、創作力低下不說,連風光了10年的超英電影,都開始沒那麼好使了。
上一次看超級英雄裝X成功,還是鋼鐵俠的光榮犧牲——如今回看,戲裡戲外,不管從哪個角度,都給人恍如隔世之感。
《復聯4》
但不得不說,這一次,蝙蝠俠的裝X,難度更大,效果也更驚艷。
辦法倒是不新鮮,還是倆字,懷舊。
這首先體現在它的 漫畫感。
讓蝙蝠俠回到自己的年輕時代,做回偵探——這正是他最初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做回那個憤怒的、迷惘的、頹唐的、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普通人。
現在看,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選擇,但選擇背後,不過是讓他回到熟悉的原點。
其次,這體現在它的 黑色電影質感。
這可能是這兩天,《新蝙蝠俠》被最多提及的那個亮點了。伴隨著偵探低沉的獨白,四目所及,破敗、骯髒、陰暗,由內及外腐壞不堪的城市,每個角落都在滋生犯罪。
就連主持正義的英雄,都仿似一個猙獰的怪物。他的武器,不是親和力,更不是超能力,而是製造恐懼。
打不死的恐懼,無處不在的恐懼,逃無可逃的恐懼。
這是懷舊的勝利。
如果說《新蝙蝠俠》讓人想起二戰後誕生的所謂黑色電影 (Film Noir),三年前大火的《小丑》,就是對70年代新黑色電影 (Neo-Noir)的全面致敬。
更重要的是,這是第一次有所謂超英電影,嘗試做純粹的現實主義表達。
《小丑》
對比之下,《神奇女俠1984》的懷舊,就弱了很多。
被消費慾望裹挾的80年代,光怪陸離,乍看大有借古諷今的調調,可惜最終也只是淪為雞湯拯救世界的背景牆。
《神奇女俠1984》
若論懷舊,漫威可能才是最吸睛的。
最新這部《蜘蛛俠:英雄無歸》,雖被內地封殺,也無礙其拿到一個誇張的全球票房數字。這裡面的終極殺器,自然就是那個「三代同框」。
從這個角度,好萊塢式的懷舊勝利,說白了,就一個秘訣:
寵粉。
無論是取悅影迷,還是照顧粉絲,懷舊都明確指向一個終點:
勾起美好的回憶。
《蜘蛛俠:英雄無歸》
當然,這兩年最拉胯的懷舊,或者說最失敗的情懷收割,可能就是同樣被內地封殺的《黑寡婦》了。
這背後的原因特別簡單,比比各自的歷史厚度就清楚了。
跟那幾位比起來,黑寡婦您這才謝幕幾年啊。
2.
向左轉!向右轉!
懷舊泛濫,源於創作上的心虛氣短。
而這些超英電影創作方向與風格的選擇,則更像是一幅生動有趣的 時代眾生相。這同樣是超級英雄裝X的重要組成。
這裡面,有強蹭時代熱點搞投機的。
除了漫威的《黑寡婦》,代表還有DC的《猛禽小隊與哈莉·奎茵》。女性崛起是時代主題沒錯,但不是隨隨便便湊一群女惡棍,編一個亂七八糟的故事,大家就會無腦買帳的。
《猛禽小隊與哈莉·奎茵》
有試圖精準討好某一大波目標觀眾失敗的。
漫威的《尚氣》,本意是在漫威宇宙中加入一名中國英雄,藉此穩住乃至開拓龐大的中國市場。可惜陰差陽錯,趕上了最壞的時間點,討好不成,反而丟掉了前面打下的大好江山。
也有擺爛躺平純靠流量熱度騙錢的。
索尼的《毒液2》,大概是過去幾年最爛的超英電影,甚至可以去掉時間定語。在前作如此成功,且有望與蜘蛛俠打通聯動的大好局面下,續集竟然可以做到如此敷衍了事。
不可思議。
不過,這幅時代眾生相中,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所謂好萊塢的「左右之爭」。
簡單解釋,就是 「聖母伐木累」vs「弒父大擼瑟」。
先來看左邊的代表:
漫威有蜘蛛俠和永恆族,DC則派出了神奇女俠。
他們是偉光正的代言人,是伐木累的形象大使,堅持一切政治正確,堅信人間大愛可以戰勝一切。
小到最值得信賴的鄰居蜘蛛俠,希望用愛和努力感化幾個超級反派;大到不死的神仙神奇女俠和永恆族,動輒就是全人類級別的悲天憫人。
《永恆族》
再來瞅瞅右邊的代表:
他們全部來自DC,分別是蝙蝠俠、小丑,和自殺小隊。
他們和那個豆瓣小組一樣,用生命詮釋著「父母皆禍害」,在扭曲掙扎的原生家庭中成長,亦正亦邪,最終盡數走上「弒父」之路。
《小丑》《新自殺小隊》雖然風格天差地別,但都放大了糟糕父母這個元素,包括DC最新的劇集《和平使者》,更是將父子矛盾放在了最核心的人物成長線上。
《新蝙蝠俠》,同樣如此。
某種程度上,蝙蝠俠與貓女的父親,雖然明面上一白一黑,一明一暗,但骨子裡或許並無二致。
在這樣一個罪惡之城,一個動物世界,他們的人生選擇或許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背負著父輩留下的業障,掙扎前行。
這正是他們區別於那些「聖母伐木累」的真實一面,相比永恆族無病呻吟式的悲憫,蝙蝠俠這樣推己及人的正義,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這並不是在妄下什麼定論,只不過,過去這麼多年,不止超英電影,好萊塢各路大片,實在把「聖母伐木累」這一套偉光正,搞到過於陳詞濫調了。
十幾年前,瀟洒不羈的鋼鐵俠還是裝X屆的大拿,瘋狂飆車的俠盜范光頭也還能靠伐木累大賺眼淚。
但現在,這些高高在上的裝X經驗,幾乎全部失效了。
3.
還是騎牆最有面子
平心而論,極致風格化的《新蝙蝠俠》,的確帶來了這幾年最完美的大銀幕體驗之一。不過同時,它也遠稱不上完美,能否被歷史記住並留下,也要存疑。
最根本的一點,來自它 偽史詩的本質。
緩慢的節奏,悠沉的配樂,文縐縐的台詞,肅殺的表情,每一個凝視般的大特寫,包括那些直接射向銀幕外、晃得觀眾睜不開眼的一道道光,這些都是電影營造史詩感的手段——事實上,這些手段也的確算得上成功。
相比諾蘭三部曲的高峰,新版導演馬特·里夫斯做了一個很正確的選擇,即著力去除了蝙蝠俠身上厚重的精英范兒。
於是,蝙蝠俠不再是那個俯視眾生的領袖,更不再是那個「無可救藥的自我悲壯」忍辱負重的黑暗騎士。
但相比《小丑》將精英主義踩在腳下嘲弄的徹底,《新蝙蝠俠》偽史詩的內在——或者說騎牆本質——也正體現在這裡。
一邊是儘可能的去神化,一邊卻還是要有舉火引領眾人向前的神性時刻。
這種曖昧與矛盾,還體現在蝙蝠俠與謎語人的正反派對比上。
同為孤兒,同樣掙扎,境遇一天一地,繼而棋逢對手,正面死磕。
這是一組天然可以拿來營造強烈戲劇衝突的絕佳對比,進而透過社會隱喻完全能夠拔高到史詩高度。可惜,在開了一個好頭後,电影後半段,還是遺憾地陷入了那些陳詞濫調的故事走向:
反派降智,高明不再,主角偉光正附體,最終邪不壓正,草草收場。
或許,這就是《小丑》的優勢所在吧——反派做主角,自由發揮,肆意表達。而再擼瑟的蝙蝠俠,終究還是要在結局完成他戰勝邪惡的使命。
但不管怎樣,《新蝙蝠俠》,已經是我所能想到的,這個時代所能產出超英電影最有魅力的模樣了。
畢竟,蝙蝠俠與小丑,幾乎就是美漫中最有深度、最具魅力的正反派形象。
他們再不出彩,其他超英電影,就不用再拍下去了。
結語
「它可以殘酷、詩意或盲目,但當它失去原有意義,你就會發現其暴力之處。」
這個答案為「正義」的謎題,大概可以作為《新蝙蝠俠》的其中一個裝X範例。
你必須承認,這樣的裝X,的確是魅力十足。
或者說,這樣的裝X,是短時間內我們無法在中國電影中看到的那種裝X。
所以,哪怕將好萊塢嘲了個遍,心裡終究還是要保持清醒,借用楊超導演的一句話:
我們連底褲都沒穿上呢,就別去嘲笑別人褲子上的花邊兒不夠精緻好看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往期精選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