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海域》,沒意思

2022-03-14     壹條電影

原標題:《神秘海域》,沒意思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大概是在2018年初,第一次看到《神秘海域》準備製作電影版的消息,荷蘭弟出演年輕的內森·德雷克,當時定下的導演還是肖恩·利維。

作為少數真正沉迷過的PS遊戲,我對這個電影版絕對是期待的,不單單是因為遊戲粉與荷蘭弟,站在專業的創作視角,《神秘海域》本就是最適合搬上大銀幕、甚至系列化的那類遊戲。

無所不能的英雄,上天入地的冒險,智商燃燒的解謎,底蘊深厚的歷史背景,大開眼界的環球風光……

簡直就是為電影而生,不是嗎?

前提是,如果拍電影都是這麼理所當然、紙上談兵的話。

現在,《神秘海域》終於上了。

之前看到上周六日有點映,心裡還想,看來信心不小啊,難不成,又一個超級系列誕生了?

看完點映出來,就像過去無數次走出影院一樣,滿腦子只有倆字:

就這??

誰給你點映的勇氣?

這麼說吧:

就《神秘海域》這成片質量,整體還不如陳坤、黃渤、舒淇當年那部,同樣主打尋寶冒險的《尋龍訣》。

而在我這,後者也不過就是一部平庸套路、勉強及格的行活大片。

至於《神秘海域》,顯然就是 沒法及格了。

當然了,要說在前面的是,如果你憋了太久,不挑不揀,只為看一熱鬧,它或許還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想聽點熱鬧之外的,咱們不妨接著往下聊。

(輕微劇透)

1.

過氣啦!

相信很多人看完《神秘海域》,感受應該和我差不多,三個字概括就是:

沒意思。

這「沒意思」,首先體現在,尋寶冒險這個類型,的的確確是過時了。

全方位、多角度、徹徹底底的落伍。

不少人看到《神秘海域》,會下意識想起同類型的經典,比如《奪寶奇兵》系列與《國家寶藏》系列。但在我看來,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了,尋寶冒險這個老舊的類型想再次征服觀眾,真就不能再那麼拍了——不管怎麼感慨老片如何好看,也得承認,那兩個系列如果換在這個時代公映,口碑一定不比當年。

為什麼過氣?

很簡單,就是 太太太太套路了。

套路到,你可以認為幾乎所有尋寶冒險電影的故事,都是按照一個模板編出來的。

Part1:小時候的英雄,對尋寶冒險的憧憬與起源,一般來自家族影響,後來家族必然遭遇一些變故;

Part2:英雄長大,一身本領,卻低調做人,偶然得到寶藏線索,同時男二或女主正式亮相;

Part3:出於正義的理由 (而非對寶藏的眼饞),英雄踏上尋寶之路,初次展現過人才能;

Part4:敵人半路殺出,搶走英雄剛到手的寶物,冒險受阻;

Part5:英雄畢竟是英雄,與敵人鬥智斗勇,再次奪回主動權,並且先於笨蛋敵人一步,破解了「寶藏在哪」這個終極謎題;

Part6:高潮大戰,敵人做做樣子,最後按劇本安排被英雄擊敗,並且敵人往往死於貪婪or愚蠢,總之是作死,不能髒了英雄的手;

Part7:英雄大公無私,或主動或被動散盡寶藏 (上交國家),只留下一個光輝帥氣的瀟洒背影;

Part8:彩蛋,又一個線索出現,英雄睡醒一覺吃完早點,偉大的冒險還在繼續……

所以,我大概也能理解,為何《神秘海域》這個改編電影的計劃,從十幾年前遊戲上市後就開始傳,一直折騰到現在,才終於開花結果。

這背後,好萊塢大廠的矛盾與糾結,非常清晰:

一方面,尋寶冒險做來做去都是老一套,創新堪比登天;另一方面,好萊塢逐年下行,創作枯竭,這樣現成的IP不做,砸在手裡又實在可惜。

但現實就是:

矛盾與糾結,註定做不出好東西啊。

2.

更不能忍的是敷衍

如果我們硬要拿《神秘海域》和那兩個經典系列對比,也能看到一個顯著的差別:

即,《奪寶奇兵》與《國家寶藏》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其故事融入進相當程度的歷史語境——從二戰到冷戰再到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繼而賦予了整個尋寶冒險極大的藝術魅力。

哪怕是咱們的《尋龍訣》,歷史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強的。

也就是說, 在這個類型中,歷史必須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參與其中。事實上,這也正是《神秘海域》四部遊戲的魅力所在。

可惜的是,電影版完全放棄了這一點,單憑人物說幾句台詞,是無法營造出厚重迷人的歷史感的。

照搬套路,都沒搬對。

好吧,我們就按照電影摒棄歷史的方法來,如果《神秘海域》哪算做出點花樣兒,該對標的到底是誰呢?

在我看來,兩個標杆:

一是阿湯哥和他的《碟中諜》系列,二是成龍和他的動作喜劇。

《碟中諜》能夠長壽不衰的原因是什麼?

簡單說,三個環節找准了方向:

人物,要的是死磕到底的信念感;動作戲,要的是拳拳到肉的疼痛感;文戲,則要的是環環相扣的酣暢感。

而綜合來看,《碟中諜》最抓人的,還有兩個范兒:

濃厚的復古范兒,與「最後一秒種營救」的驚險范兒。

《碟中諜6》

以上這些,《神秘海域》完全拿來借鑑。

遺憾的是,每一點都沒做到。

人物的信念感?

沒有的。荷蘭弟這版內森·德雷克,就是典型的耍帥高大全,隨便打打嘴炮、動動小聰明,除了尋找哥哥這個情感線,完全看不到這個英雄有任何內在的驅動力量,於是魅力也就無從談起。

沃爾伯格飾演的蘇利,因為貪財的性格,按說更有塑造空間。但最終也只作為荷蘭弟的陪襯全程跟班,特點沒能放大為亮點。

最災難的,還是兩個女配。毫無靈魂的工具人,任勞任怨兩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除了反派那一腦袋奇怪的髮膠,沒留下任何記憶點。

文戲的酣暢感?

按理說,這本該成為《神秘海域》最大的看點之一,畢竟遊戲的樂趣就是一步步追隨線索、破解謎題。但電影版處理,只能說過於敷衍和應付了。

拍賣行盜寶,我正期待會搞些什麼花活兒,結果荷蘭弟製造個混亂,沃爾伯格扮成保安就成功得手了??

巴塞隆納跑酷,我以為荷蘭弟怎麼也要耍耍蜘蛛俠的身手了,結果一路踉蹌,沒跑幾百米就停下了??

教堂尋寶,我琢磨著前面水了兩次,這次怎麼也要智商與動作齊飛了吧,結果線索全擺在明面上,恨不得拿個喇叭喊出來,同時兩把鑰匙就搞定一切,最危急的不過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溺水危機??

包括最後破解終極謎題,荷蘭弟拿著兩把鑰匙在地圖上簡單比劃比劃,答案就有了??

故事老套就算了,肩負著娛樂性的文戲也能拉胯成這個樣子,甚至不及遊戲的十分之一智商,這個我在看片前是真的沒想到。

最後說說,最關鍵的動作戲。

荷蘭弟自己說了,他這次拍戲重點參考了成龍大哥的動作喜劇,電影在宣傳中也放大了這點,成龍更是很配合地出來誇了荷蘭弟幾句。

但恕我直言:

無論是《碟中諜》的硬派打鬥,還是成龍的喜感動作,它們的動作戲之所以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兩個字:

搏命。

也就是前面說的,動作戲要做出隔著銀幕也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只有如此,觀眾才能真正代入進人物,繼而才是觀感的全面提升。

而《神秘海域》全片看下來,也就這場致敬成龍《警察故事》的扒燈戲,稍稍有了點搏命范兒和疼痛感。

至於兩場得到不少稱讚的重頭戲,飛機大戰與「飛船」大戰,當然算得上整部電影難得的加分項,但也得承認:

過分追求遊戲感,對動作戲的呈現反倒是一種剝削與打壓。

雖然都是高空作業,熱鬧是真的熱鬧,但我們完全感受不到搏命與疼痛,於是也就更談不上什麼屏住呼吸的緊張刺激。

說白了,這種精緻與熱鬧,全是CG一手打造,和演員已經沒有半點關係了。

而我們之所以被阿湯哥和成龍大哥一次次打動,原因是什麼,不需要我多說了吧。

結語

有人可能說,這年頭兒,有的看就不錯了,別要求太高。

當然,比起好萊塢這幾年那些拉胯的爛片,《神秘海域》的水準肯定是不低了。包括第一部務必面面俱到的任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整體的發揮。

續集會更好看嗎?有這個可能。

但我想說的是,市場哪怕再低迷,也還是不乏好東西的。

上月的外片《花束般的戀愛》,本月的國產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都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可惜的是,大片低迷,連帶著這些小片,也被一道埋沒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往期精選

‍ ‍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253944eb01203cd4c86fa3679a04e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