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女主痛毆家暴男的感覺實在太爽了

2019-11-29     有部電影凌辰

11月25日,原本是「世界消除對婦女暴力日」。


然而就在這一天,美妝博主宇芽發布了遭受家暴的視頻,直指前男友的家暴行為。


一時之間,「電梯施暴」的畫面刷屏微博。視頻中,宇芽極力反抗卻還是被前男友拽住雙腿、暴力拖出電梯的畫面,讓無數網友隔著螢幕都倒吸一口涼氣。


誰知,這件事情引發的眾怒還沒過去,之前有過家暴史的明星蔣勁夫也再次被指控家暴。


這一下讓不少網友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畢竟,去年蔣勁夫家暴日本女友中浦悠花的新聞都還歷歷在目。



當時,蔣勁夫迅速承認家暴並道歉,東京地方檢察院最終做出了不起訴的決定。


誰能想到,這才剛過去一年,他又因為家暴重回熱搜。


而這次家暴的對象,是他公開戀情才4個月不到的烏拉圭籍女友Julieta。



Julieta在Ins上發帖曬出家暴證據,並控訴稱:蔣勁夫是個暴力狂和控制狂,經常對她大喊大叫、暴力毆打,兩度威脅要殺死她,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像是活在監獄裡面。



去年時,日本女友已經爆出過家暴實錘,但當時一眾明星以「陽光少年」人設和「長不大的孩子」等說辭為他站台,粉絲們也紛紛用「一個巴掌拍不響」、「女方濫交訛詐」等理由來質疑、甚至汙衊受害者。


結果家暴事件就這樣莫名其妙被洗白,受害者反而被污名化,成為了千夫所指。



而如今,面對又一次的家暴指控,正噹噹初為他說話的人自覺打臉時,蔣勁夫很快通過律師否認家暴事實:



隨後,女友又陸續放出新錘,曬出受傷照片,看來還有一番鬥爭,不知網友們這次又會站誰。


不論這件事最終定論如何,但兩件新聞的集中爆發,再次讓網友們對家暴問題的關注空前高漲。畢竟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容忍就等於縱容。


說到這裡,讓我想到一部年代稍早、但非常典型的反家暴電影——《忍無可忍》。



片中,詹妮弗·洛佩慈飾演的女主角,是個餐廳服務員。


因為長得漂亮,她經常遭到客人搭訕和騷擾。


有一次,正當她被人糾纏時,旁邊的客人米契挺身而出,幫她趕走無賴。


這讓她十分感動,兩人因此而墜入愛河,並很快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在女主看來,米契是個善良正直的好男人,自己是個幸運兒。


在婚禮上,米契承諾給她幸福的生活,不久之後,兩人就生了個女兒。



然而,這份幸福並不長久。


在一次意外中,女主發現了米契出軌的證據。她憤怒地跑去責問丈夫,沒想到卻換來了一頓毆打。


在動手之後,米契迅速道歉認錯,並以「為了孩子好」為藉口勸女主回心轉意。


女主也無意將事情鬧大,於是便選擇了原諒他。


但顯然,事情不會就這麼結束。


在發現女主的「軟弱」後,米契越來越猖狂,開始明目張胆地在外面亂搞,並要求女主接受這一切,繼續在家打點一切、帶好孩子。


而女主稍作反抗,就會遭到暴力毆打。



至此,米契的「好男人」形象已經完全坍塌。女主本來還想挽救一下婚姻,卻發現慘遭家暴的自己幾乎求助無門——


家裡的老人們只知道「勸和不勸分」,還試圖讓她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畢竟「無緣無故的,他為啥要打你呢」?


朋友們勸她報警,可她怕給女兒留下心理陰影,讓她小小年紀就失去父愛。


而且她發現,即便報警,憑藉米契的財力和人脈也可以輕鬆獲得保釋,無法有效阻止他接近自己。



在她猶豫不決的這段時間,米契的暴行愈演愈烈,不僅動不動就對她拳打腳踢,還會不斷給她施加精神傷害。比如在不告知她的情況下,突然去幼兒園接走女兒,等她擔驚受怕一整天后再給她回電話。



在這種情況下,女主對婚姻日漸絕望,終於下定決心離開米契。


她提出離婚並要求獲得女兒的撫養權,但這徹底激怒了米契,又給她招來一頓毒打。



最終,是幾個朋友挺身而出,強行闖入家中,將母女倆營救了出來。


經歷了這一切後,女主也不願再追究什麼,只想帶上女兒去別的城市,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但即便如此,米契仍不想放過她們。


不管她逃到哪,米契都窮追不捨,並以女兒的安全威脅她重回他身邊。


事情發展到這裡,女主才頓悟,一味逃跑根本不是解決辦法。



而之後的劇情,就圍繞著女主對家暴男的反擊展開。


在影片的最後,她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殺死了米契。但由於打鬥現場十分慘烈,女主自己也身負重傷,法院最終將她的行為判定為自衛而非謀殺,算是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後半段,劇情設置顯得有些理想化。在現實中,遭受家暴的女性是否能夠奮起反擊都很難說,更別提像女主這樣徹底擺脫渣男的困擾。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於家暴行為的升級、施暴者的心理和受害者的困境,都進行了非常寫實的呈現,回答了現實中的諸多問題。



比如說,在這次宇芽和蔣勁夫事件爆出後,網上立馬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不分手?為什麼第一次被打後不逃走?


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施暴者固然有錯,受害者自身也有問題——如果她夠聰明、夠勇敢,就不會被傷害成這樣了啊。



但首先,在悲劇發生後先去質疑「受害者行為是否有錯」,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


即便受害者不是「完美的」,暴力也依舊不應被容忍;即便她在遭受家暴後選擇了「原諒」,也不應該受到指責,因為施暴者才是罪惡的根源。


而當施暴者想動手打人的時候,他往往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就像片中的米契,就覺得自己暴打女主,只是因為不想讓她離開,是因為「愛」:



其次,家暴受害者的困境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感同身受那份恐懼與絕望。


一方面,在長期的親密相處中,施暴者可能利用隔絕、洗腦、經濟控制等各種手段讓受害者產生依賴,甚至利用孩子、家人的人身安全進行威脅。



很多家暴受害者,實際上處於「走不了」的狀態。


根據美國國家防家暴熱線的統計數據,一個遭遇家暴的美國女性,平均需要嘗試7次才能徹底離開加害者;而在國內,根據婦聯第三次調查統計數據,受害人在選擇報警前,平均要遭受35次家暴。


這些數據,已經用非常直觀的方式顯示了,要離開家暴者絕非一件易事。



另一方面,受害者不敢反抗,也是害怕報案後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招致更加猛烈的報復。


片中的女主就曾分別尋求過警方、律師的幫助,但他們都明確表示沒有辦法保障她的安全。現實中更有數據顯示,超過70%的家庭暴力謀殺,發生在受害者決定結束這段關係之後。


TED演講《為什麼家暴受害者不離開》


此外,幾乎所有家暴男都有一個共同點:認錯比翻書還快,還總能給自己找到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



正是出於這種種現實因素的考慮,許多受害者選擇了默默忍受。這種忍受,又進一步加劇了對施暴者的縱容。


從這個角度來看,像宇芽這樣的受害者,尤其是作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大V,不僅選擇了說出自己的痛苦,還能夠保存證據、對施暴者進行反擊,其實是一件很勇敢的、值得支持與敬佩的事。


即便要解決家暴的難題,光靠受害者的發聲遠遠不夠,它還需要法律的完善、執法的保障,需要整個社會對於家庭暴力問題的認知提升;但越來越多的人敢於發聲,最終會使大眾對家暴的諒解空間縮小,認識到家庭暴力並非一件「家事」,最終達成「面對家暴零容忍」的共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RrQtW4BMH2_cNUgLL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