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孩子,最易受老師重視,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

2023-08-0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4類孩子,最易受老師重視,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

上小學時,大寶有段時間總是哭著回來,嚷嚷著不想上學,總說老師不喜歡他,特別針對他,這讓他特別難受。

當我問孩子老師為什麼不喜歡他時,孩子說是因為自己成績差。

確實,老師也是人,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從老師的角度上來講,自然更喜歡成績好,聽話,乖巧的孩子,這些無可厚非。

可從家長的角度,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優秀,在他們看來都是最好的,為什麼老師就不能一視同仁呢?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喜愛和重視,這些都對孩子有著莫大的鼓勵,幫助,讓他獲得學習信心的同時,更能提升成績。

可老師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怎樣能讓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重視?

老師會重視的四類孩子

每個人都會嚮往美好的事物,老師也不例外。

1、成績好

學霸,一定是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畢竟,成績好的學生不僅讓人很省心,更有可能為班級創造更高的排名,也直接影響老師的評級,薪資等等。

2、上課認真積極

老師在上課途中總會進行點名,提問等等互動,如果有學生能積極配合老師的互動,非常地捧場發言,試問,這樣的學生又有幾個老師不喜歡的?

3、遵守紀律,聽話

這類孩子可能成績不一定是最拔尖的,但絕對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老師說一,他們絕不說二,嚴格遵守老師的命令,絕不違背,這樣的孩子,就是老師眼中的乖寶寶。

4、懂禮貌,團結同學

這類孩子就是所謂品行非常好的孩子,他們待人彬彬有禮,各種禮貌用語總是掛在嘴邊,在參加團體活動時,很謙讓,對同學非常照顧。

這樣的孩子不僅在同學中有著非常好的聲望,老師也會格外重視這樣的孩子,這類孩子能夠讓同學團結起來,這些都是老師非常願意看到的。

由此可見,老師會重視的孩子,大多是成績好,能配合,乖巧懂禮的類型。

老師喜歡的兩類家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可能是老師喜歡的類型,卻因為他們的家長行為粗鄙,和老師不配合等等原因,而不受老師待見,進而也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

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將孩子教育好,獲得老師的喜歡就好了,自己的言行和老師的接觸方式都會直接影響自家孩子在老師心中的評價。

1、成長型家長。

這類家長能持續學習,關注自我成長,生活中,也能做到非常自律,能正面影響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關注孩子的品行,教會孩子不自私,寬容,為他人著想的內驅力的搭建。

這樣的家長也會非常尊重自己的孩子,習慣聽他們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決定,更懂得在任何場合都給自己的孩子留足了面子。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大多具有優良的品行,待人也是如沐春風。

2、能配合老師的家長。

老師的教學成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所以,能積極配合老師的家長大多都能獲得老師的喜愛。

這裡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能與老師高頻溝通。

對老師來說,他非常希望能了解孩子回到家後作業學習的情況,上課的反饋等等,這些能幫助他改進自己的教學質量。

如果家長能夠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體系,雙方都能獲得更好的反饋,確實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第二、維護老師的權威。

「你們老師的能力也不咋樣了。」

「看他的樣子特別丑,穿衣服也太難看了。」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說老師諸多不好,只會讓孩子內心對老師產生疏離和不屑,在聽課時也會下意識地意識地嫌棄,直接影響學習。

作為家長,只要孩子還在這個老師手下學習,就一定要儘量維護老師的權威,幫他樹立正面的影響,發現問題,可以私下和對方交流。

第三、家長能做到公平。

這裡說的公平是指,如果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家長能夠公平客觀地進行判斷,並積極配合學校,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

千萬不要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反而失去了改進的機會。

第四、教會孩子遵守規則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委屈,總會無視學校的規定。

比如,學校規定不允許給孩子帶零食,以免孩子不按時吃飯,可很多家長就覺得學校食堂不合孩子口味,生怕孩子挨餓,無視學校的規定,就給孩子包里裝了特別多的好吃的。

這些都會給學校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礙,家長的縱容也會讓孩子變得特別任性。

所以,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遵守學校的規則,一方面減輕學校的管理難度,另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集體榮譽感,真正對孩子負責。

由此可見,如果家長能夠做到自己不斷變優秀和自律的同時,能夠配合老師,這樣的家長一定能獲得老師的喜愛,為自己的孩子加分。

三種方法,教會父母如何讓孩子更受老師的重視。

這裡也分享三種方法,主要用來父母日常和老師的溝通,幫助自己的孩子走進老師的視線,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1、高質量提問

問話是一門技術,很多家長看到老師就會下意識地緊張,壓根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白白浪費的和老師溝通的機會。

要想從老師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了解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麼,總結起來,家長無非想知道三個內容。

(1)上課表現如何

是否開小差?有沒有打瞌睡?上課是否積極?

(2)學習情況

學習是否吃力,方法對不對?有沒有偏科?

(3)人際交往

和同學是否能相處好?平時性格如何?

家長在和老師溝通前,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到底重點想了解哪些內容,從而有目的地進行詢問,這樣才能讓自己得到的答案更精準。

2、放下面子和顧慮

很多家長都特別好面子,總覺得不好意思去打擾老師,生怕自己說錯一句話,讓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給自家孩子穿小鞋。

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家長都不去打擾老師,試問一下,到底是想了解孩子的情況重要?還是自己的面子更重要呢?

勇敢一點,放下自己的所謂的面子和擔憂,試著去打擾老師,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正面反饋。

當然,這裡說的打擾絕不是沒事就去詢問,而是隔段時間進行正面的反饋,頻率太高,對方也會感到厭煩。

3、借孩子來表揚老師

每個人都喜歡聽表揚的話,老師也不例外。

如果家長直接夸老師很厲害,這種沒營養的讚美還不如不說。

家長可以在孩子回來後,多詢問孩子,對老師上課的評價以及孩子上課的一些表現等等,通過這些了解就可以在和老師見面時,借孩子的嘴來側面表揚老師。

比如,我家孩子說他非常喜歡聽您講課,您講話很幽默,要點也非常突出,讓他記得非常清楚,他特別喜歡你。

這種誇獎會無形中取悅老師,讓他下意識地更關注你的孩子,時間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一定會大大增加。

我們改變不了孩子的性格,但可以通過言行去影響他。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得到老師的重視,勢必會增加他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能讓他學習的難度降低。

作為家長,除了做好自己,不斷影響孩子外,一定要學會平時多向老師提出高質量的問話,多表揚老師,這樣都能側面幫助孩子提升他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8fdb84999b8c1ff14eba07a21502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