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奶奶帶娃很少崩潰,崩潰的全是媽媽?」奶奶跟媽媽真不能比

2024-05-28     陪寶寶寫日記

今天在一個媽媽群里,幾位媽媽討論帶娃細節,人人表揚自己在帶娃的過程中時常崩潰,一位爸爸大概覺得媽媽們太矯情,於是提出了靈魂拷問:「為啥奶奶帶娃很少崩潰,崩潰的都是媽媽?」這問話一問出群里瞬間鴉雀無聲,過了不久,有位媽媽一句話道出真相:「娃遇上娘,無事也要哭三場!」這句話讓媽媽們深深認同,在這一塊奶奶跟媽媽真不能比。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奶奶帶娃不崩潰,崩潰的都是媽媽」這個問題。

首先,年輕人帶娃質量更高。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以前的鄰居帶著孩子出來玩,聊起孩子,那個老人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家孩子可好帶了,電視一開自己看半天也不吭聲,我該幹啥幹啥,家務一點都不影響。」

很多老人覺得,帶娃只要娃不鬧、不讓自己操心,那就是個聽話的娃,所以一個手機、一個平板、一個電視就能搞定一天,還暗自得意自己家孩子好帶、省心。

而媽媽們在家帶娃是怎麼帶的呢?媽媽日常研究的是什麼玩具能幫助孩子開發智力、怎麼培養孩子愛閱讀的興趣、如何讓孩子既玩得開心又能學到知識......

所以對媽媽來說,帶孩子就是陪他玩益智遊戲、做親子閱讀、培養體育愛好......

可是要想讓孩子喜歡,必須得自己同步參與呀,跟精力旺盛的孩子相比,既要帶娃又要做家務的媽媽怎麼能吃得消?於是一天下來常常覺得身心俱疲,再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緒就開始處於崩潰邊緣,畢竟媽媽也是普通人、媽媽也會累啊!

不信你可以到小區看一下,但凡帶娃出去玩的老人,多數是娃在一邊玩,老人聚在一起聊天,讓孩子處在自己目光可及的地方不出問題就行,而媽媽們通常會陪著孩子一起玩耍、觀察、時不時還要跟孩子一起討論。

這陪娃的工作強度能一樣嗎?

其次,娃對媽媽的需求跟奶奶不一樣。

之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段子: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就是「媽,我回來了」,如果回來沒看到媽媽先看到爸爸,那麼第一句話必定是「爸,我媽呢?」

雖說孩子一天恨不得喊一百遍媽媽讓媽媽們很煩,可是很多媽媽此時也是痛並幸福著,當孩子真有一天回家不喊「媽」了,那麼媽媽一定是失落大於輕鬆的。

孩子對媽媽有一種天生的依賴感,他喜歡媽媽的笑,喜歡媽媽的味道,媽媽的懷抱給他安全感,當媽媽太忙忽略他時,他會迫切地想得到媽媽的關注,渴望媽媽給他以無條件的愛,來建議他最初的「首要幸福感」。

當媽媽忙於其他沒辦法陪伴孩子,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從而在見到媽媽時渴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迫切地想要粘著媽媽。

孩子再小,也能敏銳地覺察出媽媽跟奶奶之間的明顯差別,對孩子來說,奶奶更多像是提供給自己生活基本保障的後勤人員,他可以在奶奶這裡可以得到物質上的完整需求,卻只願意在媽媽面前索取更多情感需求。

所以,哪怕是老人幫帶娃的家庭,多數媽媽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全心全意陪娃,為了跟孩子的感情不疏離,很多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晚上都是陪寶寶一起睡,睡眠上的缺失加上精神上的疲憊,使得媽媽更容易情緒崩潰。

再次,隔代親讓老人帶娃容易降低原則。

我表哥曾這樣跟我形容他的父母帶娃:「我從小就是我爸棍棒底下長大的,一言不和就開打,從小到大我唯一的教育就是做不好回家就挨揍,所以我有了兒子之後也是延續著我爸的教育方式,覺得孩子就要從小打到大。

可是我爸媽幫我帶娃,卻完全顛覆了我對我爸教育的印象,他一個指頭都捨不得動我孩子,更不允許我動孩子,小時候沒在我身上宣洩的父愛,現在全部一股腦在我家孩子身上體現出來了,溺愛得不行不行的。」

有一個詞叫「隔代親」,很多老人在孫子孫女面前完全沒有任何原則,這就導致很多孩子被過分溺愛,也讓很多孩子父母對老人帶娃產生不滿,於是婆媳糾紛就產生了。

不讓老人帶娃吧,家裡需要自己這一份收入,讓老人帶娃吧,生怕孩子被老人溺愛壞了,於是常常陷入這種糾結中心累不已,最重要的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天長日久積累下來,也許在某一天遇到一個小小的導火索就被點燃,從而一發不可收拾地變成家庭大矛盾。

在平衡家庭關係和孩子教育這塊,媽媽常常更容易崩潰。

最後,媽媽帶娃心理負擔更重。

我家孩子兩歲前都是婆婆在帶,兩歲以後送到幼兒園,早上我們上班順便送了,晚上我們接回來帶回家,基本上就是我跟我老公在帶了。

等到上小學,天天為了寫作業雞飛狗跳,生活一地雞毛,婆婆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的孩子都讓你們帶廢了,小時候我帶的多好、多聽話,現在你們帶孩子這事那事那麼多!」

這句話真的能讓我瞬間炸毛!孩子不會長大的嗎?孩子一直都像小時候那麼聽話、不會慢慢有自己思維嗎?孩子學習也像小時候一樣讓他吃就吃讓他睡就睡嗎?你有本來你來!

有幾次我實在忍無可忍就直接懟回去:「來來來您帶!您給我們做個示範,我看看以後孩子該咋帶!」結果得到這麼一句:「孩子小時候我都幫你們帶了,長大還讓我帶,你們好意思嗎?」

是啊,如果你的婆婆幫你帶娃,即便帶的不好也絕沒有人敢說一句,因為那不是她的義務,帶的好是她的功勞,帶不好那也怪你們做父母的,誰讓你們自己沒能力帶,要讓老人來帶呢?老人放棄自己的退休清閒日子來給你幫忙,你有什麼資格指責老人呢?

但你是媽,你帶娃帶得好是應該的,這是你的孩子,付出所有都應該無怨無悔,但出了問題就不應該了,全家人一起上陣對你指責: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孩子出問題就是你沒帶好!孩子不懂事你當媽的也不懂事嗎?

就怕的就是這種,這讓媽媽實在心理壓力好大啊!孩子出問題,媽媽一邊難過就自責,一邊還要承受著一家人的口誅筆伐,還讓媽媽活嗎?

所以別再說「為啥奶奶帶娃很少崩潰,崩潰的都是媽媽」這樣的話了,說白了,越容易崩潰的,越是付出最多的,不該得到指責,更應該得到認可!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4f54175ae9a7475ea57d75a7136e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