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國的死亡教育,有的殘忍有的溫柔,有一個國家最值得借鑑

2024-01-19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盤點各國的死亡教育,有的殘忍有的溫柔,有一個國家最值得借鑑

那天無意中刷到一個視頻,講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因為家庭矛盾從28層的高樓跳了下來,現場非常慘烈。

原本我並沒在意,畢竟這種類似的新聞現在真的特別多,可坐在我身邊8歲的兒子卻特別驚訝,也異常地擔心。

他問我,媽媽將來你也會死,會離開我嗎?

這句話一度讓我不知該怎麼回答,內心很難過,更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的意義。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對生命沒有概念。

動不動就拿死亡當做威脅,漠視生命,很多孩子會虐待家裡養的貓貓狗狗。

一個人對生命沒有敬畏感,不尊重,不珍視的時候,他的心中也就沒了基本的人性。

盤點各國的死亡教育

美國

美國可以說是「死亡」教育的發源地,在19世紀美國就有超過1500所小學實施死亡教育課程,教育部還專門從殯葬行業或者護士,給孩子科普人死亡時會發生什麼事,學校還會組織孩子到專為絕症患者提供善終服務的寧養院,參與把花瓣輕輕撒向臨終者的床榻的儀式,目送他告別人世,讓孩子明白死亡是自然現象,從內心接受死亡。

德國

德國殯儀館的開放日,會有一個剛剛「去世」的布娃娃,孩子們可以參加他的「葬禮」,通過講解員可以了解人死後有殯儀館會發生哪些事情,讓孩子真正了解死亡,以及活著的人對死者和死亡的態度。

日本

作為一個災難頻發的國家,日本的死亡教育對孩子來說稀鬆平常。

在日本的死亡教育課程里,從生命的起源開始,到人的成長,再到死亡,他們直面死亡,並且教給孩子如何面對親人離去的痛楚。

紐西蘭

紐西蘭作為有著非常多教堂的國家,很多神職人員去世以後,墓地都安置在教堂邊上,久而久之教堂文化就跟墓地文化聯繫在一起,這個國家的葬禮一般在教堂舉行,整個過程沒有人嚎啕大哭,沒有周而復始的哀樂,只有故去人生前的短片,人們留下的都是溫馨而快樂的回憶。

而在中國,也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著力死亡教育,對於青少年來說,生命教育能教會他們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更讓他們關注自身的生命,尊重並熱愛他們的生命。

讓他們明白其他物種,哪怕是一株花草,都應讓他們和人類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以上是盤點各國的死亡教育,有的殘忍有的溫柔,但個人認為有一個國家最值得借鑑,那就是美國。這種教育方式讓人們參與到死亡後的儀式感中去,淡化死亡帶來的悲戚,接受死亡是人之常情自然現象,坦然面對死亡。

總之,生命教育對全人類來說,不僅僅是關係自己和周圍的現實生命,更應該關注以後的生命發展。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1、愛惜自己

通過生命教育,孩子們能夠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他們會明白空有金錢,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生病帶來的隱患,知道,生病要及時治療,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

不輕易生病,就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一種態度。

2、珍愛生命

通過生命教育,孩子能夠明白生命的寶貴,知道尊重和敬畏生命,有了這些理念,行動上也會發生改變。

他不會隨意傷害自己和別人,明白生命的真諦,認可自己也能愛護生命,這樣都不會讓他輕易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生命可貴,在尊重和敬畏生命已經成了骨子裡的思想,包含自己,他人,以及身邊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等。

3、心理健康

接受過良好生命教育的孩子,他能夠坦然面對身邊親人的受傷離世,雖然依舊難掩悲痛,但絕對不會絕望,更不會偏激。

面對困境時,也不會自暴自棄,而是更喜歡在逆境中求生。

總之,生命教育不僅是孩子需要接受的教育,更是全人類都要理解的內容,他幫助我們每個人更愛惜並認可自己,堅強地活著。

生命教育的宗旨和三個方法

很多父母都覺得生命教育似乎特別難,壓根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掌握好方法,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生命教育的宗旨,敬畏並守護生命。

圍繞這個宗旨,家長可以試試以下這三個方法。

1、分段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採取對應的教育方式。

對幼兒園的寶貝來說,家長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例如繪本,動漫等方式,讓孩子初步了解生命。

同時,幼齡孩子缺乏基礎安全意識,家長進行必須得安全知識講解,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防範意識。

對學齡兒童來說,他們接受能力相對比較強,也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的見解,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坦誠的溝通,或者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讓他們更形象地了解生命的相關內容。

比如,對於孩子詢問大人是否都會死時,家長可以這樣回答。

是的,年紀大了,每個人都會死的,就像外公年紀大了,離開我們是一樣的,但是你也不要難過,這是每個生命的必經階段,人雖然會死,但感情會留下,我們對你的愛護會一直留在你心裡,如果想念我們,可以到墓碑前告訴我們。

2、融入生活

口頭上的講解可能讓孩子無法深入理解,只有將生命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才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記憶也更深刻。

比如,可以試著養一隻孩子喜歡的寵物,讓孩子自己去照顧這個弱小的生命,見證其他生命的歷程,逐漸讓孩子對不同種類的生物建立起生命認知。

3、接受並面對

有些父母過於保護孩子,總是不想讓他面對親人的離世朋友的離開等等悲傷的事情。

可一味地躲避,不僅讓孩子無法真正了解生命教育,更缺少鍛鍊的機會,等到將來,事情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時,他會顯得手足無措,無法處理。

可以的話,家長可以陪同孩子,面對親人的離世以及小生命的離開,讓他逐步接受生命無常這個道理。

死亡是每個人都難以面對的話題。

適當的生命教育,會讓孩子更清晰地了解生命的本質,珍惜當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整個世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會起到正向積極的作用。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680fa056a8b90bf1ef5f27eccff4c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