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14年過去了,她過得怎麼樣?

2024-05-07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60歲高齡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14年過去了,她過得怎麼樣?

2010年,安徽合肥有位名叫盛海琳的女人,在60歲高齡通過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一度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人們熱議。

如今14年過去了,現狀怎麼樣?

意外永遠來的猝不及防

1950年出生的盛海琳,前半生可謂一帆風順:

出生於軍人之家,畢業後成為一名醫生,由於業務能力過硬,不久就被提拔為院長,後來結婚、生子,一家三口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女兒長大後,也順理成章地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原以為一家人會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意外來的令人猝不及防。

2009年的春節,盛海琳的女兒婷婷跟丈夫一起回老家過年,不幸在老家中煤氣身亡。

盛海琳怎麼也想不到,走之前還跟自己親切擁抱的女兒,再見面竟然已經天人兩隔,看著女兒冰冷冷的遺體,老兩口覺得天都要塌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盛海琳跟丈夫兩人都沉浸在失去愛女的痛苦當中:丈夫變得開始酗酒,有時候半夜還起來喝酒,喝醉了就嚎啕大哭,而盛海琳,也多次萌生出想要隨女兒而去的想法。

周圍的人看他們那麼痛苦,也不停在一旁勸導,告訴她死者憶矣,生者還要繼續。

經過眾人的開導,盛海琳慢慢也想開了,死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想要快速撫平自己的傷痛,唯有再要一個孩子,盛海琳想通過領養來實現自己再養育一個孩子的願望。

然而,造化弄人,經過多方嘗試依然無法如願。

最後,盛海琳突發奇想,希望通過試管嬰兒生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就像野草一個壓也壓不住,然而一家人都覺得她瘋了,都這麼大年齡了,能經得起折騰嗎?尤其是她的丈夫,瘋狂反對。

盛海琳壓制不住內心這個想法,甚至跪下來求丈夫,還放出話「不做試管就離婚」,丈夫無奈妥協。

要知道,此時的盛海琳已經59歲了,如此高齡風險巨大,無論對產婦還是胎兒都不好,誰也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求子心切的盛海琳到處求醫,最終合肥的解放軍第105醫院的醫生被她的誠心所打動,決定幫助她完成這個心愿。

醫生先是幫她用藥物調理身體,恢復月經,直至2009年10月,盛海琳進行了試管嬰兒手術,最初懷孕時,她經歷了高血壓、高尿酸、噁心、骨痛和全身高度浮腫等等疾病,終於在次年5月順利生下兩個女兒。

執著生子的背後,是失獨的心酸

記得之前看《親愛的》的時候,裡面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劇中很多丟孩子的父母聚集一起相互取暖,有人不願意放棄尋找再生一個孩子,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對那個丟失的孩子的一種背叛。

對於再孕的失獨大齡媽媽來說,其實最難過的不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是如何放下失去的那個孩子,坦然接受新生命的到來。

盛海琳事件,網上也湧出很多刻薄而尖酸的評論:

「這麼大年紀還生孩子,真是自私,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一點都沒為孩子考慮過嗎?自己年齡這麼大了,等你死了,孩子以後怎麼辦?」

「再生一個,對得起之前的那個孩子嗎?」

作為局外人,光是看看,都感覺到滿滿的惡意。無法想像作為當事人看到類似的評論,內心該是多麼難過。

然而,盛海琳真的是自私嗎?我覺得不是。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而這些家庭中,以50歲以上的群體居多。

在人口普查過程中,「曾生子女無子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普查項目。

孩子是自己生命重要的延續,是很多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我見過太多因為失獨導致家庭破碎、父母離婚的情況。很多家庭可以忍受一直沒有孩子,可是卻難以忍受曾經擁有卻再次失去,因為他們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失去孩子的痛,還有外界的壓力和歧視。

對於盛海琳來說,深愛著的女兒驟然離世,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很難讓人切身去共情,因為對於有孩子的媽媽來說,光是想一想就覺得窒息。

然而,盛海琳又是一個強悍的媽媽,她排除萬難去迎新兩個新生命,並為了兩個孩子能有優越的生活,剛滿月就重新投入工作,利用自己的特長全國各地去演講。

盛海琳的故事一經傳開,瞬間點燃了很多高齡失獨家庭再育之夢,然而,面對他人諮詢生育問題,盛海琳的回答是:「不建議效仿。」

她曾在採訪中表示,如果讓自己重來一次,一定不會再這樣不顧一切一意孤行。然而,同時她又表示,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自己可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

大齡生產,「養育」難度大於「生育」

距離當初生子至今已經14年了,盛海琳和兩個孩子的現狀令人唏噓。

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給兩個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盛海琳這些年幾乎都在外奔波,尤其是中途老伴去世,她一個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這讓她常常覺得身心俱疲。

盛海琳說,女兒14歲了,她一刻不停地在賺錢,現在經濟上有所緩解,她想慢慢停下來陪陪孩子,因為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

雖說有了孩子讓她覺得生活很辛苦,可同時孩子也給她帶來很大的生活動力,她說她不能讓孩子有自卑心理,要盡她所能地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讓孩子不輸於任何人。

雖然她偶爾也會感慨,說當初不該生,可是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希望自己能保重好身體,看著孩子走進婚姻的殿堂。

雖然養孩子的過程很充實,可她卻常常感覺不到快樂,畢竟到了這個年紀,精力和能力都跟年輕人無法相比,在同齡人安享晚年的時候,自己還奔波在賺錢的路上,回家還要跟青春期的孩子鬥智斗勇,這讓她覺得生活常常一地雞毛。

母愛雖然偉大,但大齡生子不值得提倡

首先,生育能力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

我們都知道,女性最佳的生產年齡是20-35歲,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機能和卵子質量都開始下降,如果身體卵子質量不佳,或者因為遺傳異常,很有可能會導致無法受孕,或者受精卵無法安全在子宮著床,從而導致流產,而年齡越大,胚胎異常的比例也越高,流產風險也增加很多。

其次,養育的精力跟年輕父母不能相提並論。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以實際經驗告訴你,「陪寫作業陪出心梗」絕對不是調侃,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過程中要經歷各種困難,沒有充足的精力真的會感覺力不從心。

最後,無法陪伴孩子太久。

還拿前面說的盛媽媽來說,她今年已經74歲了,孩子才14歲,試想一下,她還能有多少年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呢?且不說她能不能等到孩子長大、結婚、生子,即便真的等到,孩子正是剛剛畢業的事業上升期,又面臨結婚生子的困境,又有多少精力用來照顧她呢?

寫在最後:我十分佩服盛媽媽的勇氣,也祝福她能身體健康、更長久地陪伴兩個孩子,同時提醒高齡還要生孩子的偉大的媽媽們,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抉擇,千萬不要跟風,畢竟跟其他相比,自己的生命最重要,您說呢?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5b77986080ed7e514e76e43b2ae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