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這部「她懸疑」劇,一定要看到最後

2020-08-22     木易電影

原標題:《摩天大樓》這部「她懸疑」劇,一定要看到最後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是一口氣刷完最近新出的懸疑劇作《摩天大樓》後,我想到的一句話。

《摩天大樓》是一部怎樣的劇呢?

愛情、犯罪、懸疑、女性,這是可以用「題材」來概括的《摩天大樓》。

一場兇殺案,八個故事篇章,十種訴說角度,十三個主要角色,十六集劇集體量,這是可以用「數字」來形容的《摩天大樓》。

警察、保安、作家、繼父、鋼琴家、浪蕩「情人」、保潔阿姨、咖啡店長、富家千金、建築設計師、房地產中介,這是可以用「人物身份」來描述的《摩天大樓》。

一個突然停電的夜晚、一個美妙女子的突然喪命、一場「各有說辭」的案件審訊、一部具有「羅生門」色彩的懸疑劇作,這是可以用「故事元素」來介紹的《摩天大樓》。

但是整部劇最吸引我的,卻是另一個概念:「她懸疑」

所謂的「她懸疑」,簡單來講,就是「圍繞女性主題展開的懸疑故事」。了解影視行業的人大概都會對這個概念有所認知,優愛騰這幾家主流視頻平台近期都在往這個概念方向發力,積極產出「她懸疑」的影視劇作。一方面是追求「女性消費」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一方面,則是懸疑劇與短劇形式帶來的巨大流量驅動。

《摩天大樓》正是一部將「女性主題」與「懸疑愛情」融合在一起的劇作。

實際上,《摩天大樓》的故事改編自台灣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該故事採用「單元人物」的敘事結構來敘說故事,同時又引入了類似於「劇本殺」式的設定來吸引觀眾深入到劇情當中去猜想、判斷案件背後的真相。

該劇一開篇,作為該劇「特別主演」的楊穎(Angelababy)飾演的咖啡店店長鍾美寶就在一座摩天大樓的停電中「離奇死亡」。隨後,郭濤飾演的刑警隊長鍾敬國和楊子姍飾演的警隊新人楊蕊森聯手介入調查,在審訊大樓里的相關人物的過程中,每個被審訊的人都各持一詞,在交待不同人物的背景之餘,也呈現出不一樣的事件面貌。

這很像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羅生門》展露的敘事形式,同一個事件,不同的人敘說著不同的所謂「真相」,使得真相本身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摩天大樓》的巧妙之處在於,它用「羅生門」式的敘事製造「迷霧」,又用篇章式的結構羅織「迷網」,使得整部劇「不看到最後就不知道真相」。

有價值的是,該劇不單單是在形式上製造著扣人心弦的故事觀感,還在人性、女性以及一些社會議題上有探討與拷問。龐大的摩天大樓里住著人性龐雜的一群人,他們每個人都有著或悲傷或無奈的內心世界,在絲絲入扣的劇情推進中,剝開的卻是人性里的善與惡。

劇中的鐘美寶離奇死亡之後,警察針對與鍾美寶有關聯的人依次進行審問,從保安、建築設計師、建築師妻子、房地產中介、中介情人,到獨居作家、保潔阿姨、鋼琴家、繼父,每一個人在接受審訊的時候都敘說著各自認為的「事實」。並且在這些審問的過程中,關聯出各自的背景與性格特點。兩集一個篇章,每個篇章勾勒出一個人的特性與相關的事件背景。

如此層層遞進的過程中,總有人在撒謊,總有人是壞人,總有人知道真相。但是,真相卻沒有立即浮出水面。

他們為什麼要撒謊?他們為什麼不說出真相?鍾美寶到底為何死亡?

如此這般,構成了該劇一個又一個「鉤子」,吸引著我們去探尋,去付費點播一口氣看到結局。

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摩天大樓》核心要講的不是一個離奇案件,而是一個關乎「復仇」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乎「童年經歷對人造成的影響」的故事。

正如本文開篇提到的那樣,只要你看到了《摩天大樓》的結尾,你就會發現,它其實不單單是靠劇情在吸引觀眾,而是通過流淌其中的濃厚情感,來給觀眾製造觸動。

「真相」背後,既有傳遞姐弟親情、姐妹深情這樣的普世情感,還有展現人性之間的愛與善。仔細回顧劇情就會感知到,除了那個犯罪者之外,每一個「撒謊」的人內心裡其實都是在做一種「保護」。或為了保護對自己好的人,或為了保護自己的愛人,或為了保護自己的姐妹,每一份保護都足以給觀眾帶來感動。

而真正造成案件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則是源於童年成長過程中那些難以抹掉的陰影。就像獨居作家吳明月最後面對警察說出的那句話所包含的主旨那樣:「雖然美寶囚禁了顏永原,但是顏永原囚禁了美寶一輩子!」

鍾美寶這個角色的悲劇性就是源於童年陰影的影響,而劇中角色,尤其是大部分女性角色所展現的「保護」與「幫助」,以及時不時傳遞的對女性議題的探討,則是該劇作為「她懸疑」題材的有力表現。

執導過《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的導演陳正道,是一個擅長講懸疑故事的電影創作者。早前跟他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就有感覺到他對懸疑題材是有著濃烈熱愛的。

這次主導《摩天大樓》這樣的懸疑劇集,不僅一如既往地注入了他對懸疑題材的精彩把控,還將整個劇集的影像質感推到了電影級的程度,使得《摩天大樓》在故事、人物、節奏與視聽語言方面都展現了不錯的品相。

此外,陳正道導演本身還擅長駕馭演員的表現,往往能挖掘出演員們的優良狀態。之前在《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里就有讓徐崢、莫文蔚、黃渤、段奕宏、楊子姍等演員呈現了不錯的演繹狀態,而在《摩天大樓》里的郭濤、楊穎、楊子姍、劉丹、焦剛、倪虹潔、呂聿來、鄭人碩等演員,也都有著出色的發揮。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個女演員:劉丹、楊穎以及小演員王聖迪。

劉丹在劇中飾演了保潔阿姨「葉美麗」一角,看似「邊緣」的一個角色,卻被她演繹得深入人心。劉丹的表演非常紮實,每一個細節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個角色其實在劇中承擔了一種「母性光輝」的作用,因為她的善良與愛,給了鍾美寶和葉舒俊這兩個深受童年之傷的角色以關懷與溫暖。尤其那一場她向倪虹潔飾演的鐘潔做出承諾的戲,想必能給大多數觀眾帶來感動。

楊穎在劇中其實承擔了一個貫穿整個故事脈絡、推動整個劇情發展的「骨幹型」人物角色的作用,不僅是整個案件圍繞她展開,還有整個劇情內核的傳遞也是因她而成。

誠然,很多觀眾在觀看本劇之前,大機率會有些先入為主地認為「楊穎的表演會成為該劇的一個問號」。網絡上的一些討論其實就已經給楊穎的表演做出了某種消極的判斷,但只要看完了整部劇集的觀眾就會發現:帶著偏見來看待楊穎實際上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她這次對角色的刻畫,確實可圈可點。

首先,作為「特別主演」的她,雖然在劇中的戲份不是很集中,卻很好地完成了角色設定的需求。形象上,她的美感給「鍾美寶」這個「美麗動人」的外在設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一些畫面呈現的狀態確實足夠驚艷。而她本身相對輕柔的體型狀態,也讓「鍾美寶」那份楚楚可憐的柔弱感展現得很有說服力,使得劇中那麼多人願意幫助她、保護她變得合情合理,觀眾也會對該角色產生憐憫共情。

其次,「鍾美寶」這個角色在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活在「他人的講述」里,不同的描述就意味著要有不同的面貌。

無論是保安眼中的「善良租戶」,還是建築設計師口中的「性感情人」,她的特徵被不同的人描繪得有多種樣態,包含了美艷、小巧、柔弱、神秘、善良、頑強、身世可憐、有情有義等等特點,是一個很「豐富」也很「複雜」的角色。楊穎在演繹這些畫風豐富又複雜的角色特點時,每一種樣態都抓得很好,說她演技有大進步,是立得住的。

最後,劇中需要「鍾美寶」展現內心情感的戲份里,楊穎的表現也同樣值得肯定。一個童年遭受過創傷的角色,內心的敏感、脆弱、恐懼與掙扎,其實是很考驗演員的。楊穎在演繹的過程中,既有面部神情上的細膩刻畫,又有眼神上的生動表達,充分將「鍾美寶」的複雜內心表現了出來。

第八集邊走邊跟獨居作家訴說童年陰影那一段戲,語氣平穩,神情凝重,最後突然紅了眼眶落下淚來的畫面,著實觸人心弦。而在最後一集的那一幕楊蕊森警官想像中的鐘美寶,含著淚注視著鏡頭的畫面,也同樣很有感染力。

我願意為楊穎多說幾句,完全是基於她在劇中對角色的塑造確實有閃光之處,相信大多數完整看完該劇的觀眾也能理解到這份感受。而我前面提及的小演員王聖迪,在劇中飾演童年「鍾美寶」一角,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無法一下子辨認出熒幕上的這個「小鍾美寶」原來正是前段時間熱播劇《隱秘的角落》里的那個「普普」。這個小演員在演繹「小鍾美寶」的時候,表現得極為自然,尤其是那個帶著倔強與隱忍的眼神,實在是太有戲感了。

可以說,導演團隊的紮實功底與演員們的優秀表現,加上精彩的劇情設計與劇情節奏的有序推進,都讓《摩天大樓》這部劇有了值得觀看的價值。但我最為推崇的,還是這部劇對女性、童年成長等社會議題的表達。它就像一顆投入社會池塘的石子,在激盪出迷霧重重的浪花之餘,也散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波紋。

我們應該學會撇下對女性的一些偏見,應該學會帶著愛與善意去對待每一個人,也應該著重關照孩童們的成長。

一如陳正道導演在微博上寫下的那句話:「這個世界,不該再有下一個鍾美寶。」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8VkF3QBURTf-Dn5U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