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以道眼觀察世俗,一切無常只是無常。
一、
世間萬物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有區別的只是我們看待這一件事物的眼光,根源是在於自己的心。
當你以世俗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時候,榮辱貧賤,富貴窮達都是完全不同的呈現,但是站在大道的角度,用「道眼」去觀察這一切,一切無常只是無常。
《菜根譚》說: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欲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天地之間各種事物,人際之間的各種情感,世間的各種紛紜,用繁俗的眼光去看,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用超越世俗的眼光去看,樣樣皆屬平常,有什麼必要去區別,又有什麼必要去取捨呢?
世間萬物本來都是相同,無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我們所理解的三六九等,即便是草木枯榮,也不過是一種形態,沒有所謂的好和壞,又如人生成敗得失,屈辱榮耀這些無常狀態時,更不應該存在太多的區別心。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入於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自以為聰明的人只會被外物所役使,精神健全的人才能順應外物而得到驗證,自以為聰明的人早就不如精神健全的人,而愚昧的人,還依憑自己的偏見陷入人為的事情中,因為外物而耗費精力,這不是一種可悲嗎。
有一天莊子要死了,弟子們打算用隆重的葬禮為送莊子上路。
莊子這個時候就說:「我以天地為棺,以太陽月亮為陪葬,以星辰為玉珠,把天地萬物當做陪葬的物品,這樣的葬禮還不夠隆重嗎,為什麼你們要準備那些東西呢?」
弟子們說:「我們擔心老鷹啄食您的遺體啊。」
莊子又說:「我葬的淺了一些,被烏鴉和老鷹啄食,葬的深了一些,就被螻蟻啄食,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的嘴裡搶出來送給螻蟻,這不是偏心嗎?」
用不公平的方法來達到公平,這種公平還是不公平的,用不能驗證的東西來驗證,這種驗證的結果還是未能驗證。
如同世俗觀念,我們拿著自以為的結果去化解問題,但是這本身仍然是一種問題。
我們自以為是的去追求一個結果,換一種角度來看,也是被這個結果所奴役;執念於某一件事情之中,以為自己掌控了某一件事物,從道眼來看,自己只是被這件事物掌控而已,最後,一生的精神都消耗在這件事物之上,這不是一種可悲嗎。
世間萬物本無不同,當我們的心將這些事物區別為好和壞時,便會產生過度趨向於好,而又過度排斥於坏的狀態,而人生的痛苦和災禍根源皆源於此。
當我們把好當成了好,就會過度的趨向於好,排斥於坏,一旦好沒有滿足自己的期望時,就會產生沮喪和失落,當人生出現壞事,又會產生百般痛苦和折磨。
當我們用道眼去觀察這一切,用平常心去面對這無常世界時,才會多一份坦然。
二、
所以對於人生來說,那些因為外物而產生情緒上的困擾問題並不在於外物,而是自己的執念,自己沒有看透這一切虛妄。
有一個高僧叫南隱禪師,他境界很高,經常用隻言片語就能點撥一個人。
有一天,一個將軍前去拜訪他,跟他請教:「何為天堂,何為地獄?」
南隱禪師面露鄙視之色,打量了他之後就問他:「你是何人?」
這個將軍說:「在下是一名武將。」
南隱禪師聽了哈哈大笑,非常刁鑽刻薄的嘲笑著說:「就你這副樣子還武將,真是笑話人。」
這個將軍勃然大怒,立刻命令旁邊的下人杖打禪師,禪師當下就跑到佛像後面,露出頭來對將軍說:「你不是讓我告訴你地獄嗎,這就是地獄。」
將軍頓時明白了,心生愧疚,就跟南隱禪師道歉,
南隱禪師微笑著說:「這就是天堂。」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當你沒有看透虛妄的時候,就會受虛妄的禁錮和折磨,看透了,一切不過是虛妄,此時也破了內心的執念。
真正讓你痛苦的是你自己,而不是事情本身。
所以換一種角度和心態來觀察世間的一切,不要以你以為的心思去區分世間的任何事物,你才也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