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A模型,做產品如何區分用戶?比如哪些是樂天?哪些是前衛?

2019-09-18     凌風商業手記

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用戶獲益,那到底什麼叫做讓用戶獲益?

就是我們不能只關注自己打算賣什麼產品;而應該反過來思考,用戶想要買什麼產品。

從自己的角度,到用戶的角度,這個站位的切換,觀察和洞察用戶提供什麼價值,是什麼慾望驅動的,究竟想滿足什麼需求,然後通過目標物「產品」來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且通過科技的進步,不斷降低用戶行動成本,優化提升效率。

我們要研究的,不是我們怎麼賣,而是消費者怎麼買。

我們常說,要以用戶為中心。但用戶是一個擁有多項子集的大概念。

一個企業不可能服務所有的用戶,只能是在用戶的不同分類與分布,找到需求的切入點,做好與細分市場相匹配的產品與服務,實現滿足用戶需求,同時也實現了價值交換的本質: 價值匹配。

也就是回答: 給我一個購買的理由。

比如,在汽車銷售時,銷售人員總是會先了解你的家庭狀況和收入情況,然後提供匹配的車型。

對於剛出社會的小年輕,主推時尚經濟型的C類車;而對於那些拖家帶口的購車團,很明顯就是推薦B+的家庭多用途車型了。

商業的起點在於用戶。如此簡單的道理,卻又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商業規律。

一、內在因素

用戶到底想要什麼?用戶為什麼需要產品?這是影響用戶決策的「內在因素」。那到底有哪些內在因素呢?我給你介紹兩個模型:

1. 自我概念:理想自我vs現實自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自我。你想要變成高富帥,她想要成為白富美,這都是理想自我。產品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幫助用戶縮小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

我舉個例子。萬寶路一開始是做女士香煙的,大家買得很少。於是萬寶路重做了香煙包裝,在盒子上印了一個帥氣強壯的牛仔形象,抽著萬寶路,十分威武。

難道換了個猛男包裝,從此抽萬寶路就能變成猛男了嗎?不一定。但是它描繪出了很多美國男性的理想自我,暗示著你的理想自我,抽煙會選萬寶路。

所以你一定要明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自我,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用戶縮小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

2. TOFA模型

TOFA模型按照時尚偏好和風險偏好兩個維度把用戶分成了四種。

時尚而敢花錢的是前衛型;時尚而節儉的是理財型;傳統而敢花錢的是樂天型;傳統而節儉的是保守型。

如果你的產品很時尚卻很貴,那你應該賣給誰呢?那一定是賣給前衛型的人,因為他們時尚而敢花錢。所以你要清楚你的用戶到底屬於哪個類型。

那我怎麼區分用戶是哪個類型呢?

用戶的心理偏好,很大程度上是日積月累長久形成的,這跟很多因素相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域。

當然每個地域都有不同類型的人,但從整體的統計結果來看,相對來說,深圳和重慶的人更多是前衛型;上海和寧波的人更多是理財型,貴陽和新疆的人更多是樂天型;西安和昆明的人更多是保守型。

在做產品前,你要搞清楚你的目標用戶是什麼類型,以及你的大部分目標用戶在哪。這樣你才能針對每種用戶使用不同的方法論。

總結一下,剛才我給你介紹了兩種影響用戶決策的內在因素,一是用戶的理想自我,二是受地域影響的消費偏好。所以你在做產品時需要注意:

你的產品要幫助用戶實現(或者感覺實現)理想自我;

不同地域的用戶對產品的接受程度會有很大不同。

二、外在因素

那除了內在因素,還有哪些外在因素會影響用戶的決策呢?我還是給你介紹兩個。

1. 社會階層

我們的社會,14%是上層階級,32%是中產階級,38%是勞動階級,16%是下層階級。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愛馬仕的鉑金包,30多萬甚至100多萬一個,主要是賣給上層階級的。但是它的數量有限,不能給愛馬仕帶來巨大的銷量。那愛馬仕主要靠什麼賺錢呢?它除了賣幾十萬的鉑金包,還賣一兩萬的包,這些是賣給大量中產階級的。中產階級拿著愛馬仕的包,就會感覺自己跨入了上層階級。

每個階級都有向上提升的願望,社會階層是人們購買的重要動力。

2. 家庭因素

家庭也是有生命周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家庭會經歷單身階段,新婚階段,滿巢階段,空巢階段,和最後的鰥寡階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消費需求。

所以你要搞清楚,你的產品主要滿足了哪種家庭的需求。比如你做海濱度假,你應該賣給新婚階段的家庭,他們樂於享受;你做大包裝的洗衣粉,應該賣給那些孩子滿六歲,開銷很大的滿巢階段的家庭,他們追求實惠;你賣冬蟲夏草,應該賣給空巢階段的老年人,他們注重健康。

從內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才能準確定位到目標用戶,這是精準營銷的第一步。

以開發和銷售數據產品為例,一般從特點、需求和實力三個維度進行分析,針對用戶的不同情況進行推廣。

特點:用戶企業的類型(傳統企業還是新興企業)、所處階段(創業初期、上升期、成熟期或衰退期);

需求:市場分析、品牌定位、客戶需求、轉型前景等;

實力:人員、資金、渠道、技術等。

感同身受的去理解用戶,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才能做出令人著迷的產品。

首先分析用戶是怎麼想的,思考用戶在選擇你的產品之前都有過哪些心理。

其次,用戶為什麼選擇你?從眾心理、光環效應還是損失厭噁心理等。把自己當成用戶,了解產品,體驗產品,去分析用戶的心理。

只有時刻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把握客戶最迫切、最深層次的需求,才能取得銷售的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dOjSW0BJleJMoPMyA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