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軍備賽終究是把火燒到了這裡

2023-04-12     投中網

原標題:AI軍備賽終究是把火燒到了這裡

作為算力時代降本增效的新良機,CPO概念股持續走高。

4月6日上午,A股CPO(共封裝光學)概念股再度拉升,新易盛漲超8%,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光迅科技、華工科技、博創科技跟漲。就在前兩天,4日,CPO概念股快速拉升,華工科技、劍橋科技漲超10%,紫光股份、新易盛、博創科技、天孚通信等紛紛沖高。

今年以來,ChatGPT帶火了一眾概念股,英偉達在GTC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全新的計算光刻應用,將計算光刻的速度提高到原來的40倍,重燃了資本市場對於算力的激情。

那廂,國內外微軟、谷歌、百度等頭部企業在關於ChatGPT相關多模態模型及應用的布局上你來我往,見招拆招,始終熱度不減;這廂,風吹到了上游算力上,二級市場CPO概念股一路飆升。

簡單梳理下CPO相關概念股的漲勢,劍橋科技八天五板,年內已累計大漲約300%,其近日在公告中指出,近期市場熱點涉及CPO技術並將公司納入相關概念股。華工科技盤中漲停,斬獲兩連板。源傑科技盤中一度逼近漲停再創上市以來新高。

不過近期隨著源傑科技公告已推出的光晶片產品不能滿足400G及800G光模塊需求,板塊行情有一定下挫,但仍處於歷史高位。

連板漲停

據同花順顯示,三月上旬以來,CPO概念股板塊一直呈現上升趨勢,3月17日開盤至4月10日收盤,區間累計漲幅達超40%。

CPO(co-packaged optics),指的是將光引擎和交換晶片共同封裝在一起的光電共封裝。

CPO技術路徑通過減少能量轉換的步驟,從而降低功耗。與傳統的光模塊相比, CPO在相同數據傳輸速率下可以減少約50%的功耗。

所以CPO被認為是高算力要求AI及相關生態建設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

而國內外大廠的AI軍備賽終究是把火燒到了CPO上來。

一眾概念股中,近期獲80家機構調研的劍橋科技成績亮眼,4日,劍橋科技盤中觸及漲停,走出8天5板,再創歷史新高。截至4日下午,該股報45.50元,成交額超29億元,換手率25.78%。年內已累計大漲超300%。此後也持續保持了這個情況,截止10日收盤,報45.73/股。

無獨有偶,1999年成立、在行業深耕多年的華工科技,乘著CPO的風口也分了杯羹,4月4日,華工科技再度漲停,成交額58.08億元,換手率18.95%。龍虎榜數據顯示,深股通買入3.72億元並賣出2.25億元,一機構席位買入1.90億元,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凈買入1.52億元,中信證券杭州延安路凈買入1.35億元,東方證券上海浦東新區源深路凈買入1.04億元。

半個月前華工科技在接受機構調查時宣稱將拓展北美市場,預計今年在北美的銷售收入有望達到 1.5 億美元規模。還稱業務上與英偉達、微軟、RIST、Meta、Intel、 諾基亞等頭部機構進行了良好的對接。

2022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1 億元,凈利潤 9.06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8.14%、19.07%。

華工科技方表示:「以往相干光模塊市場容量不大,但去年已經提升到約 10 億美元規模,預計今年能夠達到 20-25 億美元,並且後續可能逐步增長到每年 5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是公司未來可能形成較大增長的一塊業務領域。」

或許是嗅到了商機,今年2月,新易盛新增CPO概念,稱公司2022年通過對境外參股公司AlpineOptoelectronics,Inc的收購,已深入參與矽光模塊、相干光模塊以及矽光子晶片技術的市場競爭。

以上這幾家公司,都成立較早,在行業深耕多年。劍橋科技2012年的天使輪就融得上億資金,國有背景的華工科技一直發展較為穩健,在2020年,融達42.9億人民幣。08年成立的後起之秀新易盛,於16年年初登陸創業板,發展勢頭良好,是國內較少數能批量交付800G光模塊的公司,所以均在這輪漲潮里占得前席。

算力激情

根據諮詢機構Lightcounting的預測,全球CPO埠的銷售量將從2023年的5萬增長到2027年的450萬,四年時間提升將達90倍之高。

受益於CPO市場需求的增加,CPO相關概念股業績也迎來爆發,劍橋科技、太辰光凈利潤同比翻倍增長,增幅都超過了150%;通宇通訊、中際旭創、新易盛和天孚通信凈利潤同比增長超30%。

而上述提到的劍橋科技在3月24日至4月6日期間,龍虎榜上榜次數高達7次,熱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在3月27日因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而上龍虎榜後,劍橋科技在晚間對此發公告稱,並沒有取得與CPO相關的業務收入。

劍橋科技還提示投資者,注意公司股票二級市場交易風險,審慎決策,理性投資。

然而,遊資、股民的熱情暫時還是難以退卻,在3月28日至4月6日短短的8個交易日裡,劍橋科技有5個交易日因「日換手率達20%」登上了龍虎榜。

而上次劍橋科技二級市場如此活躍還是在去年的十月。

究其原因,其實還是AI軍備賽對於功耗、成本的要求水漲船高。

自ChatGPT推出以來,用戶規模持續快速增長,而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算力不夠用了,高峰期用戶持續卡頓。之後,OpenAI正式官宣了ChatGPT Plus的試點訂閱計劃,一定程度上保障付費用戶在高峰期的使用體驗感。

再一個就是成本問題,ChatGPT一次五百萬美元的巨額訓練費用還猶言在耳,但是後續如果要持續運作,「貴」的問題還是要被解決,所以在這個背景下CPO概念股的一路飆升就比較順理成章了。

亞馬遜AWS、微軟、谷歌等雲計算巨頭,思科、博通、Marvell IBM、英特爾、英偉達、台積電、格芯、Ranovus等網絡設備龍頭及晶片龍頭,均在前瞻性地布局CPO相關技術及產品,並推進CPO標準化工作。

只是從行業來看,相對於傳統的熱插拔,CPO還是一種較新的封裝方式,如果放眼整個光模塊市場,CPO占比還非常小,不過隨著人工智慧相關應用的快速落地,還有VR和AR等同樣具有低延遲、高數據速率需求的產業推進,CPO的故事還是可以講一講的。

就像LightCounting之前指出的:從可插拔到CPO的轉變令人興奮,數據中心採用CPO是現實的。AI集群和HPC採用CPO的時間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但這個市場更願意冒險和使用創新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cc996d1b1696f06b5ffa79bd2525a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