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旅遊教育從課堂到世界盡頭

2024-06-25     中國青年網

6月21日,「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明旅遊暑期實踐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國家公園與旅遊學院黨委書記洪梅分享該校文明旅遊教學實踐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國家公園與旅遊學院創立於1993年,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培養文明旅遊使者的教育實踐。非常榮幸和大家分享「一人、一家、一世界」的3個故事。

鍾永德,學院生態旅遊學科帶頭人,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他「鍾嗲」。從教30多年來,他創新打造了「課堂教學+專業實踐+文明旅遊公益宣傳」的實踐育人模式。

在課堂上,鍾嗲是儒雅風趣的學者,潛移默化地傳授文明旅遊知識;在專業實踐中,鍾嗲是生龍活虎的行者,跋山涉水帶領學生們奔赴張家界、南嶽衡山、三江源等地開展文明旅遊解說牌與「自然教育」課程的設計;在文明旅遊公益宣傳中,鍾嗲是搖旗吶喊的引領者,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進鄉村先後開展公益宣講200餘場,為發展旅遊產業,倡導文明旅遊而努力。

在鍾嗲的帶領下,學院教師團隊建設了綠色課程體系,打造出「可持續旅遊」「旅遊解說」「自然教育」「旅遊禮儀」等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將「文明旅遊」宣傳活動納入課程教學與考核中,切實增強學生文明旅遊的知識儲備,讓綠色發展、文明旅遊理念入腦入心。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全鄉面積3534.97平方公里,曾經被稱為「中國人口最少的三人鄉」,桑傑曲巴老人帶著他的兩個女兒卓嘎和央宗始終秉持著「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的信念,30多年如一日,以放牧巡山的方式,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國土。

受到三人鄉事跡的感召,從2019年開始,學院先後有3批援藏教師和4批援藏實習隊的學生來到這裡。他們送教下鄉,手把手教藏族群眾做旅遊民宿接待、旅遊景區建設;他們重走巡邊路,行囊里放著國旗和顏料,走到哪裡,五星紅旗就插到哪裡,走到哪裡,五星紅旗就塗畫到哪裡;他們開展文明旅遊宣傳,化身文明旅遊志願者,為廣大進藏遊客營造安全舒適、文明有序的旅遊環境。

正如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所說的,希望她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學院教師將課堂主陣地延伸至第二課堂,讓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成為學生文明旅遊、家國情懷的教科書。

2016年,我們開始組織文明旅遊專項暑期實踐活動,當年活動負責人高雲飛同學說:「做文明旅遊這件事不是我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受到像鍾嗲這樣的老師們的教育啟發,這是我作為一個旅遊人一生的使命和榮光。」

在校期間,高雲飛組織同學通過校園簽名、活動路演、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宣傳文明旅遊理念。暑期,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旅遊景區、美麗鄉村進行文明旅遊實踐。

畢業後,高雲飛創辦了一家大學生旅遊文化傳播公司,推進開展「保護丹霞地貌公益志願者」「文明旅遊公益計劃」等宣傳活動,6年時間,累計完成2萬多人次大學生的傳播,讓心靈與美景呼應,讓文明與旅途同行。

在我們的畢業生中,類似高雲飛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外交部湖南推介會、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大型國際活動現場有我們學生參與文明旅遊實踐的身影;國際領隊引導中國遊客知禮守禮、文明出遊,同學們積極參與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

過去30年,我們以知促行、以行促效、知行合一,培養了7000餘名畢業生,他們從課堂走向社會,從湖南走向世界。通過旅遊教育,為每一個學生打上「文明旅遊」的終身烙印,是我們的追求,讓我們為文明旅遊這一無盡的責任作出自己應盡的貢獻。

洪梅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國家公園與旅遊學院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a5243ba5bba07d4010693c7bab79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