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劇能讓世界看見中國看好中國

2024-06-25     中國青年網

第29屆上海電視節昨天正式開幕,視聽展區集中展出一批精品創作。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製圖:李潔

本報記者 王彥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旅遊業日益成為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兩者相逢、融合,1+1能催生多少種可能?

第29屆上海電視節首日,影像引領、文旅融合儼然是遍布全天、覆蓋節展全域、人人關注的「超級話題」。

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爆款劇《繁花》的盛景被再次復盤。劇集播出後,「寶總泡飯」在滬上各大小飯店裡成了民選菜單頂流。聽聞上海同行的分享,英國電視人旋即拋出「夏洛克同款早餐」,它由英劇《神探夏洛克》帶火的咖啡館出品。

西一館電視市場,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帶著厚厚一摞《拍在福建》拍攝服務指南供君取用。348頁全彩冊子,超三分之二篇幅都是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風情。工作人員很直白,一部《我的阿勒泰》令新疆阿勒泰一躍成為全國劇迷的夢想之地,福建也希望在山河斑斕、人間有情中,深度聯結影視和旅遊。

「白玉蘭飄香」線下惠民放映,BBC金牌劇集《9號秘事》的兩位主創對上海首發的同款IP駐場演出興致盎然。同一時間,電視劇《三體》的「沉浸式實景體驗館」在位於人民廣場的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幕,劇中人物蠟像及一系列高科技互動裝置引得劇粉、書粉慕名而來。

三組隔空「對話」,恰好對應如今三種最具活力的文旅共融模式:由爆款劇撬動消費新增長,由好劇好景的相得益彰引出旅遊的下一站目的地,由劇造景構建文旅新地標。

電視節開幕日,能吸附最多目光、進而生髮眾人暢想的超級議題為何是「文旅共融」?主論壇上的專家觀點講到了許多影視人心坎上——當越來越多中外旅行者隨《我的阿勒泰》走進新疆,親見劇中逶迤多彩的風景、民族相親的大地,一部好劇也許勝過了千言萬語——它讓世界看見中國、看好中國。

一本書一部劇一個好地方,詩與遠方都可以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昨天的「白玉蘭」開幕論壇有一瞬宛如各家製作機構的成績彙報。

《去有風的地方》播出後,大理古城外七八公里的鳳陽邑村人氣和流量猛漲。那裡的「有風小院」既是劇中主角的精神療愈地,也是劇集出品方華策與當地共同運營的文旅項目。劇集種草,線下引流,再到線上安利,形成完美閉環。華策影視集團總裁傅斌星回憶,當年初到鳳陽邑村,遊客日流量不到20人,「等劇播後,日均到訪10萬人」。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曾映雪聊到《追光的日子》,那部青春劇在廣東惠州取景。劇集播出收到了良好的反響,許多劇迷都成了「追光人」。當地文旅部門也順勢而為,設計了4條旅遊路線,用特設的短視頻大賽為劇迷的打卡豐富體驗感。「當時,為惠州帶來的相關旅遊收入達到18億元。」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早已不是新現象。前兩年,《隱秘的角落》《狂飆》把南粵小城江門、湛江帶到大眾視野;《山海情》播出後,寧夏旅遊熱度上漲,當地紅酒、灘羊肉的銷售翻了10倍;到今年,《繁花》熱播讓原本安靜的上海黃河路一夜人聲鼎沸,《春色寄情人》的上線則讓福建泉州安靜怡然的生活讓人讚嘆「寶藏之地」。

劇和地何以共情共生?電視劇緣何能在實現社會效益同時紛紛撬動了經濟效益?《我的阿勒泰》或許能給出清晰的答案。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瀟細說從頭:那是主創剝離了功利心,完全從創作內容本體出發的心靈行旅;是平台毫無參照系,僅僅出於對普通人的內心觀照、與角色一同思考生命自然的優秀文學改編;還是廣電總局、文旅部、新疆當地、平台方共同攜手,從多維度考量人們需求的創新案例。隨著視聽語言揮灑在散文氣質中的生活景觀、浸潤了新疆地區遼闊的自然風光,「讀一本書、追一部劇、去一個好地方」的追劇口號,從字面落地現實。今年5—6月間,新疆阿勒泰地區旅遊人數同比增長超80%,旅遊相關收入同比增長超90%。

一部劇的播出讓一個好地方引人心馳神往。騰訊視頻總編輯張恆覺得,從本質上看,兩者的追求是相通的,「我們創作是『以人民為中心』,講人民共情的故事、人民喜歡的故事」;而旅遊關乎民生和幸福,關乎人的心靈棲居。「文旅融合」,因為詩與遠方本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一業興、百業旺」,文旅融合也需「致廣大而盡精微」

「一業興、百業旺」。旅遊正在不斷發揮綜合帶動作用,釋放強大的乘數效應,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事實上,影視也有著類似的產業功能,影視作品就是以文化為核心、通過接駁不同領域實現綜合效益倍增的復合型文化產品。

事實上,文旅融合併不限於相互「導流」的模式,與科技共創、與新技術共融、與更多產業共享邊界,令「影視+旅遊」屢屢誕生新玩法。《長安十二時辰》將唐風古韻嵌入古都西安的主題街區,把當年的影視基地打造成真正「長安城」;以上海為主要故事發生地和取景地的《承歡記》,抓住「Z世代的親情」這一情緒共鳴點,開發了「承歡記Citybus」,讓「影視+」與親情、與城市漫步疊加;《三體》作為當代中國最知名的全球文化IP之一,已在上海先後孕育了「三體宇宙」廣播劇和有聲小說、兩部系列動畫、電視劇《三體》,還將布局一系列線下項目,如位於西岸的實景娛樂《三體·引力之外》……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觀察到,文旅融合的集聚效應與溢出效應都在放大。一部劇能撬動的潛在消費紅利不僅是取景地,還包括角色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能在某個瞬間牽動觀眾情緒爆點的名場面復刻。她說,要放大集聚效應,「價值認同」「情感共振」是關鍵,因為價值認同了,才會生成不斷割捨的情感。「像《繁花》這樣的精品內容,給了觀眾藝術審美上的穿透力、情感上的感染力,才可能帶來其他行業的穿透力。」

芒果超媒副總經理周海提出,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才是雙向賦能的起點。「其實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觀眾的接受不同,內容對觀眾情緒影響的持久力也是不一樣的。」文旅融合也需要「致廣大而盡精微」,讓一個好地方賦能一部劇,在一部劇中讀懂一座城,只有兩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在文化內涵上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氣韻生動,這樣的詩和遠方才會讓人心嚮往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65e7d2ce98c313e0abfd7df2829d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