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中國人為何熱捧Costco?

2019-08-28     亞時中文網

昨天(27日)上午,美國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大陸首店在上海閔行正式開業,但由於開門後,門店被「擠爆」,Costco無奈在開業首日被迫暫停營業。


(顧客排隊等待買單,圖源網絡)

外媒表示在外企超市進軍中國零售市場的歷史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Costco類似於山姆會員店,即只有先交299元辦一張會員卡才能入場消費,企業稅後利潤等同於會員費,也就是說Costco只掙取會員費,不在零售中掙錢。這是一種新型商業概念,本質上是在經營會員而非經營商品。

在嘗試進軍中國失敗後,像亞馬遜和特易購(Tesco)這樣的零售巨頭已經退出中國市場。分析師認為,Costco受到本地人如此熱烈的歡迎是因為它能夠在中國市場達到理想成熟度的時期,滿足中國人對新概念的需求。

簡而言之就是在中國人買得起、願意買的時期,帶著新的概念進入中國,是Costco被中國消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它們(Costco)是一個成熟的品牌,且正在進入一個發達,但仍然渴望新概念和新趣味的的零售市場」,美國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的零售顧問格雷格·波特爾(Greg Portell)說,「如果Costco進入的是德國或英國市場,在當地其概念不一定新,又或者是Costco進入了一個新興但不夠成熟的市場,它產生的效果都將會是不一樣的」。

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自1996年以來一直在中國經營商品批發店,但波特爾認為它與宜家在美國開業的情況差不多,都是有很多人聽說過且很嚮往去購物,但卻還沒有機會去。

「由於這些商店帶著一個個有趣的新概念,而當地市場又是一個成熟的、對新型商業概念開放的市場,所以當這些商店在美國開業時,他們往往會得到非常熱烈的反應」。


(上海Costco開業,店內人山人海。圖源網絡)


波特爾說,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其它像亞馬遜、特易購和家樂福等外企零售商都難以進軍中國市場。(法國大型超市連鎖店家樂福由於經營成績不佳於今年6月出售其中國業務,亞馬遜於今年4月關閉其在中國的電商市場,特易購於2013年退出中國)。

「僅僅是作為各種商店中的第三或第四個選擇已經不夠了。你必須有理由讓消費者選擇你而非其它選項。為了在擁擠和成熟的市場中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在概念上有一些新的東西」,波特爾表示。

但他也警告說,消費者在新店開業第一天的熱烈反應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將會一直受歡迎。

「創造強勁的市場需求,同時讓消費者買到瘋狂是一回事,在市場中長期盈利又是另一項挑戰」他說,「想想亞馬遜和特易股,你會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網絡布局並非無關緊要」。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ordon Haskett分析師查克·格羅姆(Chuck Grom)補充說,Costco商店開業盛況一向如此。

「Costco進軍新的國家,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日本,又或者是最近進軍的法國和西班牙,其第一家門店的開業往往都很成功」,他說。


(上海Costco門店開業當天停車位滿員。圖源網絡)


事實上,Costco在大陸首店開業的成功並非偶然。Costco在5年前就通過在中國電商網站「天貓國際」上銷售其王牌保健產品柯克蘭(Kirkland),謹慎小心地向中國消費者介紹自己,瑞傑金融集團分析師鮑比·格里芬(bobby Griffin)說。

「他們提前通過電商網站了解中國消費者,並讓中國消費者從其在韓國、日本和台灣的其它亞洲業務中了解Costco」。

此外,格里芬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中產階級對西方商品感興趣。種種因素促成了Costco在中國的開業盛況。

波特爾認為,Costco開業第一天的成功不可忽視,在巨大的需求中開業比在無人光臨的情況中開業更容易獲得成功,而這次的熱烈反響是Costco開展中國業務的開門紅。(編譯/彭安若)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IP62wBJleJMoPM25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