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行業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盜墓者為何不盜墓旁有柳樹的墓地

2023-12-23     吳忠強

原標題:盜墓行業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盜墓者為何不盜墓旁有柳樹的墓地

引言:現如今社會,網絡媒體導演的劇本有關盜墓的越來越多,就比如《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一個系列的國產劇,都在描述和演繹著盜墓的全過程和盜墓者的本領,真實加懸幻的成分使得吸引了一大波盜墓迷,都對劇中和小說中的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極為有本領的盜墓者所痴迷。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盜墓是怎樣的呢?盜墓者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歷史上是否有摸金校尉一說呢?這些都值得我們去了解。

據史料記載,盜墓這一行為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而出現這一行為,有了盜墓人這一職業則是因為墓葬發展所產生的。在古代最早的墓葬陪葬多是活人,尤其是在商周時期,身份尊貴者更是一大批活人為之殉葬,手段極其殘忍,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春秋時期才漸漸改變。

人們開始用陶器,瓷器,金銀等貴重物品代替活人作為陪葬品入葬,一些達官顯貴的陪葬品可以說極為豐厚,也正是春秋這種「禮崩樂壞」造就的厚葬一說,使得有些人對這些陪葬品起了收入囊中的想法。

自從出現盜墓者後,各個朝代都開始了大大小小的禁盜墓活動,從而打擊盜墓者的積極性,減少盜墓者的出現,例如明朝還曾為此頒布了相關法律,盜墓者還會被判刑罰,但即使如此,盜墓行為依舊興盛不衰,堅信「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的說辭。

其實翻閱史料就會發現,盜墓者盜墓的原因極其簡單粗暴,總的概括就是三個方面:

第一、為復仇而盜墓

有些盜墓者可能和墓主人生前有著不可化解的矛盾,如被其奴役、壓迫,或者因為某些事意見不合等原因,在墓主人生前不好對其下手,於是便會在對方的墓葬上搞破壞,一般墓葬的安排都講究風水和五行,盜墓者就會在這些上面搞破壞,以報仇恨。

第二、為籌集軍餉

這事主要發生在曹操所在時期,當時的曹操所帶領的軍隊軍餉少之又少,糧草告急,將士們家人生活貧苦,為了讓將士們有個好的體魄,不惦記家人,安心打仗,曹操曾經專門設立摸金校尉等軍銜,專門進行盜墓活動。

將所得財物進行兌換,典當,用以補貼軍餉,這就是摸金校尉的來源,可見小說,劇本中所寫也並非胡編亂造,只是將其誇大其詞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盜墓這一話題中會有「漢墓十室九空」的原因了。

第三、家族企業

在《盜墓筆記》中會發現盜墓者都是一個團隊,他們有九個家族,家族都是靠盜取墓葬中的陪葬品來獲得資金,從而維繫家族企業的發展。

盜墓者還有許多規定,因為看過盜墓相關書籍劇本的都知道,盜墓用現代話形容算是一種高危職業,因為在古代墓葬越高級其中機關也就越多,墓主人也不希望自己死後被打擾,所以大部分墓葬都有機關術保護,就算沒有墓葬長時間封存在地下,其中不乏一些有毒氣體存在,盜墓者進入就需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可能就會命葬於此。

因此在這一行業,存在著自己特有的技巧和本領,也存在著一些特有的不成文的規定,就比如墓葬前有柳樹此墓就不能碰,這就讓世人很好奇其中原由,其實只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有柳樹的墓葬「晦氣」

在古人眼裡,柳樹本身就是一種陰氣極重的生物,而墓葬更是如此,畢竟裡面可有已逝之人,所以兩者的結合就會使得此地更加陰氣逼人,盜墓者本身就是風水大師,所以極其相信這些,當他們看到墓葬前有柳樹就一定會止步於此,畢竟命還是比金錢更重要。

其實這一原因就和《盜墓筆記》當中,摸金校尉開棺要在東南角點一根蠟燭的道理是一致的,書中蠟燭滅必須立刻離開,也是因為陰氣太重,有不幹凈的東西,所以不能正常進行,必須立即停止。

第二方面:墓葬簡陋

盜墓者行業的興盛,使得貧民百姓為了自己的親人去世能夠不被打擾,就會選擇在墓葬附近栽一顆柳樹,因為家境貧寒,柳樹便宜而且生命力頑強,再加之盜墓行業見到柳樹就繞道走的規定,貧苦百姓就選擇了這一方法,盜墓者發現柳樹也會了解不是貧苦百姓就是此地陰氣太重,不會進行盜墓,這也就保證了墓葬的安全。

小結:現如今社會對盜墓行為極其反對,因為許多盜墓者將墓中古董進行變賣,使得我國古董流入外國市場,給我國考古學造成了極大困難,所以現在的盜墓是一種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9338ab10d9980b828b7a07739e2f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