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鐵騎並非所向披靡,面對這個政權,為什麼幾乎沒有打過勝仗

2023-12-07     一畫書畫

原標題:蒙古鐵騎並非所向披靡,面對這個政權,為什麼幾乎沒有打過勝仗

高手之間的較量往往是兩極分化的表現。

他們可能在戰鬥中展現精彩絕倫,也可能在交手中難以察覺。有時候,他們甚至像蒙古和馬穆魯克一樣,進行著流血漂櫓的爭鬥,最終導致不可一世的蒙古潰退。首先,我們來看來自非洲的狂熱對手——馬穆魯克。這個名字直譯為「因為戰敗而努力的白人男性」,實際上意指「奴隸」。在八至十三世紀期間,阿拔斯王朝在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匯地帶崛起,而在埃及,阿尤布朝成為了阿拔斯的藩屬政權。然而,阿尤布朝的購買大量奴隸來保衛宮廷的做法,最終導致奴隸在政權內部掌握了實權。

1250年,奴隸們殺死了蘇丹突蘭沙,隨後阿尤布朝由此更名為馬穆魯克朝。這個奴隸出身的禁衛軍頭領艾伊貝克建立的新王朝,使得馬穆魯克朝的統治者全部為奴隸出身,與古印度的奴隸政權有所區別,因此得名「馬穆魯克朝」。馬穆魯克朝以軍事領袖為統治者,與蒙古相比,其野心不遜分毫。接下來是兩軍之間的「意外」戰鬥。在馬穆魯克建立初期,十字軍仍然占據地中海東岸的一些城市,而阿尤布家族在敘利亞尚有殘存。因此,馬穆魯克的首要任務是鞏固自己在埃及和巴勒斯坦的統治。

然而,1258年初,蒙古直接覆滅了阿拔斯朝,將巴格達變成一片廢墟。這使得商人們將目光轉向了與三大洲相連的馬穆魯克。蒙古的「助力」讓馬穆魯克調整了發展方向,將經濟貿易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並加強了對巴勒斯坦的控制。然而,在蒙古打算繼續擴張的同時,馬穆魯克和蒙古之間的大戰於1260年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十餘年,直到1303年才最終結束。最後,讓我們看看馬穆魯克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蒙古能夠預知與馬穆魯克戰爭的結局,或許會直接放棄入侵非洲的念頭。

這場幾十年的苦戰以蒙古的慘敗告終。馬穆魯克通達三大陸,擁有極為便利的與外界溝通的渠道。在十字軍殘餘力量和蒙古威脅的情況下,馬穆魯克果斷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馬穆魯克與欽察汗國結成同盟,與拜占庭帝國保持密切聯繫,與西西里島、威尼斯、法蘭西和印度等地和諧地進行貿易。在蒙古遠征的同時,馬穆魯克積累了物資和兵力,同時保持了與其他政權的聯繫,解決了後顧之憂。除了馬穆魯克自身的努力外,1259年,蒙古又給了馬穆魯克一個「大驚喜」——蒙哥的去世。

蒙哥是蒙古的大汗,他的突然離世讓蒙古大軍陷入混亂。得知這一消息後,蒙古大將旭烈兀耳果斷撤離了馬穆魯克的戰場,留下了怯的不花。得知蒙古主力撤退後,馬穆魯克蘇丹古突茲主動出擊巴勒斯坦。蒙古雖然善於戰鬥,但馬穆魯克同樣不弱。然而,蒙古派出了怯的不花這樣一個輕敵的將領,最終導致了馬穆魯克的勝利。此外,金帳汗國作為蒙古汗國的一部分,也參與了馬穆魯克的「遠交近攻」策略,為馬穆魯克抗擊蒙古提供了支持。金帳汗國與同屬於蒙古的伊爾汗國存在敵對關係,而伊爾汗國的領導者旭烈兀正是與馬穆魯克對峙的人物。

因此,金帳汗國與馬穆魯克的合作為馬穆魯克提供了又一個「驚喜」。總的來說,從1259年開始與馬穆魯克交手,蒙古一直處於劣勢,並最終灰溜溜地退場。這一方面是因為蒙古自身不穩定因素過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馬穆魯克確實有著與遠征的蒙古軍對抗的實力。蒙古是否會對出征馬穆魯克感到後悔,我們不得而知,但蒙古歷史上這個敗筆是無法否認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512a7551f4c511d7fafab696b665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