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 徐智明:老驥奮蹄踐行「育才」初心

2019-10-11     最桐城


圖為桐城中華職業學校理事長徐智明


徐智明:老驥奮蹄踐行「育才」初心

來源|桐城新聞網


他自己宴請學生,因為學生是他心愛的「人才」;他多次面對金錢誘惑不動心,義無反顧辦職教;他身患「三高」,二十六年如一日錨定目標不動搖;在申報安徽省示範成功的那一刻,他卻遞交了學校財產捐贈報告;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他率先垂範,撰寫校史,為桐城職教鼓勁加油……



他就是安徽省桐城中華職業學校理事長、87歲的徐智明。

他退而不休、躬耕杏壇、矢志育人、愛灑學子的人生情懷,不僅譜寫了桐城民辦職業教育的華美篇章,也書寫了退休後再創業的傳奇人生。2010年,徐智明榮獲「全國第二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傑出校長獎」,2011年獲稱「安徽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2012年獲稱「首屆感動桐城十大人物(道德模範)」,2013年獲稱安慶市道德模範、安徽省第三屆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好人」,2014年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8年獲稱桐城市「首屆最美老幹部」。



老驥奮蹄,為弱勢學生撐起一片藍天

1993年,從桐城教育局領導崗位退休的徐智明與同年退休的老搭檔齊瑞林、尹昌庚一道,決心要辦一所職業學校,為那些初中畢業後「升學無門」的孩子們開闢成才的通道,讓這些孩子成為建設家鄉、奉獻社會的生力軍。

辦學之初,徐智明和同事們攻克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一切從零開始,租教室、找桌椅、辦短訓;到1998年,學校正式招收全日制中職生62人,辦學走上正軌。1999年,徐智明用積累的55萬元,又舉債37萬元,購置了原太平小學,同時建成3幢教學和住宿用房。2003年,辦學規模擴大,他又租用鄰近的同安小學40間教學和生活用房,同時,他又正式向市政府申請,選址新建一所新的學校——桐城中華職業學校。

建校之初,徐智明發動全校教職工自籌資金330多萬元投入基建,他的執著感動了企業家張良壽,他帶資助力桐城中華職業學校新校區建設。2004年初,5個施工隊同時進駐新校區,5幢校舍比原定時間提前40天竣工,保證了新學年正常使用。新建的桐城中華職業學校占地108畝,建築面積27800平方米,設41個教學班,在校生2000多人。到2010年,桐城中華職校總資產達到了3400萬。

現在,每憶起創業之初的艱辛,徐老總是感慨:如果不拼那一把,哪有今天的桐城中華職校?那時,一人頂三人。他既當校長、班主任、會計,還管學籍檔案,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學校,直到新校區建成,徐老還欠下千萬元的債務。有一天夜裡,徐老突然犯病,臉色蒼白,渾身冒汗。老伴立即撥打120,醫生說:「如果再晚來一小時,就有生命危險了。」那一次,他住了7天院,還怕老師們知道後為他花錢,他於心不忍。從那以後,徐老每天要注射兩支胰島素。

2010年,正值學校申報「安慶示範」,徐老的老伴病了,在安慶市立醫院動了手術。老伴在31天的住院治療期間,徐老只去看望了4次,每次都是借朋友車,中午12點出發,下午3點趕回學校。2011年,老伴又病了,一路輾轉到南京就醫。為了辦學,為了那些心愛的孩子,徐老把老伴交給自己的兒女們照顧,他一直堅守在學校,晚上抽空打個長途電話,安慰安慰老伴。徐老,就是以這樣的無私情懷,為桐城中華職校的孩子們放飛夢想創設了一片晴空……

私利面前不動心,只為心中有夢想

辦職教,到底為誰辦?是為錢,還是為名?創業之初,徐老連續四年在校分文未取,赴外出差開會、學校來人招待等等,都是個人掏腰包。1996年,他每月拿補助100元,1997~2001年提高到200元,2002~2007年提高到300元。2008年至今,徐老的薪酬仍遠遠低於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水平。

桐城中華職校的學生,91%來自農村,其中,51%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於是,以他為首的幾位老領導每月都拿出100元資助貧困生,這些年從未間斷。他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難也要辦教育。」這就是有63年黨齡的老黨員的博大胸懷。

1995年,桐城中華職校為海南省某單位培訓服務員,因交通不便,只好包車前往。三天三夜的路程,餓了吃方便麵,渴了喝礦泉水。2006年,徐老和同事到北京辦事,步行3個小時,終於找到每人每晚20元的住處。那一次為學校節省了1700元。面對節省下來的錢,徐老飽含深情地說:「這點錢放在城裡算不了什麼,如果用在學校,將救助多少個孩子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徐老和他的桐城中華職校,走過艱難,名聲日隆。這期間,該校有過多次「作價而沽,改名易主」的機會,但徐老都一一謝絕了。2006年,台灣一客商在網上看到有關桐城中華職校的信息,專程來桐,欲用1050萬元現金收購該校,並許諾另給創辦人每人50萬元。徐老說:「我辦學為的是孩子,為的是他們經過學校的培養都擁有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所建樹的人。不是為了錢!」

正因為徐智明這種「愛在教育,情灑學子」的大愛精神,才使得桐城中華職校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20多年來,徐老為該校學生減免學費84萬元,爭取民政部門救助金15萬元,爭取愛心企業及社會各界的支持228萬元,從而確保了學校的快速發展,先後硬化了校內道路、門內外廣場5000多平方米,興建了5000平方米的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和3000平方米的校園廣場。2009年11月,桐城中華職校經過桐城審計部門審計,總資產達3400餘萬元。然而,就在學校飛速發展的時候,徐老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經學校理事會商定,將學校的全部資產捐獻給國家,實現國有民辦。

志在育才,只把師生當「寶貝」

「留住老師就是留住希望」,這是徐智明經常說的一句話。桐城中華職校現有專兼職教師82人,學校分3年時間先後為在職的95名教職工購買了養老保險,2011年又購買了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計劃生育保險。同時,學校重視對教職工的政治培養,26年來,校黨支部的黨員從3名發展到20餘名。每學年開學初,桐城中華職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這一天,學校餐廳會精心準備,擺上三桌飯:一桌是校領導班子,一桌是新來的老師,一桌是外聘的老師。買單人是徐老。從2006年開始,徐老把自己多年培養的一批年輕人推舉到校領導的崗位上,實現了他新老交替的夙願。

手寫請柬犒勞「人才」,是徐老獨創的育才愛才方式。自1998年招生以來,每學期,徐老都設家宴,宴請各班綜合考評成績名列第一的學生。請柬必須由本人手寫、親手送交到被請者的手中。20多年來,徐老自己也記不清到底手寫了多少份請柬。進校時中考成績僅有303分、最後考入安徽科技學院的唐佑權同學就是被請者之一。2009年,來自舒城偏遠山村的唐佑權在對口高考中以670分的優異成績,步入高校殿堂。唐佑權考上大學的消息傳到自己的家鄉,村裡的村兩委幹部帶著禮金趕到桐城中華職校,感謝該校為他們村培養了第一個大學生。

現在,隨著學生的增多,徐老的家裡容不下了,他索性將犒勞宴搬到學校食堂,讓更多的學生從中汲取力量。在該校,還有每月一次的學生「生日聚會」,至今已舉辦了207次。每次畢業生離校就業、學生參加比賽等,徐老都要在食堂設宴,為孩子們餞行。對於貧寒學子,徐老還把兒女們攢下來的200多件衣服和鞋,送給他們避風禦寒。

自1993年創辦以來,桐城中華職校的畢業生8520人,5954名學生順利就業,向高等院校輸送學生2347名,其中本科219人;在職人員短期培訓班有5047名學員畢業、結業,溫暖工程、陽光工程、就業脫貧技能培訓上萬人次,學校辦學成果豐碩。

桐城中華職校緣何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原因就在於:中華職校人秉承了徐老提出的「愛心建設中華、匠心鑄造中華、畢生獻身中華」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這所學校澤潤的一方百姓和數以千計的學子。

2011年,桐城中華職校順利通過安徽省示範職校的評估驗收。步入新征程,徐老和他創辦的桐城中華職校初心不改,一心一意為社會培育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汪桂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S9vm0BMH2_cNUgnP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