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全面提升政法服務保障水平 以良好法治環境護航經濟發展

2019-10-23     渝北檢察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從湖南省益陽市委政法委獲悉,該市政法機關主動適應、積極響應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聚焦關鍵主體、重點環節、突出領域和作風改進,全面提升政法服務保障水平,以良好的法治環境,帶動促進全市營商環境的大改善、大提升,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公平有序市場

「打造公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是新時代法治益陽建設的生動實踐。」據益陽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蔡波才介紹,2018年12月7日,在益陽市解放思想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益陽市主要領導強調,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益陽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路在何方?基於此,益陽市政法系統緊緊圍繞市委「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全面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堅持將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推進。

建立政法機關領導幹部「一對一」包靠機制,定期組織政法幹警、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等進園區、進企業、進項目基地,對重點項目、規模以上企業等關鍵主體,提供上門服務,幫助企業防範法律風險,切實為項目引進、園區建設、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法治服務。

在湖南率先成立「全市民營企業發展服務團」,組織法官、檢察官、法律工作者深入園區、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活動。益陽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組織了一支280人的律師服務團,走訪民營企業,實地分析民營企業法律需求,查找法律風險和薄弱環節,提供法律諮詢,為企業協調解決法律問題。

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建成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94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點1379個;認真推進「送法進校園」「送法下鄉」「法律大篷車」「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活動。

益陽市司法局創新提出了「加減乘除」的工作法,通過簡政放權、增強服務意識、公正監管、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方式,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高各級政府尤其是行政執法部門服務能力,糾正政府監管不到位、部門責任不落實,監管過程中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打造充滿活力又公平有序的市場,著力擦亮「法治名片」,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防範排查化解風險

防風險是金融業永恆的主題。益陽市政法系統主動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積極對接益陽市產業興市、創新引領、開放崛起、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服務保障好「三大攻堅戰」,為「五個益陽」建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公安機關建立與項目、企業聯繫長效機制,在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建立「一企一警」制度,年納稅額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民營企業實行屬地公安機關局領導聯繫制度,建立「六個必訪」「六個必辦」工作機制,全面護航企業經濟發展。

益陽市、縣兩級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創新推進「執轉破」,有效化解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全市法院系統把服務和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始終堅持將審判工作融入市委工作大局,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妥善處置「殭屍企業」「空殼公司」,運用司法手段依法淘汰過剩產能,依法審理破產清算和重整案件,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全市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

法治化營商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益陽市政法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穩定的社會環境助力營商環境,圍繞大項目落地、開工、投產,紮實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針對金融信貸、勞資糾紛、安全生產等關鍵環節,紮實開展涉企「風險隱患大排查」活動,建立法律「七進」常態化工作機制,做好重點項目、企業的法律諮詢、風險控制、普法宣傳工作,滿足企業法律需求。對征地拆遷、經濟糾紛、金融安全、資源環境等經濟發展熱點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對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市政府規範性文件、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合同協議等,進行合法性審查,提出書面法律意見102條,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重拳出擊保障權益

「法治架起『防護網』,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益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道安要求,政法機關要堅持規範執法,優化法律服務,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讓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安心謀發展。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既針對領導幹部,也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約束。益陽市政法系統聚焦關鍵主體,圍繞重點項目、市場主體、民營企業、法治環境等方面,重拳出擊,向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宣戰並亮劍:

嚴厲打擊強攬工程、阻撓施工、採取暴力手段破壞企業生產經營的黑惡霸痞勢力違法犯罪,組織開展「礦產資源開採違法違規專項整治」行動,關停取締非法采砂採礦廠44家。

建立「四化」金融治理工作體系,加強被執行人聯合懲戒,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夯實「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效,設立市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中心,加大訴前、訴中、訴後調解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涉金融案件發生。落實執行一體化試點改革,將城區涉金融案件集中由資陽區人民法院執行。

依法重點對金融、財稅、資本市場、社會民生等領域經濟糾紛進行調解處理,建立警民聯調、信訪聽證、律師參與矛盾化解「三項機制」,不斷強化涉企糾紛調解能力建設。

總結醫療、交通事故協會等行業調解經驗,不斷擴大行業調解組織覆蓋面,規範行業調解程序,提高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整體工作水平。全市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37個,企業調委會118個,依託信訪部門建立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7個,建立駐派出所調解工作室54個,駐法院(庭)調解工作室10個,駐檢察院調委會兩個,律師調解室(中心)16個。今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9882起,其中醫療糾紛122起,交通事故糾紛1355起,調解成功率98.8%。

加大對企業周邊治安環境整治,加強對重點項目建設的安全保衛,依法打擊影響、干擾項目建設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好項目內部及周邊治安秩序,重點打擊各類經濟違法犯罪活動,及時偵辦一批涉企積案、難案,真正讓企業安心經營、安心發展,依法保護經濟主體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據統計,今年以來,益陽市共辦理涉及民營企業的刑事案件32起,刑事拘留41人,辦理治安案件52起,治安拘留42人,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000多萬元,有力維護了金融經濟秩序。

記者 阮占江 帥標 通訊員 劉奕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t0h920BMH2_cNUgxN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