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巧當「和事佬」矛盾糾紛無形消

2019-10-09     渝北檢察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光明 本報通訊員 胡寶紅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全國最美特色小鎮50強的西溪南,是一座千年古鎮,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面對井噴式增長的遊客和治安壓力,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派出所著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在對「人、事、地、物、組織」等重點治安要素的管控上變「單打獨鬥」為「群防群治」,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社會治理機制,用汗水和智慧為小鎮帶來一片安寧。

警治聯勤平安不出事

西溪南派出所僅有民警6名、輔警4名,警力捉襟見肘,治安防控難以做到全覆蓋。於是西溪南派出所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大力推行「警治聯勤」工作模式。

「警治聯勤」工作模式,通過健全治保組織機構、選聘素質過硬人員、加強隊伍能力培訓、指導規範制度建設、強化財物保障措施、嚴格績效考核獎懲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積極推動派出所警務工作和治安保衛工作深度結合,充分發揮了農村治保組織在鞏固基層政權、強化治安管控、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8年以來,各村治保幹部共協助民警集中開展掃黑除惡、打擊黃賭毒等宣傳20餘次,在重要節日、敏感節點開展治安巡邏56次,協助執行各級警衛安保任務46次,協助登記流動人口1934人,配合派出所處置送治精神病人15人次,配合派出所出警23次,提供各類線索查獲案件16件,協助抓獲違法嫌疑人12名。

借力鄉賢矛盾不上交

西溪南村村民吳某與陳某毗鄰而居,十多年來兩戶人家為中間一堵牆的歸屬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因對爭議圍牆的歸屬都無明確文字依據,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去年底,吳某決定把老房子進行裝修並擬對房梁和外圍進行改造用作民宿經營,兩家矛盾進一步升級。

西溪南派出所民警在處理這起糾紛時邀請當年參加處理糾紛的老幹部及兩家共同熟悉的一位退休老教師,最終就圍牆砌築、煙囪改向、豬圈修整等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一起長達十多年的歷史遺留糾紛得以順利化解。

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時,西溪南派出所善於發揮徽文化作用,廣泛發動轄區內老年協會、退休教師協會、養蜂協會、蔬菜合作社、農家樂協會等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力量,充分利用這些鄉賢人士人熟地熟、德高望眾的優勢,巧當「和事佬」,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設置了一個緩衝區,很快使一些矛盾糾紛消弭於無形,極大提高了調處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矛盾糾紛在村一級就能得到解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治安保姆」關愛不缺位

西溪南鎮創業、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學生違法犯罪案件一度唱了「主角」。西溪南派出所創新管理辦法,與司法、綜治、團委、婦聯及學校等部門聯繫配合,建立了關愛留守學生的「治安保姆」工作機制,創立了「聯、訪、幫、育、管、凈」六字工作法,合力當好留守學生的「治安保姆」。

針對「問題」留守學生,責任區民警定期深入學校和村組,及時了解掌握「問題」留守學生的動態信息,與學校一起採取有針對性的幫教和管控措施,同時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這些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監護,組織村組幹部、團委、婦聯幹部與他們「1+1」結對,具體負責他們校外的生活、教育、安全等,竭盡全力為他們及家庭解決實際困難,並經常與他們談心交心,強化心理疏導,及時教育和糾正其不良行為,使一些「難剃頭」的留守學生走上正道。

近年來,全鎮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大幅下降,轄區學校校風校紀也有了明顯好轉,西溪南中學躍居黃山市鄉鎮級中學重點高中錄取率之首。「治安保姆」工作模式榮獲安徽「全省公安機關三項建設優秀工作項目」殊榮,今年4月,西溪南派出所被共青團中央和公安部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FY1r20BMH2_cNUgVO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