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成語「黑白分明」大家都學過,許多朋友以為是現代成語,其實這個詞來源於西漢教育家董仲舒所撰寫《春秋繁露·保位權》:「不一著蔽微,不以眾揜寡,格應其事以致其報。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本意應該是描述界限非常的明顯,在和田玉的家族中,有一個玉種非常尊崇顏色分界明顯,這就是青花。
青花料其實是墨玉的一種,我們都知道墨玉的致色因素是含有石墨的鱗狀片(見下圖),這些石墨以晶質形式進入軟玉中,形成了軟弱夾層,當石墨的聚集比較集中的時候就會出現純墨的色澤,青花不是只出現在白玉當中,青玉甚至糖玉也是有青花料的,對青花顏色的品鑑,還是以黑白分明的青花籽料最為值錢和名貴。
新疆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青花都是籽料,雖然籽料也是源於山料,新疆的青花山料比較出名的產區有皮山、于田和葉城等地,外國當然也是有的,比如俄羅斯的烏蘭烏德出產的山流水青花料,墨色也挺聚集,黑白分明也明顯,不過油性較差,而且墨色交雜過碎,很難俏雕,做活成品不夠油膩,與新疆料品質差異明顯。
青海地區的格爾木產區也產青花,又該如何區分呢?這裡大叔簡單聊一聊,地質學書籍對青海料和新疆料的描述是這樣的——青海山料是海西期基性灰長岩與前寒武紀灰質白雲岩接觸交代形成的,而新疆山料是海西期中酸性花崗岩與前寒武紀鎂質大理岩接觸交代形成的,地質條件的不同導致青海玉石中多含有透輝石和方解石這些含鈣比較高的雜質,所以透閃石含量就下降了;而新疆的和田玉雜質較少,透閃石含量高,所以油潤感就更強。
當然這些名詞太過專業了,對於墨玉而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墨色當中夾雜的「金砂」,這種金砂成分大叔查過資料說是黃鐵礦,新疆前幾年還出產過一種非常特殊的「金星墨玉」,在墨玉中間夾雜著宛若黃金一般質感的礦物顆粒,看起來就像隕石一樣,這就是比較明顯的黃鐵礦體了。
為什麼要看金砂呢?因為新疆的這幾個墨玉的主產地,都屬於富銅的地質環境,金屬礦藏蘊含豐富,在成礦的過程中玉石很容易受到這些金屬的影響,山料的墨色多以點墨狀為主,外觀形態是比較容易辨認的。
和田籽料墨玉其墨色多以片狀形態出現,就像哪吒的混天綾一樣,屬於飄墨的狀態,墨色聚集且分布自然,與白色的玉質基底區分比較明顯,相比之下山料的墨色分布就太雜了,所以價值也有較大差異。
青海地區的墨玉在市場上也經常見到,只不過青海墨玉在青海料普遍玉質通透的基礎上,還呈現出淡淡的紫色,即便顏色從飄墨到點墨一應俱全,不過整個料子發透,水感明顯大於油感,墨色分明的也非常少,品質上顯著不如新疆的料子。
相信看到這裡,玉友們對青花和田玉的區別已經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當然是那些達到「黑白分明」的料子價值最高,新疆籽料的墨色不但界限分明,其石墨包體的結晶程度較低,多呈現出微晶或者隱晶狀,韌性好的多,油性也突出。考慮到現在好青花日漸稀少,喜歡黑白分明的玉友可要抓緊時間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