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對於那些不太懂玉的人就不要送和田玉了,真的很打臉

2020-02-25   和玉大叔

世人皆說「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許多人沒有搞明白真實的含義,在《禮記·曲禮上》是如此記載的:「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和田玉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就成為人們對「禮」的一個優秀的共同選擇,曾經有不少玉友前來諮詢過和玉大叔:「和田玉送禮,送什麼最好,怎麼送最佳?」

其實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接受度和預算也有差異,按理來說很難給出共性的答案,但大叔也仔細思考過,首先玉石送禮背後的一些心理分析許多玉友並不了解,所以今天大叔「反其道而行之」先說結論:大叔認為如果你的受贈對象是不太懂玉的人,不太建議盲目送和田玉,理由如下:


一、不認同玉石的價值


和田玉分為許多玉種,對於不太懂的人最能接受的自然是白玉,可是市場上白玉產地比較多,對品相的判斷也比較困難,於是許多玉友都想尋找所謂的新疆地產白玉,殊不知新疆地產純白玉數量已經極少了,目前新出產的白玉大多數都是帶糖色的,純白的地產白玉價格可以比肩籽料,也就是說性價比並不高,當然土豪請隨意,普通玉友要選擇白玉的作品還是要多考慮一下俄料。


和田玉對於真正的行家而言,玩的是它的顏色和肉質並非是白,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墨玉籽料肉質十分緊密,油性爆棚,若配以雕琢得當把玩起來是非常有樂趣,可惜對於不懂的人來說不過是黑不溜秋的一塊石頭,很難切身體會出它的油潤之美,玩墨玉的玩家大多已經玩過其他顏色的玉種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價值,這個案例就充分展現了實際情況和送禮的需求背道而馳的現象。


二、佩戴心理影響的差異



目前的社會上似乎存在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大家穿金戴銀都不擔心,可見誰要是戴一大塊玉出去,似乎就是土豪在炫富,從側面反映出對玉石價值的認可,也許是大部分中國人並沒有培養出佩玉招搖的習慣,畢竟佩戴大塊的玉石滿街晃蕩許多人也不太放心,市場中自發催生了玉石把件的熱潮,畢竟把件是可以在室內關起門來,進行自我欣賞的一種收藏品,建議在送禮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受贈者有沒有外出佩戴的習慣,假如不願佩戴的情況下還是要選好品類,避免出現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尷尬。


三、行家與非行家的認知



與眾多在典當行就能評估的大眾奢侈品不同,和田玉的受贈者在拿到玉石後。往往會私下詢問一些行家玉石的價值幾何,考慮到和田玉沒有統一的估價標準,難免在民間估價過程中產生一些巨大的差異。如此一來對送禮者來說也是一種精神傷害,明明花費幾萬塊精心挑選,最後被鑑定只值幾千,這費效比太低一定不划算,其實更多人的需求是希望自己花千元卻送出上萬塊的效果,這裡大叔建議送給女性選擇沒有什麼黑點的碧玉飾品,優質的俄料碧玉感官上非常類似於高檔翡翠,很受女性歡迎;送男性則建議考慮俄料的白玉,哪怕傳統的佛祖、觀音也好,俄料玉質白細、顏色純凈,屬於送出去有面子,可選貨源廣,價格還算合理的優質選擇,遠比四處去找新疆料要來的實在。

今天大叔為大家分享的並不是玉石本身的知識,可玉石文化本來就與中國千年傳承的人情社會緊密結合,不懂社會運行之道又如何能玩好玉呢,您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