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2023年全球各國的人均GDP數據,引發了各界的熱議。根據IMF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人均GDP名列前茅的三個國家是:盧森堡、愛爾蘭、瑞士。這三個國家人均GDP都突破了10萬大關。
以瑞士為例,經濟規模8800多億美元,人口只有8000多萬,依靠金融服務業、高端鐘錶業、機械製造業等,成為全球人均GDP排名靠前的國家。除此之外,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人均GDP也達到了8萬美元,排名全球第6位。而美國的人均GDP之所以能夠迅速增長,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從2022年開始,美聯儲連續加息,導致美元指數不斷上升。受此影響美國GDP規模和人均GDP都出現了快速增長。第二,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一直居高不下,即使是3月份的CPI也達到了3.5%。而由於物價上漲,導致美國老百姓的消費支出增加,從而推高了美國的GDP規模,人均GDP出現上漲也就不足為奇。
與美國相比,德國、法國、英國等傳統歐洲強國,人均GDP始終保持在4-5萬美元之間。德國去年人均GDP達到5.27萬美元,排名全球18名。由於德國製造業全球聞名,使得德國人均GDP始終穩居20名以內。英國人均GDP達到4.9萬美元,排名全球第21名,而法國人均GDP為4.6萬美元,排名第23名。
再來看亞洲國家,新加坡人均GDP是8.47萬美元,排名全球第五,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接下去就是卡達,人均GDP達到7.86萬美元,排名全球第八。而以色列和阿聯的人均GDP也都超過了5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均GDP跌至3.38萬美元,排名全球第30名。日本之所以人均GDP下滑的這麼快,主要是去年美元大幅升值,日元又快速貶值。導致日本的GDP增速也開始放緩,人均GDP也就降了下來。同時,韓國也緊隨其後,人均GDP達到3.31萬美元。這意味著,未來韓國的人均GDP超越日本將成為可能。
現在問題來了,作為全球GDP規模排名第二的中國,2023年的人均GDP又是多少呢?實際上,中國去年GDP的規模只有17.89萬億美元,如果按14.1億人口來計算,人均GDP只有1.26萬美元。排名全球第69位。離全球公認的已開發國家標準,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目前,中國人均GDP基本上與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處於同一水平。
儘管中國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並不靠前,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後勁十足,而且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按照我國未來的發展規劃,預計到2035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測,原因有三個:
第一,中國國土面積大,各地基礎設施的發展也不平衡。每年很多城市都會有市政規劃項目要投資和建設。同時,每年中央政府也要推進大量的基礎建設項目,比如高鐵、高速公路等。而這些都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
第二,中國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從輕工業到重工業。而即使是已開發國家美國,也沒有像中國那樣擁有如此完善的工業體系。所以,世界離不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這也為中國出口貿易奠定基石,中國製造很難被其他國家所取代。
第三,現在我國很多高科技行業都走在世界前沿。比如,網際網路行業、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只要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重點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由原來的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那麼中國在未來幾十年之內,人均GDP邁入已開發國家行業,也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