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向你告狀,你的態度在哪一層?決定孩子情商高低的事情別馬虎

2023-05-26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老師向你告狀,你的態度在哪一層?決定孩子情商高低的事情別馬虎

大家好,我是豆媽。

小區的一個媽媽向豆媽求助,因為大家都推薦豆媽,說是一定能幫她想到解決的好辦法。事情也不是什麼大事,但的確影響到了這位媽媽的情緒和承受能力。

孩子剛上一年級,在這之前上幼兒園,很少有老師給媽媽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問題,媽媽一直覺得孩子還不錯,最起碼沒有什麼原則性問題。可是自從上了一年級,幾乎周周老師都聯繫這位媽媽,反饋孩子在學校的各種問題。

一開始,媽媽認為老師非常負責任,也覺得孩子要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也意識到孩子原來有這麼多的小毛病,得趕緊改。

可是,這越改問題好像越多,到後來媽媽聽到老師的電話或者私聊信息,就會情緒出現問題,不知所措。

這位媽媽告訴豆媽,她覺得除了向老師道歉,再不知道做什麼了,孩子回家她也教育,可是沒啥用,去了學校還是老樣子,老師又會找她說。

豆媽建議這位媽媽,先分清楚老師每次和她溝通的內容是什麼,可以問老師,需要自己做什麼?然後再根據老師反饋的問題,具體想怎麼對待孩子,這樣會讓自己不那麼焦慮。

只有保持一種平和的狀態,才能更為理想地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

豆媽也總結了一下,對於老師的告狀,媽媽們都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要知道不同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情商高低,你看看你在哪一層?

第一層,聽風就是雨的媽媽。

這類媽媽只要聽到老師反饋孩子的問題,就會默認孩子做錯了事情,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很簡單,就是老師說什麼,我就教育孩子改正什麼。

聽風就是雨的媽媽,除了給到孩子一頓疾風驟雨的說教,再無其他。當然也沒有任何教育效果,相反還容易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前面那位媽媽的遭遇一樣。

老師不停地反饋,她不停地道歉,努力教育卻沒有任何效果。

第二層,護短型的媽媽。

這類媽媽是不喜歡聽到老師反饋孩子問題的,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一味地偏袒孩子,無論老師反饋什麼問題,媽媽都能給孩子的行為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藉口。

最讓老師頭疼的是,這類媽媽根本不重視老師反饋的問題,也不會根據問題去教育孩子,孩子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自我和驕縱。

如果說第一層的媽媽是把小事放大,那麼第二層的媽媽就是把大事隱藏,像鴕鳥一樣不願意直面孩子的問題。

第三層,思考型的媽媽。

這類媽媽可以說步入了優秀媽媽的層面。因為她會在老師反饋孩子問題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讓溝通更有效,也能充分理解老師反饋的真實目的。

因為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去聽孩子對待問題的反饋。從老師和孩子兩個方面去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再加入自己的判斷,就可以全面客觀地了解問題的真相。

豆媽相信,已經具備這樣能力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辦法,實現有效教育。

第四層,有邊界感的媽媽。

如果你是這類媽媽,豆媽要給你點贊。一個有邊界感的媽媽,才能做到和孩子相處中,有的放矢。

同樣,有邊界感的媽媽,也會面對老師的反饋或者說告狀,保持自己的態度,不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首先,尊重老師的反饋內容。要知道,老師見過的學生無數,一眼判斷孩子的行為是不是有問題,肯定是專業的,而且也願意花時間和家長溝通,說明是認真負責任的老師,值得家長尊重。

其次,不要先入為主,認為老師反饋孩子問題,就是糟糕的事情,或者是丟臉面的事情,只有讓自己保持心態的平和,才能和老師更好地溝通,弄清楚孩子問題的本質所在。

找到源頭才能選擇更適合的辦法去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保持平和心態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可以聽取孩子的看法,這樣也更利於和孩子溝通,達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最後,當老師反饋孩子問題時候,也要看看老師的狀態和性格。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不同老師的眼裡,影響是不同的。

這也就是,我們接觸老師多了也會發現,有些老師會自己解決孩子在學校問題,有些老師喜歡給家長告狀,還有些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問題大小做出選擇,要不要家長幫助共同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所以,媽媽也需要有這樣的分析判斷意識,尤其要注意,不要被老師的情緒和評價裹挾,影響自己對孩子的認知和判斷。

面對老師的告狀,不僅是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考驗家長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情商,家長保持理性平和看待和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受影響,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自己應對處理問題的能力。

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那麼你的態度在哪一層?歡迎評論區留言,和豆媽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77b3bc57aefd7cbf18c81b469433b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