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月薪挖人,這條賽道被炒爆了

2023-02-22     投中網

原標題:10萬月薪挖人,這條賽道被炒爆了

「高級NLP算法工程師,50k到80k,16薪。」

「NLP算法專家 ,45k到75K,14薪。」

打開招聘軟體搜索ChatGPT相關崗位,五萬八萬不算多,16薪仿佛成了「標配」。

與之相對的是人才的緊缺,2019年人社部等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中顯示,當時國內AI人才缺口500萬,預計到2025年缺口會達到1000萬。

供需之間的空白被越拉越大,在今年有了集中的爆發。

最近ChatGPT爆火,一眾巨頭官宣入場,要發布對標ChatGPT的產品。這種情況下,相關人才成了優先需求,科技巨頭、頭部獵企紛紛下場搶人,人才供不應求之下,甚至開出10萬月薪挖人。

獵頭開出10萬月薪搶人

「ChatGPT帶動的AIGC創業熱潮要來了,獵頭已經開出10萬月薪搶人。」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前幾天在社交平台上這麼說。

ChatGPT自去年11月底亮相就廣受關注,最近更是掀起了一波討論熱潮,大廠都坐不住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百度、阿里、京東、騰訊、360、快手等數十家公司官宣布局ChatGPT領域。

招兵買馬好乾事。

近日,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推出《ChatGPT相關領域就業洞察報告》,展示了與ChatGPT密切相關的三個分支領域——預訓練模型、對話機器人和AIGC的人才需求情況,增速呈井噴之勢。

報告顯示,從這三個領域的人才需求來看,AIGC增速最快,近一年新發職位同比增長了42.51%;其次是預訓練模型,同比增長為20.37%;對話機器人新發職位同比下降了31.47%。

預訓練模型位居第一的熱招職能是算法工程師,平均年薪達到了45.78萬元;對話機器人的第一熱招職能為產品經理,招聘平均年薪為37.77萬;而AIGC居首的職能是算法工程師,招聘平均年薪為44.49萬。

打開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網站以「ChatGPT」、「AIGC」為關鍵詞搜索,招聘公司多為已上市的網際網路大廠,相關招聘崗位以NLP算法工程師為主,月薪在2萬元到9萬元之間,有公司可以開到18薪。

以百度發布在公開平台上的招聘信息為例,正在招聘的知識圖譜部資深算法工程師,薪資在四萬到七萬間,16薪,要求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5年以上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相關方向工作經驗,在NLP領域頂級學術會議(ACL、EMNLP、AAAI、SIGIR等)發表過高質量文章者優先。

偶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薪資更是高得嚇人,如某人數在幾百人的網際網路企業,招聘AIGC方向的算法研究員,開出了80k到110k的薪資。工作內容是「跟進AI生成模型的最新動態和應用;結合自研產品需求,從prompt優化、模型finetune等方面優化AI繪畫/AI文字生成/AI代碼生成的效果。」

還有老大親自下場,廣發英雄帖。

前不久,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朋友圈發布「人工智慧宣言」,宣布自己出資5000萬美元投身人工智慧領域,尋找「業界頂級」、「狂熱愛好AI」的技術人才,打造中國版OpenAI。

王慧文還稱,下輪融資已經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

據多方了解,王慧文口中的「頂級VC」至少包括源碼資本、真格基金等。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也在朋友圈發文表示,已經決定加入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團隊,稱這是「一輩子才能遇到一次的機會,不要錯過」。

不過,目前還沒有確定消息表明王慧文的新公司已經簽訂了正式的投資文件,二輪估值也還未確定。

收益遙遙無期,流量先蹭再說

還有其他企業也在加入。

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的通宇通訊,日前在互動平台大聊ChatGPT和CPO,公司股價連續大漲。與此同時,實控人又拋出減持計劃,引起公眾譁然。這一試圖「蹭流量」然後高位套現的舉動後受到了深交所「制裁」。通宇通訊發布回應公告後一度跌停,截止20日收盤,已經跌至14.38/股。

此外,還有一批自稱「ChatGPT類獨角獸」的公司也在花大價錢招攬人才。

看起來各家都想來分一杯羹,只是這打法倒像是——我干不幹、乾得怎麼樣另當別論,流量先蹭了再說。

與此同時,受到ChatGPT熱度影響,一眾概念股飆升。

1月30日開始,漢王科技七連板,漲幅超90%。這家六成營收靠筆智能交互,13.14%營收靠NLP業務,且NLP業務營收同比下滑7.14%,毛利率同比下滑5.92%的公司被置入了輿論的放大鏡下。

日前百度官宣其類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將在3月份完成內測,面向公眾開放。公布消息當天,百度港股股價在一天內大漲15%,美股股價漲幅也達到了12%。

A股方面,同花順47家ChatGPT概念股也幾乎全部飄紅。

只不過,泡沫是做起來了,但收益看起來還是遙遙無期。

國盛證券計算機分析師劉高暢、楊然在報告《Chatgpt 需要多少算力》中估算,GPT-3訓練一次的成本約為140萬美元,隨著使用規模變大,這些計算成本可能將飆升至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

這的確不是每個公司都有資本玩得起的,王慧文也因為這個被海通證券分析師鄭宏達隔空「diss」:「5000萬美元夠幹什麼的?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訓練10次?」鄭宏達還稱「網際網路的人啥都不懂,就只會營銷,一點都不踏實。」

雖然風吹得很大,但類ChatGPT型產品在資金、數據規模等客觀條件上本身就有準入門檻,脫離實際營收狀況和落地產品的中小型企業,風吹過後,恐怕是難以留痕。

另一方面,ChatGPT背後的OpenAI也還處於嚴重虧損之中。

去年OpenAI就預計虧損5.44億美元。雖然OpenAI也預計其收入將大幅增加,但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OpenAI將在何時扭虧為盈,以及利潤能有多大。

雲從科技、漢王科技、初靈信息等多個ChatGPT概念股也回應稱,目前公司的類ChatGPT技術,對其營收沒有太大貢獻。

對此,或許正如源碼資本合伙人黃雲剛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在一些領域,AIGC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過了PMF(產品市場匹配)點,多個產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AIGC商業化已經有明確信號,但是不是真的會造就萬億市場仍不確定,具體的模式還需要探索,但潛力很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4c2aaa4b4c6eb1ee8a90a809d5c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