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56)
《我們就是存在的目的》
一切存在均有目的,而我們一直都在尋找存在的目的,我們更在尋找自己存在的目的。要尋找客觀存在的目的就必須要找到客觀存在的來由,而客觀存在為什麼存在?這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問題,甚至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誰在提問才是問題,答案就在提問者本身。我們用科學來證明客觀存在是一個笑話,用客觀來證明客觀只能說明人很不客觀,客觀存在的來由在人(觀測者)的身上,是人在追究自身的存在緣由。

我們一旦追究存在為什麼存在,我們就已經將自己排除在存在之外;我們追究存在的目的,我們自己就沒有目的。這很像一個藏身遊戲,我們先把自己藏起來,徹底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在沒有自己的前提下,我們開始追究存在,我們追究的存在里完全沒有我們自己的存在,這種缺失貫穿於我們所有的認識里,比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質」里就不包含人的存在,而量子力學就再也不能忽視人(觀測者)的存在了。這個「藏身遊戲」不僅僅是認識習慣,而是我們的認識立場和認識方法,科學認識的基本方式就是「匿我」立場下的無我認識,就叫做客觀認識。
放棄我們自己的存在只能是虛擬的存在,排除我們自己的存在只能是無目的的存在,所以我們無法替客觀存在找到目的,我們更不能為脫離了存在的自己找到所向的目的,人類事實上被一個「無我」的遊戲作弄得苦不堪言,人類盡其所能竟然不能往客觀里加入自己的因素,這點無法更改的彆扭實在令人嘆息。

我們為了合理地解釋自己的存在來由,竟把一切的觀測者作為客觀世界的產物,未產物之前的世界在哪裡?由誰來觀測?世界的存在需要觀測嗎?這世界又是誰的產物?這些問題不是玄秘的可以擱置起來的問題,它就是關係到我們是誰的問題,它就是關係到我們該怎樣存在的問題。我們無法將自己擱置起來,我們不可能不存在,無法取消的存在必然有個怎麼存在的問題,我們迴避這個問題的結果是不知道該怎麼存在,更不知道我們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隱藏作為認識主體的自己是為了認識對象的獨立和完整,我們害怕自己的主觀意識妨礙到認識對象的客觀性,於是將自己排除在事物的存在之外,殊不知這樣的割裂更使得認識對象缺乏真實性和完整性。因此,我們不能真實的和完整地把握世界。其實我們並不能真正隱藏自己,認識和使用世界的目的立刻將我們暴露無遺。我們肯定是有目的地認識世界的,我們不可能隱匿認識和使用世界的目的。我們追問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連我們刻意隱藏自己也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而存在只能存在於我們的目的之下,因為存在就是我們目的的選擇,我們的目的就是存在的前提,這就有了確鑿無疑的答案:我們就是存在的目的。

我們在不斷地尋找我們存在的目的,其實再無另外的目的支配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最終的目的。(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京東、亞馬遜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京東、亞馬遜搜索書名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