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媽媽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娃成績突飛猛進,家有孩子都該學學

2022-10-15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學霸媽媽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娃成績突飛猛進,家有孩子都該學學

格林先生在《放下自我,敢於裝傻》中說道: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彰顯自己的聰明才華。

前一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敘說了一個中等生孩子如何逆襲被學霸媽媽「逼」成了學霸。

孩子天資一般,成績一般,沒有什麼學習動力。

一天放學回來,本來是學霸的媽媽跟孩子說,「最近單位來了一批貨,有的標籤是英文,媽媽看不懂,你以後每天放學後,把老師上課講的單詞教10個給我就行。」

一開始,孩子不太樂意,媽媽對孩子說:「如果媽媽不能按時完成工作,會被老闆扣工資的。」孩子這才勉強答應。

本來孩子上課也沒怎麼仔細聽講,自從答應媽媽後,他上課既不敢開小差,也不敢打瞌睡,每天堅持認真聽課並做筆記。

每天晚上回來,他都細心地教媽媽英語單詞。

慢慢地,孩子的英語越學越好,越來越有信心,有兩次考試他都被英語老師點名表揚,其他科目他也開始認真學。

就這樣,孩子開始有了學習的動力,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從一名中等生變成了一名學霸,並順利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

然而觀察我們現在的家庭,有的家長喜歡控制孩子,有的喜歡對孩子強勢等,這樣往往會引起孩子反感、叛逆、放縱等行為。

父母的這些強勢的方式,最終將會影響親子關係,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為了使親子關係更親密,使孩子能夠幸福地成長,我們有時需要改變一些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適當地示弱,可以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幸福。

示弱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勇敢

無論男孩女孩,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獨立,只有擁有獨立的人格才能立足社會,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但在家庭中,如果父母總是那麼強大,孩子便有了依賴,如果孩子一直不想努力,就會變成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浪打。

兒子小時候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由於工作原因,沒人有時間專門接送他。

於是我跟兒子商量:「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沒有時間接送你怎麼辦呢?」兒子勇敢地說:「沒事,我坐公交車吧。」

雖然兒子同意了,但我們也很擔心兒子的安全,千叮嚀萬囑咐。

後來我們想了一個方法,第一個月兒子坐公交車時,我們天天跟在他後面,看他是否遵守交通規則。

結果,兒子真的讓我們很放心,過馬路走斑馬線,車子來了,他等車子停穩了再上車。

從此以後,兒子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獨自去公交站台等車上學放學,鄰居們看見都夸:「這個小孩真能幹!」

因為我們父母的示弱,孩子才會更加獨自、勇敢。

示弱可以讓孩子更有責任感

一個人的責任感,是由於感覺到被別人需要,才會被激發出來,孩子也是這樣,你只有讓他感覺被需要時,他才會產生責任感。

還記得我們住在老房子的時候,有時家裡會有老鼠出沒,老公經常弄塊磚頭把下水道堵著,才會安寧一陣。

然而,有次老公去上海出差一周,有天下班我去廚房燒飯,看見一隻像小貓一樣大的老鼠,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老鼠,嚇得我大叫:「兒子,救命。」

兒子平時在家連個蒼蠅蚊子也不敢拍,這次他聽見我的聲音,趕緊跑過來,一邊關廚房的門,一邊拿起拖把,對著老鼠就拍,結果沒有打著,老鼠溜了。

我嚇得臉色發白,但兒子卻如此鎮定,事後我問兒子:「你不害怕嗎?」他坦然地說:「有點,但是爸爸不在家,我就是男子漢。」

兒子小小的年紀卻承擔著照顧家庭的重任,雖然這件事過去很多年了,但在我心裡還記憶猶新。

總之,當你不再把孩子當成小孩看待時,他就真的會變得有擔當,更加有責任感。

示弱可以讓孩子更加自律

華倫·巴菲特說過:「如果你在小事上沒有辦法約束自己,那麼你在大事上也可能約束不了自己。」

的確,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

最近看見一篇關於清華學霸作息表的文章,這些學霸把所有的時間都給排滿了,

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留多少,就連雙休日都要泡在圖書館裡。

學霸其實跟常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是他們比平常人更努力而已,他們憑藉的從來都不是天賦,而是自律!

可見自律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在兒子小升初的時候,他非常想上我們當地最好的中學。

一天晚上,我跟兒子說:「每個孩子都喜歡上最好的學校,你只有努力了才有機會,當然,我們還可以上其他學校。」

他點點頭,明白了我的意思。

以後一放學,兒子就先寫作業,然後再練琴,等我下班的時候,兒子的作業基本完成,晚上看看書,背背課文,晚九點前早早地休息了。

最後,兒子不負眾望,順利考上了那所中學,兒子自律的習慣就是從小時候培養的,一直持續到中學、大學。

我在兒子面前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爸爸媽媽能力有限,自己的理想只有靠你自己努力實現。

示弱,讓孩子會更加自信

雖然孩子的人生閱歷不如成人,但他們模仿能力、想像能力等,卻是成人望塵莫及的。

如果我們能夠善於發現這些差距,並適當示弱,就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還記得在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孩子們參加賣報紙活動。

那天也是個炎熱的天氣,我們幾個家長躲在一旁悄悄觀察孩子。

因為兒子的性格比較靦腆,所以我心裡也為他捏了一把汗,不知能否按時完成任務。

九點不到孩子們都來了,老師把報紙分給孩子們。

有的孩子去馬路上向路人推銷,有的孩子走進了商場。只見兒子連續問了幾個路人都沒有賣掉一份。

過了一會,兒子面帶愁容走過來說:「媽媽,怎麼辦呢?」

我微笑著說:「媽媽還真的從來沒有賣過東西,你們班小張比較能說會道,去跟他學學唄。」

兒子頓時領悟了,一溜煙跑不見了,消失在人群中。

過了一個多小時,只見兒子大汗淋漓地跑過來,滿臉自豪地說:「媽媽,我賣完了,我已經學會了賣東西了。」

我擁抱了一下兒子:「有的事情看起來很難,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沒有想像得那麼難。」兒子開心地點點頭。

從此以後,兒子越來越自信。

所以聰明的父母要懶一點,讓出空間給孩子,讓孩子參加到家庭生活中去,學者做點家務活,家務既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和責任心,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

示弱並不是軟弱,是一種智慧,是一個父母適當放手的過程。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些,給孩子愛他人的機會。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過於強勢,習慣控制孩子,把自己意願強加給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變得懦弱無能,親子關係也會變得疏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我們不妨示之以弱,喚醒孩子內在的潛能,或許他們會變得更陽光,更健康,更自律。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b2e154aa6b665bc7319c5e556d5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