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趴窩」這麼久,俄為何不急於修復

2022-07-11     烽火俊赫

原標題:好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趴窩」這麼久,俄為何不急於修復

【話說軍世】作為世界前三的軍事力量,俄軍在陸軍、空軍等方面都有著出眾的力量和整體規模,但是在海軍方面則表現的比較「拉胯」,雖然核潛艇方面依舊一流,不過,已經多年沒有新的大型水面艦艇下水,主力水面戰艦基本都是前蘇聯時代建造的,近年服役的新艦都是護衛艦以下的中小型艦艇,唯一的航母如今也是「前途未知」。

好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趴窩」這麼久,俄為何不急於修復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以下簡稱「庫艦」)是俄羅斯海軍中目前唯一的一艘航母,建造於前蘇聯時期,1985年開工,1985年下水,飛行甲板全長306.5米,艦高64.5米,在前蘇聯解體時,庫艦載連艦載機都沒有的情況下,近帶著少量人員連夜從烏克蘭開往俄羅斯,不過此時的俄羅斯也並不富裕,庫艦常年不滿編,甚至到了面臨廢棄拆解的地步,直到普J的出現,扭轉了俄的形勢後,庫艦終於開始有了些一艘強大航母的樣子。

在2016年,庫艦編隊期望敘利亞支援,雖然一路噴著「滾滾濃煙」,發生了不少情況,不過庫艦在對陸支援的戰鬥中還是表現出了應有的戰鬥力,摧毀了武裝分子1200多個據點,不過,這也成為了它迄今為止「最後的輝煌」,到2018年準備大修時,接連發生DP-50浮動船塢沉沒、起重機砸穿甲板、大火等事故,到這裡庫艦已經失去戰鬥力,只能等到維修後「復出」。

到目前,庫艦依舊沒有完成維修,在與烏的衝突中俄海軍雖然有優勢,但是也確實缺少海軍航空兵的支援,俄軍為何不儘快修好庫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黑海海域較小:可以不必依賴航母

雖然莫斯科號沉沒對於俄黑海艦隊來說是個極大的損失,缺少莫斯科號的區域防空支撐,俄軍艦艇的活動會受到一定限制,不過,但是在黑海海域來說,俄海軍仍占據優勢地位,烏所控制的海域仍在俄海軍反艦飛彈、巡航飛彈的打擊範圍之內,烏也沒有足夠的海軍實力來反擊。

俄軍主動放棄了蛇島,一般被認為是一步棋,因為烏軍重新登島的關係,烏軍實際上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固守海岸,火力部署和運輸等安排反而都需要向蛇島傾斜,更像是「伸出頭來」被打,這樣俄軍的戰場主動性明顯會更高一些。

而蛇島或者是登陸海岸的戰鬥,航母雖然可以提供更強的航空力量,不過因為距離較近,俄軍在克島等地的岸基飛機實際可以提供空中掩護和對陸支援,但其實俄軍更加需要的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等大型艦艇組成的兩棲艦隊,這些可以直接向海岸投送大量人員和裝備,這是航母做不到的,而目前俄軍在這類兩棲作戰能力方面,確實存在明顯的不足,當然,因為接壤的優勢,俄軍也可以不依賴登陸作戰。

2、俄大型戰艦修復能力受損:不是不急,而是確實有心無力

受限於經濟發展不足和造船工業的萎縮,一方面,俄現在不僅一直沒有完成大型水面艦艇的建造,俄軍也確實沒有那麼多預算去建造完成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另外一方面便是船舶工業能力下降,因為在蘇聯。

目前世界造船業的份額主要在亞洲,確切地說就是在中日韓三國,前蘇聯的大型造船廠原本比較集中於烏克蘭,俄境內主要為配套工業,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水面艦艇建造和維護的能力因為開工率不足等原因,造船能力已經大幅的下降了,此前庫艦維修僅能用DP-50浮動船塢,就是因為俄並沒有足夠容納大型航母的干船塢。

也許有人會說,俄曾為印度改建了一艘航母,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原基輔級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改裝)的改裝確實是在「干船塢」中進行的,不過俄的方法比較「直接」,就是在岸上挖了一個「大坑」當做「干船塢」進行改裝,並不是真正專用的大型干船塢。

目前庫艦入塢維修的干船塢,是北莫爾斯克第35修船廠將船塢擴建後在完成的。因此,其實並不是俄軍不著急修復該艦,而是因為硬體方面的限制導致庫艦一直得不到入塢維修的機會,同時,受到預算不足等原因限制,庫艦等俄軍大型艦艇的維修和現代化該艦一直不算順利,且工期非常長。

3、俄媒提議:應買中國軍艦

面對俄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規模萎縮和老化,俄媒其實不止一次的建議應該購買中國軍艦,一方面,國產軍艦在設計上曾吸取過俄的經驗,艦載裝備也比較容易換裝和兼容俄制裝備,另一方面,不論是他國能夠提供艦船的可能性還是建造能力上,「小餃子」的國產軍艦似乎都是俄最好的選擇,可以在短期內讓俄海軍迅速恢復元氣。

不過,其實這裡涉及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錢,雖然國產水面艦艇要比美製和歐洲艦艇便宜得多,不過仍然需要大量的預算,因為俄海軍現在面臨的全部大中型艦艇的換代問題,一般認為,1艘054A需要3億美元,1艘052D需要6億美元,1艘更強大的055則需要10億美元,就單艘的價格來說,俄軍還是買的起的。

但是,這其中即便不考慮俄的「面子問題」,以俄海軍的現狀來說,如果只是替換一艘兩艘現代化軍艦,不足以改變現狀,如果換代一支艦隊的話,預算就要高的多了,俄海軍中4支艦隊中最強的北方艦隊,其中第43飛彈艦隊,編制有1艘航母、2艘基洛夫級巡洋艦、1艘巡洋艦、2艘現代級驅逐艦和4艘無畏級反潛艦。

假設,保留航母庫艦和2艘核動力巡洋艦,巡洋艦替換為055(1艘),現代級替換為052D(2艘),無畏級替換為054A(4艘),這最低也需要34億美元,看似「不多」,但是對於預算有限的俄海軍來說,確實很多。

2020年俄軍費約為617億美元,2021年為659億美元,規模不小,不過俄軍規模龐大且有龐大的核力量需要維護,這就會占據很高的支出比例,美軍軍費支出中用於武器裝備採購的比例約為19%,俄軍也這樣比例算的話,約為125.2億美元,三軍平分的話,海軍約為41億美元多,不過是,實際上,俄軍軍費中用於新裝備採購的比例沒有美軍那麼高,也是因此,俄軍整體現代化裝備的換代才會比較慢,而最為耗錢的海軍大型艦艇,顯然也不容易獲得那麼多的預算買新水面艦艇,畢竟遠程飛彈和核潛艇的優先級要更高。

僅僅是維修庫艦,就已經讓俄軍很頭痛了,原定「復出」時間也一拖再拖,原本預計2023年就能重返俄海軍戰鬥序列,不過目前最新的消息預計,2024年時,庫艦才能完成維修和改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b932fe61de6f2b265106eba3da4f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