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有壓力就無法生存,這僅僅是因為人性。如果沒有的話,壓力總會自己冒出來,不是有意識地,而是因為無法建立個人界限。我們如何允許他人給我們壓力?他人給予的壓力帶來了哪些責任?
如果生活順利,平靜,沒有任何衝擊,沒有爆發的情緒,那麼我們不清楚我是誰,我是什麼。壓力總是伴隨著我們,雖然並不總是愉快的。
任何生活的經驗都可以成為壓力:長時間的間隔後相聚,意外的晉升……很可能,許多人都對這種矛盾的感覺很熟悉,疲憊不堪,感到不舒適。即使出於幸福,有時我還是想放鬆一下,花時間獨處。
如果壓力增加,疾病遲早會開始,缺乏可靠的個人界限使我們特別脆弱,我們自己承擔太多,我們允許任何想要踐踏我們領土的人。
在我們檢查邏輯是否公平之前,我們會對發給我們的任何言論做出敏銳的反應。我們開始懷疑有人批評我們或我們的立場是否是正確的。
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沒有注意到我們自己的需求,我們一直在忍受,我們希望其他人會猜到我們需要什麼。也許他不知道我們的問題,或者,也許是故意操縱我們,但我們正在給他人這樣的機會。
許多人基於無意識地取悅他人,「做對」,「做善」,然後注意到自己違背自己的慾望和需求的無意識願望而做出重要決策。
我們無法自由地內在生活使我們依賴一切:丈夫,妻子,老闆……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信仰體系,我們就開始尋找外部權威,但這是不可靠的支持,任何權威都可能失敗並令人失望,我們為此而苦苦掙扎。
要使一個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和需要的人(而不管外部評估如何),知道自己是個好人,這樣的想法通常很難實現。
壓力的另一個來源是其他人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生病,我至少應該去看看自己能不能提供幫助。」 而且我們傾聽,同情,不懷疑我們是否為此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也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
我們不拒絕,不是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並想要提供幫助,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或害怕拒絕我們的時間,注意力,同情心。這意味著恐懼背後是我們的同意,而不是仁慈。
我們正在努力證明自己的用處,例如在家庭中,不論是做家務還是養育家庭,我們在證明自己的價值,不斷需要外部評估並感謝其他人。
我們缺乏內部支持,對「我」在哪裡結束以及「世界」和「其他」開始的位置沒有清晰的認識。我們敏感地感知到環境的變化,並試圖與之對應,因此承受著不斷的壓力。我們害怕承認自己會經歷「壞」的感覺:「我從不生氣」,「我原諒所有人」。
看來這和你無關嗎?檢查您是否想接聽每個電話?您是否有在閱讀郵件或觀看新聞之前不睡覺的感覺?這些都是缺乏個人界限的跡象。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過多地承擔了自己的責任。缺乏個人界限,害怕拒絕和被人拒絕,他人正在利用我們的性格弱點。我們有能力限制信息的流動,我們應該將義務分為我們自己決定履行的義務和某人強加給我們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