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的日本航天局,已經把觸角伸到了火星僅有的兩顆衛星上

2020-02-21   宇宙印象

核心提示:如果日本對火衛一採樣成功,會獲得大約10克的火衛一樣本,屆時我們可以確定火衛一是否來自太陽系之外。樣本返回的時間定為2029年9月。日本這次捷足先登,意圖也很明顯,先在火衛一上站穩,再考慮接下來的考察行動。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100期 就在各航天強國將目標瞄準月球、火星的時候,日本航天局總是避其鋒芒、另闢蹊徑,向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在過去20年,日本發射了兩顆小行星探測器,即隼鳥系列,旨在從小行星表面採樣返回。目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只有NASA,第二個就是日本。日本還發射了伊卡洛斯太陽帆探測器,前往金星進行考察,是第一個在行星之間進行太陽帆飛行的太空飛行器,令人耳目一新。都說21世紀是月球、火星的世紀,但日本偏偏又制定了一個新的方案,在大家都準備登陸火星的時候,將目標瞄準了火星的衛星,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舉動,因為目前沒有人要登陸火星的衛星,日本航天局打算拿下火星的衛星。




日本航天局本周宣布,火星衛星任務(MMX計劃)已經獲得批准,日本將在2024年發射火星衛星探測器,前往火衛一進行採樣。可能還有著陸器、漫遊車輛並行,那麼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對火衛一進行深入考察。在過去的三年中,MMX計劃一直處於日本航天局的視野中,並且安排了專用資金對其進行前期研發和評估,比如如何發射太空飛行器前往火衛一,並且如何以改善太空飛行器的設計。目前這個計劃已經進入實質階段,那麼將獲得大量的資金,研發太空飛行器,2024年就要發射升空。日本航天局已經將重點放在火衛一太空飛行器的發動機硬體研發上,軟體方面的開發也進入攻堅階段。此時,我們才知道,日本航天局原來很早就盯上了火衛一,這顆衛星只有27公里長,距離火星大約9000公里,每0.3天繞火星一圈,比火星的自轉速度還快。

關於火衛一的起源,也有科學家認為其來自太陽系之外,如果日本在火衛一上發現了重大線索,那麼日本也是四兩撥千斤,實現了NASA多年沒有實現的目標。要知道如果我們能夠在一顆太陽系外天體上著陸,並且發現關於生命的線索,這意義是非同凡響的。火衛一顯然提供了這種可能性,雖然我們目前仍然認為火衛一來自小行星帶。




日本對火衛一的調查也是有技術路線可尋的,日本基於隼鳥探測器的成功,掌握了地外小天體表面採樣的技術。比如隼鳥1號在2005年對絲川小行星進行探測,在2010年返回樣本。在2019年又從小行星Ryugu上採集到樣本,隼鳥2號預計在2020年末返回地球。



如果日本對火衛一採樣成功,會獲得大約10克的火衛一樣本,屆時我們可以確定火衛一是否來自太陽系之外。樣本返回的時間定為2029年9月。火衛一也是人類可能在火星定居的第一個著陸點,因為這裡處於火星軌道之外,而且引力偏弱,容易降落飛船,也可以建立第一個火星前哨站。因此火衛一的意義是很大的,很可能作為火星空間站的前哨基地,日本這次捷足先登,意圖也很明顯,先在火衛一上站穩,再考慮接下來的考察行動。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