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於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近年來爭議頗大。
雖然各地的評職政策一直在與時俱進,但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不斷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所以在坊間一直有一種呼聲,就是取消中小學教師的職稱。
他們認為,中小學教師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的教書匠,並沒有什麼高深學術能力,沒有必要像大學老師一樣評職稱,不如乾脆取消算了!
而反對者認為,如果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那麼老師們乾和不幹一個樣,會帶來教師大面積「躺平」。
事情真的會這樣嗎?
個人覺得,不會。
02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在很多已開發國家,公立學校的教師都屬於公務員或教育公務員,並沒有像我們一樣的職稱制度。
但似乎並沒有聽說,那些國家的中小學教師都在「躺平」。
其實我國是在1986年才開始施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之前老師們也一直是沒有職稱的。
但幾十年前的教師,也並沒有「躺平」,他們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也並不比現在的老師差。
更不用說現在的民辦學校,實際上也不那麼看重職稱,基本上是靠工作量和工作實績說話,收入和職稱的關係並不大。
但民辦學校的教師,更不可能「躺平」。
03
可見,沒有職稱制度,老師們不一定「躺平」。
相反,在一些學校,現行的職稱制度還帶來了讓部分老師「躺平」的效果。
一種情況是,有些老師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評職無望,於是開始自暴自棄。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教師在評上高級職稱之後,達到了職業天花板,於是班主任不當,有挑戰的工作不幹,甚至連正常的工作都不願意完成,開啟了混日子模式。
04
客觀地說,職稱制度在歷史上確實起到過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說縣中衰落,而一些超級中學卻悄然崛起。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縣中採取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老師們的眼睛都在盯著評職稱,評上就萬事大吉,評不上就怨聲載道。
而那些超級中學採取的是企業化的績效管理,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所以老師們更有幹勁。
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行了幾十年的職稱制度,已經有些不合時宜。
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校長曾經做過調查,對「您認為現有職稱制度是否能夠激發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一問題,僅有3.86%的人認為「是」,而97.44%的人認為「否」,還有16.59%的人表示「不好說」,另有0.11%的調查者沒答題。
對「現有教師職稱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調查題,96.89%的老師認為需要改革,有2.21%的人感覺「不好說」,僅有0.73%的人主張「維持現狀」,還有0.11%的人沒答題。
李鎮西老師也因此呼籲:現在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已經到了非改革(或廢除)不可的地步了。
05
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應該怎樣改?
個人覺得,要麼取消,要麼不再和工資掛鉤。
為了避免老師們「躺平」,落實好現有的績效工資的政策即可。
按工作量、工作崗位、工作效果、工作年限等要素確定收入,其實比職稱工資更公平。
評上了高級職稱,不管幹啥都掙最多的錢,這樣的現狀才會讓一些人「躺平」。
而職稱不再和工資掛鉤,「躺平」就會大大影響收入,老師們就會主動站起來、動起來。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