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年老母親,怎樣才能讓自己看上去不那麼磕磣

2019-07-19     棕媽親子教育

不知不覺間,已經邁入中年老母親行列。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80後,甚至90後的姑娘們,紛紛嚷嚷著自己也是中年老母親,真搞不懂這是在圖啥?

中年老母親就這麼招人待見嗎?這麼急嘮嘮地宣誓主權加入,難道是有什麼大福利等著去領?

反正我是完全不嚮往進入中年,儘管已不情不願地被推搡著沖了進來。

看看我父母那輩人的「最美莫過夕陽紅」;看看我兒子那代人的「我的青春我做主」;再看看那些貌美如花的姑娘們高喊著「女人嘛,對自己下手就要狠一些!」......

40多歲的老母親,表示很是羨慕吶。

因為處於人生這個階段的老母親,沒法淡定從容地享受「夕陽紅」 ,也沒法想幹啥就幹啥我的青春「我做主」,更沒法刷爆信用卡對自己下手「狠一些」。

ps.對孩子倒是豁得出去。

這個年齡,不上不下,不高不低,贏不了更輸不起,真的是好尷尬呀!

但再尷尬也得活下去啊,一了百了總不是個辦法。人活著還是要積極一些,我們要想辦法活下去,還要儘可能活得像樣些。

作為一個中年老母親,怎樣才能讓自己看上去不那麼磕磣?

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大坑,大家儘量......別往裡跳。

01

指點江山,好為人師

人一旦上了歲數,就容易有倆愛好。

一個是憶崢嶸歲月,訴說革命家史(一般來說都是輝煌史);另一個就是逮誰教育誰,三人行,他是老師。

什麼他走過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他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咳咳,其實要說到90後和00後們,他們每跨過一座橋,就頂某些人當年跋涉好多路了。

再說啦,鹽吃多了,對腎不好,還容易引發高血壓和各種老年病。

飯可以多吃,鹽可別多用。

時代更替,知識疊代,能力躍遷,某些人的那老一套,年輕人根本就不care,所以,就別再自取其辱了。

其實,自己out不丟人,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的確是已經被淘汰了。

垂死掙扎的姿態會很難看,倚老賣老就更不好了。

02

八卦體質,怨婦氣質

一直以來,就跟愛抱怨和包打聽的人,保持著安全距離。

很久很久以前,當時我二十幾歲。有一天從樓下經過,被一個特別擅長通過乘涼拉呱搜羅信息的大媽一把拽住,問:

「今天打扮得這麼好看,這是要去哪兒啊?」

「出去趟兒。」

「幹什麼去呀?」

「有事兒。」

「什麼事兒啊?」

「也沒啥事兒。」然後撒腿就跑。

估計大媽在後面嘀咕:沒什麼事兒,那出去幹啥?

就不跟你說,著急去吧。

就這樣,珍愛生命,遠離包打聽。

另外,切忌受害者心態,像祥林嫂似的,向眾人兜售著自己的痛苦和焦慮。畢竟能得到的同情是有限的,被破壞掉的個人形象是無限的。

既然是自毀形象的事兒,幹嘛還要屁顛屁顛地樂在其中呢。

既然人生短暫,那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對「有意義」和「我樂意」的探索中去吧。

對於可以給予自己滋養的、賦予自己能量的、提供自己價值的、帶給自己愉悅的那些事兒,多投入多關注;對於那些無法帶來直接效益或長久幸福的事兒,儘量保持安全距離。

03

自以為是,不懂裝懂

知道自己不知道,跟知道自己知道,同樣重要。

什麼叫知道自己知道?

知道自己知識和認知的邊界,並能將其充分挖掘運用,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創造價值的最大化。

反之,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明白自己知識和認知的局限性,並對各種未知領域保持一定的敬畏心,不隨意下定論,也絕不固執己見。

有一次,看了一個視頻。

大家可直接跳到1分30秒,聽一下這位老師的示範,真是服了。

歌手順子參加了一個節目,唱了她的經典曲目《回家》。

然後有位中年女評委,就給出了不太友善的點評。總結起來,就是有兩點唱得不好:

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然後非常傲嬌地示範了「標準版」該咋唱,於是舞台上就傳來她那悠揚民歌范兒的《回家》。

然後,觀眾席上就不淡定了,我也是看得哭笑不得,哎!

講真,觀眾席都笑成那樣了,評委們還能保持80%沒笑,不知道是修養跟姿態同時在線,還是坐在那個位置得硬憋著。

04

否定自我,diss他人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有時間做這麼多事兒,而且很少會搞亂套。

除了利用碎片化時間已成習慣外,除了無論多晚睡第二天6點前一定醒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

停止糾結,減少內耗。

這一點也是近幾年才get到的,之前也是各種困擾:

面對各種選擇上的糾結,買這個還是買那個,穿這件還是穿那件;

面對他人態度的揣測,某人今天貌似看我不爽,但我又沒招他惹他,幹嘛要這樣呢?

有個小夥伴已經好幾天沒搭理我了,是那天我說的某句話惹她生氣了嗎?

……

曾經的我,在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上面,消耗了太多精力和時間,以至於做事效率極為低下,畢竟想三想四痛苦糾結的時候,是很難全神貫注去思考和完成一件事的。

之所以會這樣,說到底還是因為不自信。

太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其實誰會那麼有時間care你呢,自己都一堆事兒等著處理,哪有那個閒工夫看你各種不爽,哪有那個時間生你的氣,又不是奧斯卡影后爭奪戰,就沒必要戲精附身,給自己瘋狂加戲了。

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收拾的利利索索,忙活的風風火火,自然就不再care那些雜七雜八的雞零狗碎,當一個人把關注更多地放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過濾掉絕大多數的外界聲音。

除了至親,沒人會過度關注你的感受;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芝麻綠豆小事。

接納自我,就能減少內耗;接納他人,才能提升幸福力。

這個他人,不僅僅是我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更包括我們的至親,比如說孩子。

說實話,能做到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媽媽,並不多見。愛是一定存在的,但無條件接納,非常艱難。

很多父母,就是在一句句「難道我還不如你」的咆哮聲中,一語成讖,最終收穫了一個果真不如你的孩子。

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我可以為了你去死」的鏗鏘有力聲中,被逼得走投無路,分分鐘「想去死」。

事不關己,可以高高掛起;但落在自己頭上,卻是關心則亂。

為了讓孩子的「自我」能駕馭「本我」,於是你舉起了「超我」的鞭子。但事實上,這鞭子抽得越狠,孩子形成人格障礙的可能性就越大。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實現「自我」,請你控制好自己的「本我」,並把「超我」的鞭子隔三差五地輕輕打在自己的身上。

這樣做,一來可以保持清醒,二來可以感同身受,體會下被他人控制的滋味,到底是有多難受。

PS.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與「本我」正好相反,它是專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屬於人格結構中重點的道德部分。

05

內在都是浮雲,好看才是關鍵

有木有發現,寫到這兒,還沒說到怎麼「提升外在」這茬兒。

因為與變美變瘦相比,讓人看上去舒服,並且相處不累,才更重要。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水靈靈的小姑娘,眼神清澈,皮膚緊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致命的吸引力,作為中年老母親的我們,怕是再怎麼捯飭,也難以力挽狂瀾。

所以,與其打各種破尿酸、瘦臉針、拉皮微調啥的,真不如接納這一現實來的更接地氣一些。

面對衰老,淡定從容一些吧,畢竟跟美人遲暮的強烈落差相比,咱們普通人的老去,又算得了什麼呢?

1944年出生的歸亞蕾,已經75歲了。

最近,看《小姐姐的花店》和《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發現小S越來越美,但卻越來越焦慮和不自信。

她會在深夜痛哭,直播自己的脆弱;她抱著阿雅,說羨慕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在跟宋佳的聊天中,質疑自己的能力,說自己只是一個無用的中年婦女......

節目中,小S不止一次向宋佳表達著對自己的不滿和恐慌。以至於宋佳一語道破真相:

你知道嗎?你一點都不愛你自己。

這番話,直擊小S軟肋,讓她一度落淚。

天不怕地不怕,超愛秀自己的小S,也終於走到要直面中年危機的尷尬年紀了。

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小S與宋佳。

她們兩個,年紀相仿,都人近中年。

一個已婚,一個未婚。一個仨孩子媽,一個還是單身。

論顏值,論保養,論財富自由,小S都不比宋佳差,為啥就這麼不快樂呢?

歸根結底,還是價值感偏低,自我接納不夠。

在這一點上,宋佳跟她的姐姐大S,就比她強太多。

如果說大S是外柔內剛的話,那小S就是外強中乾。看似一副張牙舞爪啥都不怕的樣子,其實內心特別需要外界聲音的肯定和普世價值觀的認同。

小S缺的,就是那份自信與底氣。

其實,清爽得體的自然美,符合年齡的體面美,由內而外的氣質美,從容淡定的閱歷美,會比各種微調大整和破尿酸來的更接地氣,更有魅力,更有辨識度。

看看滿頭白髮的秦怡,皺紋爬滿眼角的歸亞蕾,難道她們不比那些奔波在裝嫩大軍中的女星們,更美更舒服嗎?

就讓我們跟隨自己的年齡,老的更從容優雅一些吧。

1922年出生的秦怡,已經97歲了。

當一個人內心充盈富足,臉上就能看到撲騰撲騰的小浪花;當一個人長期自我質疑,就會陷入各種內耗,焦慮失眠壓力又大,臉色自然是好不了,那是多少張面膜也補不回來的。

長此以往,那形象就像是傍晚菜市場上打折的蔬菜,蔫了吧唧的;就像是超市隔天大甩賣的魚蝦,奄奄一息的,相當磕磣。

形象倒還是其次,精神上的垮掉,才是最致命的。

當我們二十幾歲時,要美要愛想要征服全世界;當我們初為人母時,孩子就是我們的全世界;直到不惑之年才明白,其實一切都是浮雲,唯有向內探索和自我修煉,才是剛需。

以上,中年老母親們,共勉。

棕媽: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P-2LGwBmyVoG_1ZMj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