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前的春節,一場恐怖災難降臨東北,卻被一位中國人成功化解

2020-04-11     魚羊秘史

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我不禁想到百年前發生在東北的大鼠疫。它被稱為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鼠疫,這場鼠疫奪走了6萬多人的生命,在當時來說堪稱「空前絕後」。

雖相隔百年,但其中卻有諸多相似的地方:爆發原因、傳播方式、政府防治措施、生活的影響等等。對我們今天仍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01

爆發原因:

說起爆發原因,那麼有必要要提一下時間,所謂了解發生背景嘛!鼠疫爆發於1910年10月,直到1911年4月結束。

爆發時間正值清朝末年,當時腐敗的清政府割地、賠款、搜刮百姓那是樣樣不少,但說到底,苦的還是那些在社會底層生活老百姓。

百姓苦不能言,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說出來也沒用,這是個草根樹皮都有人搶的年代,我向清政府吐個口水、罵幾百句都嫌費力氣,還不如留著力氣多想想怎麼填飽肚子。

糧食不夠吃,於是貧苦無奈的人們便轉向草根樹皮,同時他們也瞄準了家禽以外的肉食——野味。

所以鼠疫的爆發的種子就這樣埋下了,種子埋下,那麼就只有坐等它萌發、生長了。

在吃了一段草根樹皮、野味之後,最終在1910年10月12日,中俄邊界小城滿洲里發現首例鼠疫感染者,並快速傳播。感染者就是捕獵「旱獺」的百姓。

02

傳播方式:

此次鼠疫的症狀為「寒熱大作,脈息跳動極速,呼吸遲慢、如作鼾聲,膚焦熱……其後又變為咳嗽,痰中帶血。」傳染的速度極快。

發生的時間臨近新年,由於傳統習俗,大量在東北地區的勞工們自然要返家和家人團圓,過春節。

再加上一些人由於恐慌,開始跑毒,極力向鼠疫爆發地以外逃,要知道東北地區交通還是較發達的,火車、輪船眾多,飛機呢?不是太多!於是病毒就由一些患有鼠疫的人輕易地帶到東北以外的地方。

但爆發前期,感染人數畢竟是少的,只有這些人千里送毒還不足以釀成大災。那既然是這樣,後來傳播甚廣是由於什麼原因呢?可想而知,還有其他的方式加劇鼠疫的傳播。

影響最大的便是傳統思想,我們從生活中或者影視劇中都能了解到,人死後不會立刻埋葬,親屬更抗拒火葬,並且受所謂「入土為安」「守靈七日」等思想影響,染病而死的患者一般都是被土葬或者扔在野外(扔在野外是由於窮!)。

通過現代科技研究我們知道,即使患者死去病毒也能在其屍體上存活一段時間,親屬在守靈或者下葬、拋屍的過程中可能都已經感染了。以至於有些人連自己怎麼感染的都可能是一臉問號。

傳統思想影響的不單單是普通百姓,還有治療病患的醫者。

《傷感雜病論》等醫著千年來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權威。在當時大眾思想普遍保守的大環境下,你有所創新便會被視為異類,誰想被視為異類?

所以醫者還是使用「望、聞、問、切」的傳統醫治方法來治患,並且沒有隔離的觀念,疫情因此沒有得到及時抑制。

結果便是,醫者與患者「同歸於盡」,疫情依舊如往常的速度傳播著。醫者視死如歸的精神會使他的患者大為感動,但患者可能不知道,如果沒有中醫的醫治,他還能多活一段時間。

03

政府防治措施:

鼠疫爆發後感染人數每天都在不斷增加著,並且感染範圍也進一步擴大著。

清政府看到這樣的情況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了,等到全國都傳播感染了,那我大清豈不是亡了?沒亡不也成為了光杆王朝?

清政府慌了,滿朝文武大臣慌了。慌亂一番之後,腐敗的清政府竟然開明起來了,首次大規模採用西方先進的防疫手段,破舊立新、打破陳規。

清政府下令管制交通運行,火車票、船票暫停發售,以避免鼠疫的擴散,那些千里跑毒的人,只好罵罵咧咧的擺擺手作罷。

同時呼籲人們不要外出,禁止聚眾扎堆。百姓看到政府都發話了,只好乖乖地呆在家裡,東北的冬天這麼冷,我們就窩在家裡的炕上,門窗緊緊閉上吧!

於是引發了新的問題,百姓呆在家裡,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病毒便長期存在著。這可如何是好?這時國內的各大報刊高調登場,《盛京時報》《大公報》等刊登諸多科學防疫知識並大力宣傳,後來隨處可見開敞著的窗戶。

鼠疫爆發一段時間後,東北地區官員向清廷報告:從瘟疫發生以來,感染人數不斷增加,醫院早已人滿為患。

清政府:撥款,建造臨時醫院!

官員:口罩、藥品等醫療用品也已捉襟見肘。

清政府:撥款,全國即日生產!

官員:謝主隆恩,鼠疫定早日散去!

清政府同時派遣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著名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伍連德醫生前往東北解決鼠疫。

伍連德醫生向清廷報告,由於受傳統的喪葬文化影響,染病而死的患者需要由親屬守靈,並且需要入土,這過程親屬極易被感染,於是伍連德提出要焚毀屍體。

此舉前所未有,清廷聽聞後大為震驚,但鼠疫下的清政府,頭腦還是清醒的,權衡之後,不僅批准而且還撥款建造火葬場。

伍連德醫生採取西醫治瘟疫的方法,取得極大的效果。百姓在鼠疫爆發前期篤信中醫而極抗拒西醫,但人畢竟是明事理的,總不能好方法不用選擇中醫送死吧?此後西醫逐漸進入人們生活。

此次鼠疫死亡人數之多,波及範圍之廣,極為罕見,但最終在清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之後,這場鼠疫僅半年就被撲滅了。

04

鼠疫解決了,那麼就要開始反思、吸取教訓了。

經調查,此次鼠疫的病原物為「旱獺」,由於人們不斷獵取旱獺兔,甚至食用沒有煮熟的患病的旱獺,從而發生鼠疫。

調查結果公布後,百姓開始反思,如果善待動物,與他們和諧共生,怎麼會產生鼠疫?也不會因鼠疫而喪生這麼多人。

在經歷一番徹底的思想上的反省後,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在此次鼠疫防控中發揮重大作用的「西醫」。人們一改往常的偏見,逐漸重視起西醫,西醫也由此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清政府在此次鼠疫中的表現值得肯定與表揚,他打破陳規從而以極為有效的方式成功地控制住疫情。

清政府也不是只在京城坐等鼠疫被控制,疫情期間清廷下令,召開奉天萬國鼠疫研究會,諸多國家參與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國際性鼠疫會議,清政府在會議期間的作為極大的提高了國際形象。

百年前的鼠疫造成了沉重的災難,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各司其職,僅半年便撲滅了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

「讀史以明鑑,知古以鑒今」,我們今天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過的,有太多能夠在歷史上找到類似,歷史以各種方式警醒著我們,而我們卻從不重視。

希望我們能夠有所思考,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和諧共生,我們如果能夠對自己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有所注意、有所約束,或許就沒有今日之新冠病毒。

當然,新冠病毒即將成為過去,也將成為歷史,中華民族必將重新審視過去,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未來!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行勝於說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ydpaHEBfwtFQPkdJo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