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6種藥物,5166項臨床試驗,腫瘤免疫治療不僅僅是PD-1

2019-11-04     美中嘉和

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支柱,但目前看來,現有的免疫藥物依舊無法滿足龐大的癌症治療需求。作為一種新興的,被病人和醫生寄予厚望的治療方法,我國正在奮起直追,近幾年,美中嘉和為了讓國內病人應用到國際最新的藥物和療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每周的多學科會診都會邀請外籍專家參加,介紹國外醫學進步的應用情況。

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越來越多的組織投入其中,致力於將科學創新轉化為患者實際可用的腫瘤藥物。

著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子刊近期發表了關於全球腫瘤免疫藥物研發管線的統計分析數據,並且對2017年9月進行的第一次調查與2019年8月進行的最新調查進行了比較。

又有哪些新研發腫瘤免疫藥物出現?是否針對新的治療靶點?熱點仍然是PD-1嗎?世界大國孰強孰弱?我們一一揭曉,以下用簡稱IO(immuno-oncology)表示腫瘤免疫。

新型IO藥物管線不斷擴張

從2017年9月到2019年8月,全球開發中的有效藥物數量從2030種增加到3876種,兩年間增加了91%。

在六種不同的藥物類別中,細胞治療藥物增長最快,新增797種;而溶瘤病毒類藥物增長最小,只有31種新藥物加入到研發管線中。

全球IO藥物研發管線概覽,其中縱坐標表示6大類藥物(T細胞靶向免疫調節劑、其他免疫調節劑、細胞療法、癌症疫苗、溶瘤病毒、CD3靶向的雙特異性抗體),橫坐標表示藥物數量。

在臨床試驗方面,通過相關資料庫確定了5166項正在測試IO藥物的活躍試驗。值得注意的是,儘管T細胞靶向免疫調節劑類僅有212種藥物正在臨床試驗中(不足研發藥物總量的6%),但此類藥物卻進行了3428項活躍臨床試驗(壓倒性占據全部活躍試驗的66%)。這部分包括了國人近年最熟悉的PD-1和PD-L1藥物。

全球IO藥物臨床試驗概覽,其中縱坐標表示6大類藥物,橫坐標表示活躍臨床試驗數量。

更多新靶點加入研發管線

目前總計468個活躍作用靶點,相比於2017年初次調查,新增205個靶點,過去兩年內增長了78%。

2017年與2019年的IO靶點概況對比,其中每個氣泡上的數字表示針對每個靶點的活躍藥物的數量。

因為藥物研發的長時間特點,很多治療都是長期延續的。當分別查看2017年和2019年的前15名特異性IO靶點時,發現有10個靶點同時出現在兩個列表中——CD19、PD-1、PD-L1、CTLA-4、HER2、HPV、IDO1、NY-ESO-1、CSF1R和STAT3。

前15名IO藥物作用靶點,其中縱坐標表示不同作用靶點,橫坐標表示每個靶點的活躍IO藥物數量。

令人振奮的是,其中CTLA-4、PD-1、PD-L1、CD19和CSF1R已經存在市場上獲批的IO藥物。我們也從實踐中看到了中國的研發和批准效率快速提升。

觀察不同IO藥物類別中的靶點,我們發現T細胞免疫調節劑、其他免疫調節劑和細胞療法在過去兩年中新增靶點數量最多,這表明這些藥物類別比其他IO藥物類別有更多的創新。

6大類IO藥物對應的靶點數目,其中縱坐標表示6大類藥物,橫坐標表示靶點數量。

中國在全球IO管線發展中名列亞軍

美國依然領先

通過分析IO藥物現有管線的國家分布情況,發現1837種藥物正在由美國組織(包括公司和學術機構)研發中,占全球管線的47%。

中國公司正在研發614種藥物,占全球管線的16%。

事實上,大多數IO藥物研發(3381種活躍IO藥物,占全球87%)都集中在10個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與以細胞療法為主的中國相比,美國在不同的IO藥物類別之間分布更加均勻。

IO藥物研發管線最活躍的前10個國家,其中縱坐標表示國家,橫坐標表示活躍IO藥物數量。

就目前擁有臨床管線數量居前15位的組織機構,我們發現在過去2年中,他們大部分都在產品組合中增加了更多的新IO藥物。此外,跨國製藥公司正引領IO藥物的臨床發展,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類似。

擁有臨床管線數量居前15位的組織機構,其中縱坐標表示組織機構名稱,橫坐標表示活躍藥物數量。

結論

免疫治療致力於充分調動機體免疫系統功能,針對腫瘤病人免疫系統出現的漏洞,開闢了治癒腫瘤的新路徑。隨著接受治療和臨床試驗的病人增多,也展現了大量可喜的成功案例。已經有明確的數據顯示,免疫治療在外科、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外,能夠為病人帶來獨特的臨床獲益。

自2017年首次全球IO管線調查以來,行業內發展迅速——活躍IO藥物數量增加了91%,活躍IO靶點增加了78%,參與研究的組織機構增加了60%。

這為FDA在過去2年中能夠批准31種IO藥物奠定了基礎,也是中國加速批准免疫治療藥物的基礎。

縱觀IO領域不斷增長的資產投入,我們期待出現更多的強有力數據轉變臨床治療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國仍然是全球IO管線的領頭羊,但所有其他國家的活躍IO管線已經占據全球50%以上,中國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IO研發勢頭迅猛,結果可喜,振奮人心,這將給全球IO發展空間帶來更多創新,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

參考文獻

Yu et al., (2019). Immuno-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goes global.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doi: 10.1038/d41573-019-00167-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02mNG4BMH2_cNUgJmQl.html